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我看有关张志国履新的新闻变脸

2008-11-27 08:53 2368 5 5 分类: 工程师职场
文章提交者:十年砍柴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这是砍柴发表在《华商报》上的文章。我再说一点古代职官的常识。官员有品衔,有官职,有差使。张志国从品衔来说,是县处级;从职务来说,原来是县委书记。从差使来说,现在是工程办副主任,品衔不变。也许这种临时机构的差使,不需要市委常委会正式讨论。在满清晚期买官成风,很多候补道是买来的,只有品衔,没有职务。那些会钻营的,就会想办法弄一个临时性肥差干干。比如“五品候补道员督察河堤修建”之类的差。估计张志国也是这种情况。)


      日历已快撕到12月份的2008年,大事接二连三,猛人层出不穷,但原辽宁省西丰县县委书记张志国无疑在这些猛人里面排得上号。他年初派警察进京抓捕因文惹怒他的记者,其猛、牛之程度,和那位放言“你们算个屁”的深圳海事局林书记恐难分伯仲。在舆论压力下,他犹抱琵琶地“引咎辞职”。

   张书记歇了大半年了,久静思动,自然想出来继续为人民服务。最近《南方都市报》援引铁岭电视台的新闻说,张志国近日履新,担任沈铁城际轨道交通工程办公室副总指挥。这个办公室总指挥是铁岭市常委副市长兼任,也就是说日常事务由张志国同志管理。新闻报出来的第二天,辽宁铁岭市委发布公告澄清:按照干部任用管理权限,张志国同志的工作安排应由市委常委会决定。迄今为止,中共铁岭市委常委会并未就张志国同志重新工作安排问题开会研究,更未对其重新工作安排作出任何决定。

   这两条消息弄得我云里雾里,难道当地电视台弄了个乌龙球,报了个假新闻?我们知道,在中国人事任免是悠悠万事唯此最大,一个市电视台很难对一个县处级官员的任命捕风捉影。那么会不会是:当初任命是真,现如今澄清也不假。网友们没谁能列席铁岭市委常委会,为了和谐稳定,把张志国从屁股还没坐热的交椅上拉下,再坐一段时间冷板凳也未可知。或许还有一种可能,“工程办副主任”的职位任命权不在铁岭市委而在层级更高的部门。那么铁岭市委 “未对其重新工作安排作出任何决定”和他履新并不矛盾,也许人家已不需要铁岭市委安排再就业。

   当下已有人总结出当下一大官场规律: “因重大事件引咎辞职”等于“休长假后再异地为官”,但是,对张志国调任如此重要职位的新闻,我依然十分惊讶。因为根据以往的案例,即使免职后任用,往往换一个不起眼闲差,等于给犯错误的官员一个饭碗。据有关张志国复出的新闻报道:“沈铁城际轨道交通工程是辽宁省重点工程,预计将在2009年初开工。根据规划,沈铁轻轨总长64公里,其中,铁岭段有27公里。”有网友已明察秋毫地指出:“此人的手段非比寻常,在四万亿到位前弄个肥缺。”

在金融海啸的全球背景下,中国政府决定投入四万亿刺激经济。刺激经济利国利民,我丝毫不怀疑中央政府美好的初衷。可是,方案一出,担忧之声不绝入耳。因为这四万亿,可不是按全国人均3000元派发红包,而是主要用于“铁公鸡”(铁路、公路、机场)之类的基础设施建设,由各级政府支配。这么多的钱如何防止硕鼠侵吞,是个大问题。可以肯定的说,四万亿资金分下去,各大项目启动,不知要成立多少个“工程办公室”,不知要有多少级别不等的主任、副主任履新。能谋到这样职位的官员,毫无疑问是得到了重用。

在广大人民群众正在四万亿的资金使用安全担忧时,张志国任“工程办”副主任的新闻实在太有冲击力了。张志国派警察抓记者的导火索,就是因为记者刊发的报道,反映他在当地建设“东北土特产品交易中心”工程引发的种种矛盾。一个县的“交易中心”,其规模其投资比起城际轨道交通工程,实在是微不足道。舆论不能不将四万亿刺激经济政策和张志国的新职位联系起来,这是张志国乃至铁岭市委难以承受之重的,那么即使履新是真的,也会变成假的,任免不就是一纸红头文件么?如果张志国新职位得而复失是真有其事,那么我只能同情张志国:你的胃口实在太大了,复出的心情实在太迫切了。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中有言:“亏得做官的人栽筋斗,宛如猫从高处掉下来,总能四脚着地,不致太狼狈。”对比两天之内同一新闻的变脸,我以为在网络时代, 栽筋斗的官员复出,一定要低调低调再低调,因为成千上万双眼睛在盯着那只四脚落地的猫。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我要评论
0
5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