热度 5
2021-4-27 16:32
12166 次阅读|
1 个评论
▶ 斜率的传递函数 ・ 电压模式的传递函数 关键要点 ・导出由误差放大器输出和斜率波生成PWM输出部分的传递函数。 ・本项中先考虑电压模式控制的传递函数。 在这里,将介绍斜率的传递函数。接下来将对继续上一节误差放大器G1(S)的PWM和驱动的部分G2(S)进行介绍。在具有代表性的PWM控制技术中有电压模式和电流模式。我们先从电压模式的传递函数开始介绍。 电压模式的传递函数 DC/DC转换器中的电压模式控制是最基本的一种方式。透过反馈环路只反馈输出电压。通过用误差放大器与基准电压做对比,得出的差分电压再和斜率(Slope)波(三角波)作比较,来决定PWM信号的脉冲宽度,控制输出电压。 图1表示在PWM发生器中输入误差放大器的输出Vc和斜率电压,生成PWM输出的模块。 在这里,通过比较固定的斜率波和Vc,导出控制占空比D = Ton / T的PWM,Fm的传递函数。 图2表示输入波形和PWM输出波形。斜率波在一周期内以一定的倾斜程度Vramp上升。根据与Vc比较,决定驱动输出VDout的导通和关断的时间也就是占空比。控制条件如下。 Vc > Vslope 时 VDout = ON Vc < Vslope 时 VDout = OFF 此时,在图 2中 Vslope = Vc = 0 时D = 0 Vslope = Vc = Vramp 时D = 1 此时,依据由Vslope和Vc所生成的三角形相似,公式3-1成立,通过使用D = Ton / T并将其变形,就可以求得公式3-2。 此外,考虑到对公式 3-2 干扰( D → D + ∆D、Vc → Vc + ∆Vc)的话,可计算出公式 3-3 。 ・ 电流模式的考察 关键要点 ・电流模式PWM的生成是使用了由固定斜坡波形和线圈电流引发的斜率波形。 ・占空比是由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电压-线圈电流反馈来决定。 斜率的传递函数的第二点,下面我们将接着上一次的电压模式,来讨论电流模式的传递函数。 电流模式的考察 图3 DC/DC转换器中的电流模式控制和电压模式一样都是一种基本方式。在电压模式中,通过比较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电压Vc和固定的斜率(Slope)波(三角波/斜坡波),决定PWM信号的占空比。 而电流模式,则是使用在固定的斜坡波中加电流感应增益(Rs)×线圈(电感)电流(IL)后的斜率波形来进行控制。 电流模式的斜率波形 = 固定的斜坡波 + 电流感应增益((Rs) x 线圈电流(IL) 电流感应增益是指表示针对线圈电流的波动,误差放大器的输出会波动多少倍的常数。 如图3所示,高边开关(晶体管)在ON时,检测出线圈电流,一般再使用其信息。图4表示使用了这种方法的斜率波形。 图4 Vslope时导通高边开关进行控制。导通时,会产生符合线圈电流IL的DC成分和Rs积的偏置,到关闭高边开关为止,会因IL的纹波电流引发生成斜率。也就是说,电流模式的斜率波形会在公式3-4范围内变化。 在电流模式中,使用图4及公式3-4中所示斜率波形控制占空比,因此占空比由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电压(Vc) – 线圈电流反馈(Rs・IL)来决定。 下一篇我们会在到目前为止的考察基础,结合与电压模式进行的比较,来导出电流模式的传递函数。 ・ 电流模式的传递函数和各模式的总结 关键要点 ・理解电压模式和电流模式的斜率波形和占空比控制的区别。 ・在导出传递函数时,充分参考之前介绍过的“电压模式的传递函数”和“电流模式的考察”。 结合与电压模型的对比来导出电流模式的传递函数,总结电压模式和电流模式的传递函数。 电压模式和电流模式的比较 在导出电流模式的传递函数前,如下对电压模式和电流模式进行概念整理及比较。 自上而下,分别为模式化电路图、各模式的斜率波形和占空比控制的区别、以及图5和图6是以表为基础制作的电压模式和电流模式的框图。 电流模式的传递函数 在这里,将介绍电流模式的传递函数。上面图6电流模式的框图中,由占空比将电感电流IL的传递函数作为Gdi,用公式表示的话是公式3-5。 使用本Gdi将图6变形的话,可以用图7表示。如公式3-5所示,Gdi可用∆iL除以ΔD所得结果表示。 图7 此时,在图7基础上,由Vc向D转换公式的话,如下面公式3-6。 ,在公式3-6中代入干扰,并考虑替换入公式3-5,求传递函数的话,可以导出公式3-7。 公式3-7的干扰给斜率波形所带来的影响如图8所示。 图8 在这里, 进行总结。 此时,在电流模式中希望能满足以下公式3-8的条件来设计。 通过满足此条件,电流模型能减轻线圈的电感值L的影响,从而表示其特性。 最后作为总结,列出电压模式和电流模式的传递函数和框图。 下一篇将导出电流模式下Fm的传递函数。 ・ 电流模式下Fm的导出 关键要点 ・理解电流模式的斜坡波的成立过程,导出公式。 ・在电流模式下,Fm也用1/(斜坡波的倾斜度×周期T)来表示。 作为斜率的传递函数,导出了具有代表性的控制方法电压模式和电流模式的传递函数。在这里,将导出电流模式(峰值电流模式)的调制器增益Fm。 调制器增益Fm被定义为引起占空比D变化所需的控制电压的变化C,这点在导出电压模式及电流模式的传递函数时已介绍过。在这里导出的虽是电流模式的Fm,但思路基本相同,可以参考电压模式和电流模式的传递函数来解读。 电流模式下Fm的导出 如之前所述,线圈电流的信息反馈到电流模式的斜坡波中。因此,不加固定斜坡波形时的斜坡波形是反馈部分的“纹波电流Iripple×电流感应增益RS”。 本斜坡波形在与误差放大器的输出VC的相交处开关断开,因此电圈电流的信息消失,斜坡波形停止上升变为0。图9表示此工作过程。 在这里,开关导通时的纹波电流可以用公式3-9表示。 图9中考虑三角形相似的话,公式3-10成立,再将T:TON用D替换的话,可以求出公式3-11。 而且,将公式3-9带入公式3-11的话,就可以用公式3-12来表示Fm。 在这里,线圈电流引起的斜坡波的倾斜度为Sn的话,Sn可以用公式3-13来表示,公式3-12的Fm可以变换为公式3-14。 因而,就可以导出电流模式的Fm。 ・ 次谐波振荡的理论解释 关键要点 ・占空比大于50%的话,会产生次谐波振荡。 ・虽然与传递函数无直接联系,但是理解次谐波振荡的理论解释非常重要。 众所周知,在固定频率的峰值电流模式控制的降压转换器中,电感电流连续,占空比大于50%时,会发生次谐波(低谐波)振荡,并且在近来几乎所有电源用IC中搭载斜率补偿电路作为对策。 这一篇虽然稍微偏离导出DC/DC转换器的传递函数的主题,但因对理解次谐波振荡的理论解释非常重要,所以这里进行解释。 图10 电流模式降压转换器的线圈(电感)电流波形如图10。这里,将某时间的电流值标为In,将1周期后的电流值标为In+1。 此时,导通时间用tON(n)表示,关断时间用tOFF(n)表示,导通时线圈电流的倾斜度用m1表示,关断时线圈电流的倾斜度用m2表示。 使用它们,并用In+1来表示In的话,便生成公式3-15。 在这里,m1用公式3-16表示,此时,m2可以用公式3-17来表示。 下图11是图10的PWM输入波形。电流感应增益是RS的话,刚导通时的PWM输入则是RSIn。 图11 此外,tON的时间段增加的电流为m1tON(n),因此PWM输入的峰值电压VC可以用公式3-18来表示。 此时,公式3-15的tOFF(n)可以变换成公式3-19。 在这里,T是指周期。 根据公式 3-18 计算 tON(n),并将它带入公式3-15计算的话,就可计算出公式3-20。 {In+1 – In}是等比数列,因此不发生次谐波振荡的条件是此等比数列n → ∞,收敛为0。也就是说,以下公式3-21就是条件。 此外,在公式3-21中代入公式3-16和公式3-17的话,就能计算出以下条件公式3-22。 因而,占空比D为1/2、小于50%是不产生次谐波振荡的条件,符合开头的表述,占空比大于50%的话,就能导出次谐波振荡的理论解释。 ▶ 补偿斜坡的斜率需要大于下降斜率的1/2的原因 关键要点 ・在电流(峰值电流)模式的DC/DC转换器中,使用“斜率补偿”作为次谐波振荡的对策。 ・通过公式来确认补偿斜坡的斜率需要大于电流波形的下降斜率的1/2。 前项中介绍了计算次谐波(低谐波)振荡的理论解释。在实际的电流(峰值电流)模式的DC/DC转换器中,采用被称为“斜率补偿”的方法作为次谐波振荡的对策。大家知道斜率补偿是通过在由误差放大器所产生的电流阈值中加入下降的斜坡波电压,来达到稳定性目的的方法。此时,我想大家也同样知道“补偿斜坡的斜率需要大于电流波形的下斜坡斜率的1/2”。 在这里,我们将用公式来计算理解为什么补偿斜坡的斜率需要大于电流波形的下降斜坡斜率的1/2。 如前项所述,电流模式降压转换器的线圈(电感)电流波形为图10。 对于图10,加入补偿后的 PWM 输入波形用图 12 表示。 电流感应增益则将由RS,纹波电流引起的斜率倾斜度表示为Sn ,由斜率补偿而产生的倾斜度表示为Se,下斜坡斜率的倾斜度表示为Sp。 ton后的PWM 输入的峰值电压(Vc)可以用公式3-23来表示。 使用与前项中求公式3-20时所用相同方法计算的话,就可计算出公式3-24。 与前项相同,{In+1 – In}是等比数列,因此不发生次谐波振荡的条件是此等比数列n → ∞,收敛为0。也就是说,以下公式3-25就是这里说的条件。 而且,可以根据公式3-25来计算出公式26。 在公式3-26中,Se的最严苛条件为Sn = 0时。本条件中的Se,也就是由斜率补偿所生成的倾斜度用公式3-27表示。 如公式3-27所示,由斜率补偿所生成的倾斜度Se大于下斜坡斜率倾斜度Sp的1/2。 在本篇的补偿斜坡的介绍中,紧接着“电压模式的传递函数”,“电流模式的传递函数”,“Fm的导出”,“次谐波振荡的理论解释”继续介绍了“斜率的传递函数”。 来源:techclass.roh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