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再谈丰田召回
2010-2-23 09:52
2458
12
25
分类:
消费电子
再谈丰田召回
我们又见到报网新闻:自去年宣布召回直至今年1月,丰田才承认一些因意外加速造成的死亡事故与汽车质量有关。1月初,国外媒体报道称,一辆2008款丰田Avalon因意外加速造成交通事故,导致车上4人死亡。警方发现汽车脚垫被放在行李箱里。这样看来,意外加速可能和脚垫存在的问题没有必然联系。
美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简称NHTSA)也不认同丰田的说法。该机构对丰田电子节气门控制系统的品质存疑,但目前还没有找到相关证据。NHTSA汽车安全中心主任克莱伦斯·迪特罗说:“有些事故原因的惟一解释就是电控系统出现故障。丰田却极力否认。对此,我们无法认同。”
由于知识产权的限制,没有自愿提供的ECU的源码,无法推定控制算法,就难以确定可靠程度,NHTSA要或得证据是很难的,从这个角度,看来黑匣子是要的,保险公司也会要求有黑匣子。另一方面,丰田如何证明自己是清白的也十分难。近日美国众参二院的听证对丰田将是难关,不得已而公开源代码将开破知识产权之先河,对所有车厂是一种双刃剑,它们将来会被逼公开吗?再说,公开了能保证没问题吗?如不公开,不就是承认自己理亏,准备满足用户的索赔要求吗?从这个角度,若丰田有一个黑匣子也要好些。再说,有黑匣子也是解决问题取得技术进步的条件。
多位朋友对讨论丰田召回的帖子发表了意见,我就此再谈一下看法:
智能控制虽然难度大,但总是要克服困难向前进,因为有些事是人力或纯机械液压难以完成的。就说发动机电喷那些曲线就是无CPU不成的。人类总在不断前进,阿波罗登月时的计算能力远不如今天的手机,一般地说,我们无法等待性能十全十美,因为其它方面的考量更重:谁落后就要挨打。但是为了安全可靠,作事必须十分谨慎,如履薄冰,特别是对已经公知的安全隐患,不能听之任之,那样被人视为漠视生命。
关于黑匣子的想法,我想是要有一个现场的记录,分辨责任时谁主张谁举证,有了它有助于举证。但是真正判时要根据证据链,去伪存真。例如这次丰田声称的踏板问题,如果纪录到踏板没回来,并不能代表是踏板故障,谁知道脚回来没有(也许将来会有更多的传感器记录人的动作);如果记录到踏板回来了(信号多次有冗余),而仍有突然加速(发动机转速或轮速,信号有冗余),那么肯定不是踏板问题而是其他问题了。
关于黑匣子可信性方面,当然要详加研究技术方案,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也是将来不同生产者竞争所在之处,但就现在的技术与合理成本应该可以做到,其结构不会十分复杂。我认为这是一个商机,它不同于以前的黑匣子,随着应用与通信重要性的增加,要记录的内容就增加了。还没有看到此类民用产品,希望早日有人能托它。
CAN的CRC检验受位填充规则干扰,有效性大为下降。接收节点根据收到的位值判断是否有填充位,如果传送中出错,本来发送有填充位,接收没了填充位,就判不出,就将填充位视作信息位,位流增多一位,本来无填充位,却判有填充位,删去一个信息位。这样在有二位传送错时,位流就移动一位,如果移动后的位流与原位流的差(XOR)正好是CAN CRC多项式的倍数,CRC就检查不出了。据分析,较小的可能出漏检错的位流段长度是27位,以图为例,这27位中有0/1交换与右移/左移4种漏检实例,漏检比例达2-25=2.9*10-8,这27位在64位数据域中可在任一位置(*(64-27)=37),还有其它可能出漏检的位流长度,如28、29…到64位,较长段长中的漏检实例不止4种,还有不同的5种基本类型,还要考虑多bit错情况,所以远远不是Bosch CAN2.0标准所声称的那样小。这就是错帧漏检,远达不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我对此进行了研究,详情以后发表。
用数学分析可以重构出填充位干扰CRC检验的实例:图中错码序列Ec是CAN的CRC多项式的倍数。U=x6+x4+x3+1, Ec=U*G=(1110,1111,0101,1010,0000,01)
Fig 5 Reconstructed suspected Tx example
2009年12月22日上海轨交1号线发生两辆列车侧面冲橦事故中,信号系统出错的原因是编码电路配线出错,还好是人为硬件故障,较快找到问题。如果类似问题是CAN中错帧漏检而形成,查起来就不会那么快了。即使有黑匣子,这样的故障的排障,要求更为细致的安全与记录设计,例如在每一段线上预设限速,超速时有报警返回控制中心,记录中应查到有否报禁等等。像地铁这种应用,可靠性要求是特别高的,想想上海早高峰时拥挤的情形,一列车可能要载一二千人,不要说擦碰,就是急刹车也是会死不少人的。
对于CAN,数年前我写过“CAN的局限“一文,近年来又发现了若干问题(有兴趣的朋友可见本博客所上载文章或在“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杂志中查到一些),这些问题远比“CAN的局限“一文中的严重,我觉得这些问题的解决是有办法的,我仍然认为CAN是好的协议,有改的必要,有改好上一个台阶的可能。我还没有看到国外厂商废弃CAN的症兆。现在FlexRay的宣传就像若干年前对CAN的宣传一样,只说好的不说局限。一个协议能否长存,还是内因起决定作用,开始时的宣传不能左右其前途,例如在汽车上有一家著名车厂也曾使用过TTP/C,现在已无音讯了。所以不要迷信,要独立思考,我们中国人能作这类工作。我们不是很羡慕国外的先进技术吗,那么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只要踏踏实实在,不抱急功近利、一夜暴富的心态,从每一个细节出发,积累我们的知识,我们能找到答案的。
自做自受 2015-7-22 13:40
用户1678053 2015-7-21 08:34
用户1454308 2015-7-21 07:58
用户1831211 2015-7-20 14:33
用户1041456 2010-3-8 16:47
用户1462045 2010-3-2 17:10
用户1528575 2010-2-26 13:49
用户1277994 2010-2-26 09:51
用户1477772 2010-2-25 16:06
用户1277994 2010-2-25 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