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写两个电路设计失误,第一个是由于电流增益不够引起的,该电路是参考别的设计者引发的,看了之后可以了解一些知识。

第一个失误的主要原因是,设计者错误估算了R1的大小。其设计的值太大,导致Ib太小。
这里把等效的模型转换成如下:

以上的模型描述了输入和输出的模型,正式计算的分成两个部分。

求解基极电流Ib
求解集电极电流Ic
求解放大比例
通过这个比例可得到三极管的状态,如果在线性区,则三极管的管压降Vce是变化的,这就导致了逻辑的问题。这种错误就是,某种状态识别不出来。
从某种角度来看,这其实是一个电平转换的问题,只不过用三极管隔离了一下而已。
反正我个人不推荐这种接法,因为限制太大会导致三极管欠饱和,进入线性区。如果限流太小,则在高频脉冲浪涌冲击下会失效。
现在越来越多的采用专用接口电路来处理这种电路,不过因为可能存在直接短路到地或者电源的错误(ISO16750-2规定的)。因此这个问题就很棘手了,输入部分其实都是大问题,因为你永远不想在信号进入的时候就是错误的。
用户1173013 2011-10-25 11:10
用户1602189 2011-8-18 20:27
用户1129018 2011-7-18 14:37
xucun915_925777961 2011-5-3 10:32
用户1379339 2011-1-13 09:15
用户1336334 2010-10-19 13:39
用户1567841 2010-9-25 12:47
andersonshl1983_718892645 2010-9-23 16:30
用户1042385 2010-9-21 13:49
用户1556659 2010-9-21 0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