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信
中国政府的国家智囊团似乎正在谋划针对汽车行业的新一轮改造。“智能化和互联网是我国汽车产业再一次实现转型创新和弯道超车的一个难得的战略性机遇。”8月1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永伟在“互联网+汽车+交通”高峰论坛上表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直属国务院,是中国最重要的官方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之一,其课题研究往往成为国家政策的重要参照。
这是中国汽车行业再次出现“弯道超车”论。2008-2009年在上一轮新能源汽车热潮兴起时,“弯道超车”论一度十分流行。由于我国汽车行业起步晚,在传统汽车技术上落后太大,自主品牌想要超越国际先进水平十分困难。为此,政府此前计划通过提前布局下一代汽车—新能源汽车,从而实现弯道超车。不过,从目前来看,这一愿望实现的几率并不大。
至今年年中,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累计销量仍未能突破20万,距离当初设定的2015年累计产销50万辆的目标相去甚远。尽管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培育上,中国已经领先于世界,但技术实力并不强。掌握成熟混合动力技术的本土企业少之又少,而在纯电动汽车上,则在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上受制于人。
在这个论坛上,提及弯道超车的并非张永伟一位专家。“经多年的积累,我国在新能源汽车和互联网领域都建立了较好的基础。‘互联网+’给我们再次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应当有一个顶层设计。”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中国信息化百人会顾问陈清泰等专家同样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弯道超车新论
国家智囊再提出“弯道超车”,是因为汽车行业正处于一次技术大革命之中。“我们认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代表性行业是汽车,第三次工业革命最典型的行业也是汽车。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典型行业仍然是汽车。”8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司长冯飞在上述论坛上表示。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指的是在《中国制造2025》大战略的指导下,以“互联网+”为手段,推进制造业的升级。冯飞认为,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汽车生产制造以及后端的服务行业都面临着大变革。汽车行业将成为创新上最活跃、空间最大的新经济增长点,也是创业的爆发点。
在智囊团看来,在这次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更具有时代意义的是新能源汽车与互联网的相结合。“这种结合正在改变维持了100多年的汽车产业格局。”陈清泰指出。尽管存在诸多问题,但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头良好。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1-6月新能源汽车销售72711辆,同比增长2.4倍。这已超过2014年全年的销量。
目前,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新能源汽车第一大市场。有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也在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数从2013年的0.71上升到2014年的0.8,提升了9个百分点,该速度超过美日韩等国家。
在国内,整车集团和互联网企业联手,打造互联网汽车已经成为汽车和互联网行业发展的一个新潮流。近期的案例包括,上汽集团联手阿里巴巴、北汽集团联手乐视、百度联手富士康以及和谐汽车等,都是瞄准该方向进行发展。“我们发现很多国家也将这三者的融合作为他们战略和政策推动的一个重点。如果我们反应迟钝,很可能失去这一次的战略机遇。”张永伟说。不过,互联网和汽车行业的结合,不仅是旧有的技术和产品会被淘汰,同时还会对产业政策、技术标准、交通管理、商业模式、行业分类等都产生冲击,对政府管理能力也带来新的考验。
建言推出新政
智囊们呼吁,当汽车行业乃进入大变革的时候,政府应该主动在角色上进行转变,适时调整政策和监管手段。“政府要为企业的创新和社会资本的投入提供稳定的预期。当然,汽车涉及多种技术、多个产业和众多企业,又归口不同的政府部门,应先有一个顶层设计和阶段性目标,以便协同创新、协同工作。”陈清泰表示。
按照现有的政府部门分工,国家层面的统筹协调和部门间还缺乏配合。不同部门之间自成体系,缺乏沟通协调,最终的政策也是各自为政,使企业无所适从。陈清泰还建议,国家应较大幅度放宽汽车生产的准入制度,培育创新型企业。
2015年1月,曾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副主任的陈清泰在中央高层的指示下牵头筹建了中国电动车百人会,以行业协会的形式,联合中央部委、地方政府、学术机构、企业等多方面力量,推动中国电动汽车快速发展。而一旦“弯道超车新论”得到高层认可,将对国家的政策产生影响。
在上一次汽车“弯道超车”论得到认可之后,国家大力度推广新能源汽车,先后在2009年和2012年出台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在最近两年,更是频频给出政策、财政的支持。
“目前我们正在制定‘十三五’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标。”全国政协常委、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欧阳明高说。他透露,“十三五”期间,国家将通过跨行业、跨领域的协同开发,尽快实现中国自主的智能驾驶汽车平台技术,以应对国际上汽车技术的新一轮竞争。
显然,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依然将是主线,但现有的规划主要是技术层面的,在行业政策上还没有相应的规划。不过,在互联网企业进入方面,政策也已经有了一些回应。
今年6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联合发布《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多家汽车产业链公司以及互联网公司正在竞逐首批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尽管准入条件依然很高,但已经释放了汽车行业生产准入要适度开放的信号。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