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C2B就不懂未来
传统的B2C时代结束了吗?那倒未必,但C2B市场正在崛起,这个趋势估计没几个人反对。明星定制手机,本质上说也是一种C2B的模式,它收集一个群体(某明星歌迷们)的相对广泛的需求,比如想了解明星的演出信息、工作生活动态,想看看他曾经的作品等等,为手机定制相应的内置应用,并在外观上也能体现该明星的气质,个人头像?签名?亦或者是二维码?(我个人更觉得二维码前途更好)。
这一切都是技术进步的结果,技术进步也带来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走上了购买个性化产品的道路,这样反过来又推动了C2B市场的发展。另外,虽然3D打印技术的成熟度还有待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项技术将会极大的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成为人们个性化生产的重要工具。
也许会有人问,早在去年,包括TCL、创维等家电企业就联合天猫、淘宝搞了一些C2B的产品,但结果却差强人意,为什么明星定制手机的C2B会有前途呢?这就涉及到我要谈的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小世界"才能成就这种商业模式?
小世界才是C2B成功的前提
梭罗曾说过:电报的出现让相关的东西变得无关。如果梭罗能活到今天,他或许还要再补充一句:互联网重新让不相关的东西开始相关。互联网不仅彻底了改变了人们或许信息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这和电报的功能类似),还搭建了一个更便于社区化运作的平台,从技术上为人类的社区化生存创造了便利。换句话说,互联网让很多看似不相关的事物之间建立了新的联系,互联网恰如其名,让万事万物有了各种联系。在我看来,这才是互联网对于人类社会的最大贡献。
由各种联系形成的互联网社区与现实社会的社区群体并无多大不同。人们因兴趣而聚集,这种兴趣有可能是个产品,比如一群都买iPhone的人会形成一个社区,也有可能是共同喜欢一个明星。不管社区形成的出发点是什么,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小世界”。
“小世界”不是互联网社区的创造,但互联网却让“小世界”的概念有了新的的延伸。在一个“小世界”里,人们拥有一项共同爱好,并在互动中形成一份共同的daily us;而从成员数量来说,“小世界”的成员在一定时期内会保持稳定。这些特点对C2B商业模式的至关重要。
在C2B的产业链里,最难的一个部分莫过于如何快速找到C端用户的需求,并且还要保证C端用户一定程度的稳定。这在明星粉丝的“小世界”中,这两个问题都非常好解决,以韩庚为例,无论是早年的superjunier的表现还是单飞之后的演出,都积累了大量海内外粉丝,而互联网为这些粉丝们提供了一个天然的沟通、互动平台,形成一个规模不小的“小世界”。
另一方面,尽管你可能觉得这个群体里的大部分人会到一定的年龄之后退出这个“小世界”,但你有没有想过还有不断涌现的各种“后”吗?
“小世界”强化了社区的概念,让人与人的联系更加紧密;而C2B则是制造业发展的大趋势,让人与机器(产品)的关系更加友善。站在这个背景之下看待明星定制手机,是不是觉得有一点靠谱了?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个个“小世界”的背后,可能也竖起了不少的围墙。无论是郭敬明的电影还是韩庚的手机,都是建立在“小世界”里的商业模式,也很难突破其自身的围墙。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