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灯是真空荧光灯下的产物,LED时代到来为了达到兼容,过渡性设计出与原产品兼容型产品。LED照明能否让老百姓接受,最大取决于价格因素。理由很简单,日光灯管长度限制了成本的降低。
开始LED散热是最大的难题,日光灯结构一度胜出,成为LED主要照明产品。随着LED亮度不断提高,散热设计得到解决,日光灯兼容性长度会成为新的降低成本的障碍。
3528排列多排,缓解眩光问题。要想降低成本,首先LED数量会降低,多排眩光受到挑战。多排变为单排列趋势。再后面长度会是障碍,最终LED照明灯具放弃灯管结构。
自做自受 2013-8-13 13:37
前辈的一个细微之处,“她小心地用摄子将蛾子夹出来,用透明胶布帖到“事件记录本”中”。
又引发联想,前辈们的脚步,我们后人一步一个脚印。
1991年从事QE工作,就是通过实验,仔细寻找缺陷,一旦发现故障,就一查到底,用相机微距拍摄出故障的细节,图文并茂的记录下来,供研发制造分析原因和制定解决方案。也就是在那时,没想到我的业余摄影爱好学到的知识,在工作中排上了用场,当然工作成绩受到了公司的重视。
用户1277994 2013-8-12 09:15
第一个有记载的bug是美国海军的编程员,编译器的发明者格蕾斯·哈珀(GraceHopper)发现的。哈珀后来成了美国海军的一个将军,领导了著名计算机语言Cobol的开发。 1945年9月9日,下午三点。哈珀中尉正领着她的小组构造一个称为“马克二型”的计算机。这还不是一个完全的电子计算机,它使用了大量的继电器,一种电子机械装置。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没有结束。哈珀的小组日以继夜地工作。机房是一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建造的老建筑。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房间没有空调,所有窗户都敞开散热。 突然,马克二型死机了。技术人员试了很多办法,最后定位到第70号继电器出错。哈珀观察这个出错的继电器,发现一只飞蛾躺在中间,已经被继电器打死。她小心地用摄子将蛾子夹出来,用透明胶布帖到“事件记录本”中,并注明“第一个发现虫子的实例。”[1] 从此以后,人们将计算机错误戏称为虫子(bug),而把找寻错误的工作称为(debug)。
用户1228872 2011-5-19 15:39
用户1354519 2011-4-9 16:15
用户1503405 2011-3-2 19:29
用户1548181 2011-2-15 15:39
有道理。。。替代是个过渡性动作,LED以后一定自立。
用户1592356 2011-2-11 11:42
用户1591854 2011-1-28 10:42
用户1591106 2011-1-20 20:09
用户1324522 2011-1-20 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