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公布的《中国制造2025》提出,加快推进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型卫星等空间平台与有效载荷、空天地宽带互联网系统,形成长期持续稳定的卫星遥感、通信、导航等空间信息服务能力。
上述目标实现的基础则有赖于卫星系统的布局,航天科技集团下属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是中国空间技术的主要研究中心和航天器研制、生产基地,是我国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等航天器研制的龙头单位,占市场份额的85%以上。有机构预测,今年我国卫星研制市场规模约400亿元。
与卫星研制密切相关的是卫星应用领域,其中,以北斗导航为代表的卫星应用或将迎来爆发。2013年,我国北斗导航产业产值超过100亿元人民币,有专家估计这一数字在2020年将达到4000亿元人民币;同时,北斗应用领域也从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扩展到智能手机、车载导航等大众电子消费领域。
卫星研制市场现两大方向
目前,卫星研制正向大容量、通用型大卫星和高可靠、低成本小卫星两个方向发展。大卫星研制呈现出大容量、长寿命、系列化和通用化的发展趋势,通过在大卫星公用平台上搭截不同应用目的的有效载荷来实现多样性用途;小卫星则具有低廉、可靠的特点,常用于通信、遥感、科学试验等。
我国大部分大卫星如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卫星等由航天五院研制,在研的东方红4增强型和东方红5卫星平台进展顺利,指标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此部分优质资产尚在上市公司体外。
对于上市公司中国卫星(600118,SH)而言,则有望受益于军工科研院所改制,如果相关障碍清除,航天五院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则只是时间问题。此前有研究员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出,中国卫星目前的业务已经相对明了,未来值得关注的是院所改制带来的资产注入预期,而且五院的资产是中国卫星的6~7倍。对此,也有机构分析,后续国企改革以及技术向上市公司转化,将带来公司卫星研制收入的爆发式增长。
根据招商证券的测算,航天五院2014年全口径利润总额估计约20亿元,航天五院2014年卫星研制收入约为300亿元。按五院占卫星研制市场85%计算,2014年我国卫星研制市场规模约350亿元。按照15%的增速保守估计,2015年我国卫星研制市场规模约400亿元。
北斗导航促卫星应用爆发
2013年全球卫星产业收入达到1952亿美元,同比增长3%,其中以卫星服务和地面设备为代表的卫星应用业务所占份额为89%,卫星应用与卫星研制收入之比约为11:1。
今年,中国自主研制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系统已经进入三期组网阶段,据了解,北斗导航系统产品包括芯片、天线、板卡、模块、各种类型的终端系统等,这也是市场规模最大、企业参与度最高的领域。
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统计,2013年,我国北斗导航产业产值超过100亿元。随着北斗产值增长,其应用范围也已从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等行业和区域应用,发展到智能手机、车载导航等大众电子消费领域。
智能手机领域,三星、华为已推出了具备北斗定位功能的手机;车载导航领域,国内外已有多个品牌、200多款车型的北斗车载导航仪走向市场;渔业领域利用北斗双向通信能力实现了定位与通信一体,提供远海及近海船舶的位置监控,北斗短信与手机短信互联互通,为渔船提供及时精确的气象和海况信息,目前北斗船舶入网用户已达到3万多个。
随着以北斗为代表的卫星应用产业爆发,相关上市公司也在抓紧布局。北斗星通(002151,SZ)此前收购华信天线和佳利电子,快速切入卫星导航天线等基础产品的研发与制造领域。北斗星通董秘段昭宇此前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虽然上游产业产值较小,但是,北斗产业链的基础和技术处在最核心的地位。
合众思壮(002383,SZ)去年9月发布公告称,与福建飞通共同建设“北斗航海应用平台”,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展航海应用领域的北斗船用产品、北斗航海个人产品业务和相关运营服务。
对于北斗的前景,此前有专家表示,北斗产业应用前景广阔,预计到2020年,仅北斗卫星导航市场将达到年产值4000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0%以上。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