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性是个容易歧途的领域,因为一直有工程师在问我,如何保证一个产品在硬件设计上,可靠性是满足要求的?这个问题其实很难回答。离开LEAR以后,我也一直在审视当初被培训的保证硬件电子可靠性的步骤:
1)可靠性预测
2)DV的1000小时测试
3)PV的1000小时测试
在之前的FTA和DFMEA,我的概念里面都没有作为可靠性的一个单元,只是作为一个相联系的单元,比如导入失效率到FTA里面得到功能的失效率。这个概念是出自Ronald B. Suello,这位大哥是这么写的:
应该说,在设计阶段,这么说是相当片面的。Larry Edson 老爷子就在参考文件1中,当众打脸:
老先生是做Validation验证的,做到了Fellow,工程师的最高等级,在GM待了快40年退休。其AQQ的概念,直指问题核心,产品的可靠性,主要是靠验证和实验得出来的:
应该说在整车企业,产品工程师和验证工程师,在可靠性的职责是各有专职,但是以验证工程师为主,前者对IPTV负责,后者是做实验(可能是供应商来做)、验证和实验数据处理的。在零部件企业,硬件工程师和测试工程师的分工大概也是如此,一个管电路拓扑设计的裕度和部件参数的裕度,一个是通过调整样品和测试时间,监控测试过程,分析测试数据,以得到相对的可靠性数据。当然这里,并不是一部到位的,需要通过分析来扫雷,通过定性试验来确定薄弱区域,通过定量实验最终确定是否满足要求。
设计工程师,需要做的那部分基本上都是左边的。MTBF只是其中一项内容:
FMEA
FTA
Parts Count Prediction:这个有点像是快速计量。
Parts Stress Analysis:电压/电流应力对比,环境应用对比
所有的Virtual的分析,都是用来为后面的实验数据分析,和实验结果印证的,没了这个过程。可靠性是很难得到本质的改善的,除非你不改,不设计。
最后推荐一下封面的书,这才是工程师大神啊。
参考文件
1)Larry Edson Reliability Lessons From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2)Anders B. Kentved, Susanne Otto & Kim A. Schmidt Reliability – Acceleration factors and accelerated life testing
用户1663103 2014-9-15 17:22
用户1641515 2014-8-24 20:20
用户1678053 2014-8-22 09:56
用户1602177 2014-8-21 15:26
朱玉龙 2014-8-20 15:59
自做自受 2014-8-20 11:51
朱玉龙 2014-8-19 14:52
自做自受 2014-8-19 11:45
不用老的躯体,因为已经腐烂。传承老的灵魂,因为灵魂永存。
试问,一开始智能手机研发者不会做跌落试验吗?
呵呵,承认电子功能问题多,是技术人,而且会清清楚楚记录在案,问题是成品出来了,不可能百分之百解决已知问题,这时是出厂上市?还是报废重新再来一次?两次?......最终还是会有已知的问题(缺陷)存在,这就要有了使用的附加条件,还是技术人能写得清清楚楚,告诉了企业出售到消费者手上该如何正确使用。 问题就出在商人环节,1)有问题,不合格,不会重来;2)使用和维护说明书尽可能隐瞒,不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
更快速,是理想,只要是依照标准行事,图快,往往会出现欲速则不达。而要合格,需要时间,结果是等开发者(技术人)学好了,市场已经给人家抢先了,自己没有了。胜出乎?还是胜出! 可以把市场夺回来,只要产品质量令人信服,比如当众演示手机跌落实验。
看看我还在使用的Nokia手机,这可是在洗衣机里遨游了半个多小时啊!拿出来后,因为会使用维护,所以保住了它的生命。昨天凤凰卫视还说到如何对待处理进过水的手机,和我的行为一抹一样,无过之有不及,呵呵,人家毕竟是媒体。可手机制造者不能明明白白告诉消费者如何做这类简单的维护?
朱玉龙 2014-8-18 17:05
自做自受 2014-8-18 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