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听歌曲《枉凝眉》,感受到这首八十年代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于是联想起为什么某些城市居民怀念80年代的幸福生活,为什么《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这些80年代的文艺作品比当代的影视产品的生命力长许多。
我的结论是:因为这三十年来,商品经济在中国取代了计划经济。 享乐主义是繁荣商品经济的必要条件之一。只有把更多原本不知道的享乐项目变成想要、把更多想要变成需要,需求这一端才能旺盛,才能成就商品经济的繁荣。
提倡享乐即是纵欲。纵欲的结果之一是资源的过度消耗以及过度竞争。这直接降低人们的幸福感,因为欲望满足的快乐是短暂的,而由此而生的压力(比如攀比)却是长期持续的。 但纵欲的另一个结果是生产力水平加速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迅速增长。
比商品经济更能加速生产力提高的是战争——另一种生死存亡的竞争。人类的创造力在两种条件下最旺盛:一是过度竞争下,一是充分拥有自由和闲暇时。
我觉得马克思所说的计划经济确实是人类社会的最终归宿,但是在此之前一定会有第N次世界大战——对资源的你争我抢,等打到各方都奄奄一息或出现一家独大之时,世界范围内的妥协或统筹才会真正开始,计划经济和按需分配才有可能有效施行。 人性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决定因素。幸福需要经济减速,需要节俭和节欲。其实我们需要的不多,只是想要的太多。但是在21世纪,国家层面的减速是做不到的,因为经济减速=竞争放缓=生产力发展跟不上=落后=挨到。只有在个人层面可行。
用户1519227 2012-1-4 17:18
用户964790 2012-1-4 16:47
用户962297 2012-1-3 09:31
自做自受 2011-12-31 21:57
幸福需要经济减速,需要节俭和节欲。
就是人类需要自律和节制,以获得幸福的生存环境。
然而,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人类面临的难解、甚至无解的矛盾。
用户958492 2011-12-31 14:21
用户965892 2011-12-31 10:34
我完全不同意,如果这一天到来,人就变成了猪,在等待每天被喂一日三餐,或者变成了佛,不吃不喝。
市场,无论是处于过度竞争,还是没有竞争,一旦平衡被打破,市场将努力寻找下一个平衡,最终还是能达到平衡。
用户1572032 2011-12-30 1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