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华为和小米之特殊较量
2015-1-12 10:37
708
11
11
分类:
消费电子
中国智能手机品牌里面,你偏向于哪个呢?华为?小米?联想?谁能有效持续支撑这种低利润的增长方式,谁就是最后的赢家。
近日,华为、小米先后公布了其2014年手机业务的相关出货量量、增长率及营收等,并在业内引发了华为、小米谁更强的争论。当然,国内手机厂商联想目前尚未公布2014年全年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及营收,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和小米、华为一样,利润仍是羞谈的数字。那么为何国内手机厂商都羞谈或者说回避利润呢?这背后又预示着厂商间怎样的竞争方式及决定竞争胜负的因素是什么?
这里我们不妨先看两组数字。一组是行业分析师Chetan Sharma 对2014年Android硬件和整体营收状况进行的综合分析报告。该报告认为Android市场的利润在2014年呈现显著下降,总利润要比预期水平低50%。另外,鉴于2014年全年40%智能手机销售来自于中国厂商(几乎是Android设备),而华为、小米、联想又占据了这40%出货量的50以上的市场份额,可以说,过去的2014年,华为、小米、联想在智能手机上的利润势必受到上述Android设备总利润下滑50%的影响,甚至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另外一组数据是美林证券发布的2014年全球智能手机毛利率报告及预测。该报告显示,2014年,华为、小米、联想的智能手机仅是盈利而已,毛利率均在个位数。看了这些较权威的统计,估计我们就很容易理解华为、小米、联想们为何羞于谈论利润了。那么随着2015年全球(包括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增速的放缓及产业的不断成熟,智能手机产业的利润还会下滑,尽管中国手机厂商都言要提高利润,不盲目追求出货量,但过往的事实证明,这只是我们厂商的一种自我安慰和迷惑对手的一种手段。重要的是,不仅在智能手机产业,在IT产业中,鲜有依靠追求利润成功的中国企业。谁来做第一个吃利润成功螃蟹的人呢?这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实力。否则吃螃蟹不成,反倒让对手抢走了尚可安身立命的市场份额。
当然在羞于谈利润的同时,华为、联想却丝毫不掩饰其整个集团的营收和利润,而这些也被某些业内人士用作小米远远不是这两家对手的主要依据。例如就在华为消费BG业务部门 CEO余承东对外公布其智能手机业务业绩之后,华为方面称,其2014年集团的整体营收预计在460亿美元左右,尽管联想尚未公布其集团全年的营收,根据过往看,其营收应与华为不相上下。相比之下,小米刚刚公布的2014年的全年营收仅为人民币743亿元(含税)。我们暂不评价这种对比是否公平?是否可观地反映了各方在智能手机产业中的竞争力。
不过根据之前相关智能手机的ASP(平均价格)统计看,小米手机的ASP要高于华为和联想,即便是从近日华为和小米公布的智能手机相关的营收和出货量计算,小米手机的ASP也要高于华为,加之小米独具的互联网营销模式,意味着其营销成本也不会高于华为和联想,那么在利润率方面显然要高于华为和联想。不过三方仍处在同一水平线上。但与小米相比,华为和联想背后仍有整个集团近500亿美元的支撑(想来我们业内看衰小米或者认为小米根本不敌华为、联想的原因也在于此),这意味着,即便是按照这种模式竞争,华为和联想也有足够的资本来拖垮小米。
与华为和联想相比,小米显然不具备“拼爹”的资本和实力。这点小米心知肚明。这也是为何当华为、联想大秀集团实力之时,小米却在高调宣传自己的估值和基于生态系统的铁人三项的盈利模式。但就像业内分析的,小米尽管勾画出了一幅不依靠智能手机硬件挣钱(以区别于华为和联想,且回避了自己智能手机硬件同样利润不高的事实)的美好前景,但从最实在的财报中并未体现出这点,不过这仍未能阻止投资人对于小米的热捧,近期450亿美元的估值就是最好的证明。虽然有业内人士认为内,估值不等于价值,小米450亿美元估值过高,但只要有投资人相信,小米就会依靠不断攀升的估值获得不断增多的融资,进而为自己与华为、联想一样低利润的智能手机发展模式找到持续有力的支撑,从这点上看,我们很理解为何雷军要不厌其烦地向外界宣讲小米是一家互联网公司,不通过硬件挣钱。因为人家华为、联想确实有实际的业务,而小米目前除了讲故事取得投资人的认可,别无它法。
那么问题来了,究竟是哪种模式更能支撑这三家目前中国主流厂商手机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或者说支撑的点可以持续?是实体业务,还是好听的故事?从我们的观点看,我们更倾向于前者,但从小米近期逆势之下估值和融资额的暴涨看,小米这个支撑方式也未必不可持续。所以,我们认为,进入到2015年,决定华为、小米们在智能手机上能走多远和多深的关键不在于它们能获得多少实质的利润(是半斤对八两),而在于“拼爹”,谁能有效持续支撑这种低利润的增长方式,谁就是最后的赢家。
《电子技术设计》网站版权所有,谢绝转载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