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貌似简单的IC生产,在中国做起来就这么难呢?难道比IC设计还难?这是很多回国创业的海归们在创业之初常常遇到的困难。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从中国IC产业链的特点着手。
相对于美国硅谷、台湾新竹科学园来说,主要的区别就是中国IC产业链的不完整性。如在美国硅谷可以在方圆50公里之内实现几乎所有的IC设计制造相关需求;同样,在台湾新竹科学园也可以达到类似需求,即或是拓展到整个台湾也是很方便的。这是由于美国硅谷和台湾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拥有了完善的IC产业链,从IC设计到制造、应用等等。而中国由于种种原因,IC产业链具有不完整性的特点。只有正确地认识这个特点并适应之,才能够找到解决IC生产运营的正确方向。
首先是IC产业布局的不完整性,即分散性。长江三角洲地区拥有国内半数以上的晶圆、封装测试、IC设计公司及其周边服务产业链;同时华北(京津地区)、西北、西南、华南也有一部分产业链,与长江三角洲既竞争有互补。而IC的销售及应用,华南又是大头。这样,在产业链分布上,不得不华东及其他地区设计、生产制造、华南交货,一颗芯片的产业跨度大、分散,其生产运营上比台湾、美国难多了。比如某应用处理器设计公司的IC设计在深圳,晶圆在上海,封装测试又分别在上海、香港、东莞等地,而最终交货又在香港或者深圳。这样的一条生产制造流程下来,不是硅谷回来的精英们照搬美国经验所能够做到的,必须针对中国的特点来定制适合自己的运营方案、系统。
其次是产业结构的不完整性:
1. 晶圆厂方面:大部分的8”晶圆厂为外资、合资企业,6”及以下的为本土占主流。
2. 封装测试:华东集中了大部分外资及本土封装测试厂家的分厂,同时本土的封装测试企业也大部分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其他地区的市场份额不大。外资的封装测试厂家,由于来中国建厂的目的是满足部分客户的需求,而不是为本土的IC设计公司提供封装测试代工服务,所以其提供封装类型、测试机台品种偏少,产能规划不平衡。;同时,本土的封装测试厂家在封装类型方面偏重于当中低端,而配套的测试能力、水平偏差。
3. 可靠性测试、认证及失效分析等相关辅助产业: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仅有少数企业能够提供可靠性测试及认证的服务,同时失效分析等IC设计辅助服务供应商也很少。
4. 测试行业整体水平偏低:特别是IC设计公司中的测试编程方面最为奇缺。
5. 人才结构失衡:尤其是生产测试、运营方面的人才最为奇缺。
再次是终端市场的不完整性:
1. 终端制造厂家以中低端占主流,中高端的厂家较少。这种终端制造厂家的能力决定了在中国设计生产销售的IC,封装测试方面必须定制,而不能够照搬美国硅谷模式。例如某多媒体IC设计公司在初期推出封装形式为BGA0.5mm间距,结果在SMD方面几乎没有几家厂家能够做,使市场推广难度增加。后来也是将封装优化后才占领了部分市场。
2. 终端应用山寨化:面对山寨化的终端需求,必须适应方可占领其市场。
3. 终端客户交货的不确定性:生产运营要配合市场部来满足其不确定性的需求
4. 终端制造厂家的低水平:IC设计公司更重要的是给客户提供相应的服务来支持其应用。
最后是17%VAT的应对方案:
由于中国实行17%VAT的特有政策,所以其生产运营也要适应其,尽量避税操作。对于中低端产品,华南地区已经有成熟的运营模式、专业的产业链在做。
针对以上的不完整性,IC 设计公司在其生产运营时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一套适合自己的生产运营系统,最终适应中国的国情,已达到利润的最大化的最终目标。而不是机械地照搬美国硅谷模式、台湾模式。
作者简介:
东哥,在IC行业从事生产运营十多年的专业人士,先后做过晶圆、封装测试、生产运营、封装厂建设、封装测试厂业务等工作,对中国IC生产运营有着独到的理解和认识。目前专业从事IC生产运营咨询服务。联络方式:邮件/MSN dongge_he@hotmail.com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