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假期间看到TI收购国家半导体(NSC)的新闻,让我想起了在1993年国家半导体将其150mm的晶圆厂出售,成立Tower半导体的那桩买卖。那桩买 卖,使得Tower的晶圆制造工厂在1994年成为第三方独立代工的产能,这部分产能主要就是NSC模拟和电源IC的产能。后来Tower增加了 CMOS、模合信号技术的技术,在2001年开发出0.18mm甚至更高工艺的CMOS技术。
事隔15年,Tower在2008年收购了Jazz 半导体(前科胜讯/Conexan的晶圆厂),成立了Towerjazz半导体。目前主要为CMOS、Power、RF、SiGe、CIS、MEMS、 RFID产品线代工。据资料显示,有TowerJazz在模拟特色晶圆代工领域排名第一位,这其中得归功一部分于1993年国家半导体当时的模拟设计与代 工技术。
18年后,国家半导体(NSC)终于再一次走上出售的道路,一代模拟技术的领导者将其所有的资产变成现金,当然是可观的现金,总 额65亿美金。模拟工艺和技术的价值是难以估计的,这种工艺技术的传承,一方面是给TI本身带来产能和某些技术的提升,另一方面是不给竞争对手获得这些技 术的机会。
日前TowerJazz正式启动了中国大陆地区的业务,打算将其高端有特色的模拟和混合信号技术如SiGe、MEMS和 Power推广到中国大陆的本土IC设计市场。算起来从1993年国家半导体出售其晶圆厂开始,再到2011年4月5日国家半导体宣布整体出售给德州仪 器,一个写满了美国半导体历史故事的传奇,终于划上了一个令人叹惜的句号。
18年前出售自己的一个晶圆厂,充其量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国家半导体真正出售自己的原因是什么,哪位高人来告诉我?
用户979110 2014-6-4 17:34
用户941531 2014-6-3 11:41
用户876070 2014-5-26 10:42
用户1018933 2014-5-14 15:47
用户1012514 2014-5-8 22:56
用户1631321 2011-10-12 16:17
用户869009 2011-4-14 00:06
用户906339 2011-4-9 09:15
用户1277994 2011-4-8 11:49
对此次收购本人观点如下。
第一是不值。双方重叠的产品非常多。TI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达到3年达到200亿美元的成长目标,收购是最好的选择。以现在的价格和NS的纯利,要30年才能收回投资。
第二是产能不是问题。TI不存在产能的问题。TI在去年收购了中芯国际的成都厂和Spansion在美国的工厂。另外随着它在德州richardson的12寸工厂投产,产能不是问题。
第三是收购后虽然TI会通过缩减开支来减小NS部分的费用,但同时NS产品的售价也会降低,因为TI要的是市场份额,已经不用太多的去谈差异化的产品,更多地市用价格强抢别人的份额,所以NS部分的收益率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第四是对TI比较有用的产品与技术包括超高速ADC(Flash架构的),高压的DCDC(输入电压大于55V,可以用于汽车上面),太阳能部分,ACDC的控制器(这部分TI在最近5、6年没有出过很好的产品)。
第五是收购的关键是是否可以留住关键的人才。以TI过去的收购的经验看,这部分并不成功,从Unitrode, BurnBrown到后面的Chipcon等,过一两年后人才关键人才流失殆尽。会使产品的创新性和差异化逐步减弱。
TI现在是一个靠规模在市场上抢份额的公司。作者说模拟靠规模。在某个意义上是对的。在模拟市场上会出现两种竞争,高端的差异化的竞争,主要来自欧美公司;低端的价格竞争,主要来自日本台湾和本地的企业。现在的电源、放大器、接口等产品,亚洲企业都可以以中等的性能和最低的价格来竞争。并非这些公司的成本一定很低,二是亚洲的投资人比华尔街对利润的要求低一些。所以TI在地段市场不见得能够长期坚持。
据说这次收购时TI主动找到NS,而不是反过来。我想收益最大的还是NS的股东们。
用户1277994 2011-4-8 11:47
评论: 你不就是高人吗?期待你的解答-----我觉得是钱决定的。有位网友人TI的角度做了分析,但从NS的角度来分析的还没有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