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山寨圈子里在悄悄流传一条消息,海思的K3不准备玩了,他们要放弃山寨市场了。K3,这个曾令海思寄予厚望、也令业界寄予厚望的手机应用处理器,走了一条令人扼腕的殇路,是什么原因使它会走上这条不归路呢?昌旭有些想法与大家共享下。
首先肯定的是产品一定是好产品。记得去年三月昌旭曾出一文“华为海思将与联发科有得一拼”,当时基于K3的样机刚出,有朋友拿到样机测试过,其多媒体功能、反应速度和流畅性都是值得认可的。然而,是什么因素使得后来海思的K3走了一条与预期完全背离的道路呢?
我认为第一个失败的原因是K3一开始就定位在中小手机设计公司客户中(由于MTK的压力,一些大的手机设计公司很难进入,K3只有从中小公司入手),而这些中小手机设计公司的设计能力有限,他们不能帮助K3从一个初期的试用产品进一步完善,相反,由于其中一些公司设计能力问题,还会毁了K3的名声。
从历史上看,大凡像手机主芯片这样复杂的系统芯片,如欲成功,一开始是需要一个贵人相助的。早期的欧美公司我们就不提了,从近几年热销稳定的手机平台来看都是这样。2004-05年MTK的手机芯片初入大陆市场,是TCL下属的手机方案公司捷开通信帮它进行了完善,“我们与MTK一起解决了很多Bug,直到将MTK平台做到稳定。”原捷开CEO袁仪对昌旭就透露过。袁仪何人?他是TI中国最早的员工、博通公司中国区总经理,后成立约600多人的手机设计公司捷开通信,并与TCL合作。袁仪就是MTK手机芯片的贵人,他为何要帮MTK,因为他与徐志强曾是TI的同事,非常好的朋友啊。同样,英习凌的ULC平台,初入市找到了中兴通讯,“我们花了很长的时间、大量的人力帮助ULC平台做到稳定,我们帮助他们解决了多少问题,他们最清楚。”这就样,MTK成为后来两年TCL最大的手机芯片供应商、英飞凌成为中兴在超低成本手机的最大芯片供应商,而这两个平台也借贵人之助,开始大量进入白牌和渠道市场。
也有合作不成功的例子。比如同样大约是在2004-05年TI的LoCosto平台找到了夏新电子,双方还成立了研发实验室,举行重大新闻发布。然而,夏新并没有给TI带来它所想要的帮助,双方的合作以失败告终:TI说夏新的研发能力太差,而夏新说TI的loCosto太不稳定。LoCosto平台找错了贵人。
再说K3,由于MTK的钳制,当它入市时没有找到一个强有力的贵人相帮,所有问题只能是海思自己来解决,这也就导致了后来很多设计案子出了问题。有一个业内朋友表示,这一年多来为K3手机付出的返修费已足以让他倾家荡产。
还有一个业内朋友、海思K3的代理商告诉我:“K3的方案其实是很稳定的,但是你必须用它推荐的参考设计方案,否则如果你擅自更改一些功能,就不稳定了。”这就是K3失败的第二个问题所在了——Windows Mobile智能手机不是那么好做Turnkey的,可以说它是无法做到和Feature phone一样的Turn key的,也就是说它对手机设计公司的能力要求还是相当有门槛的,也就是说K3一开始走低端山寨就是一个错误的决定。这种错误由于对WM智能手机难度的小觑还在继续放大。这也就引出下面的策略失误。
第三个失败原因:K3在获得原始的初步成功后,广撒网、大量铺货,据说代量商都发展了十多家。华为的执行力是业界称赞的,但是这时用在K3上就有些失误了。当一个主芯片平台还没有获得稳定的量产检验之时,这样铺货是非常欠妥的——这也就导致后来渠道商处大量压货的故事。作为手机主芯片厂商,一开始需要集中精力扶持1-2家大的客户,并且在代理商方面也不能这样广撒网,多个代理商虽然可以帮助铺货,但是管理则是一个大问题,对于刚入商业运作的海思,一开始就这样大规模建立渠道显然也是一个错误。
最后一个原因,也是K3失败的原始错误——站错队了,当去年初海思大力推WM智能手机时,Android手机却在全球如火如荼的发展,这也让K3 WM智能手机的推广难上加难。另一个原始错误则是BB+AP的双芯片方案终究比不过单芯片方案,后者是大势所趋。在AP上跑的稳定的OS,与另一个BB搭配时就不行了,这导致AP对BB厂商的依赖性太大,很多时候要受制于BB厂商。这也是为什么国际AP大商——Marvell要推自己的WCDMA和TD-SCDMA单芯片的原因,他们正在放弃AP+BB的方式。
K3失败的原因肯定还不止这些,昌旭今天仅想到这些,欢迎大家观点共享。不过,大家可能最为关心的是K3未来如何走?不玩山寨了玩什么?答案很简单——玩品牌啊,据悉K3目前已做进LG的Android手机,并且,还据悉华为内部正在讨论海思重组,WCDMA芯片团队可能重回海思与K3团队再次相聚,这样,整合BB+AP的优势就能更好地体现出来,也为未来向单芯片的方案发展铺平了道路。
作者:孙昌旭
用户1503855 2011-11-22 09:35
andersonshl1983_718892645 2011-5-13 09:12
用户1381362 2011-4-15 00:54
用户1490084 2011-3-8 19:35
用户1071866 2011-1-4 15:14
用户1250984 2010-12-27 14:24
用户1020428 2010-9-29 17:09
用户1277994 2010-9-26 09:10
第二条另一个角度说********************** 网友: 大真空 2010-09-22 22:52 评论: 我是K3平台元器件供应商,从我的角度观察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K3的供应链也有瑕疵,很多外围器件都是 Single source。造成很多客人买料周期长,价格高。苦不堪言,终端市场逼着出货,元器件L/T太长,造成很多客人只能冒风险找替代料,这也为日后返修埋下伏笔。我非常同情班主提到遭遇返修者,原因就在这里。 *******************
用户1277994 2010-9-26 09:07
用户1250254 2010-9-26 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