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排查故障之三大必须

2012-5-2 23:19 9733 25 83 分类: 消费电子

最近我的学生频繁出现“卡壳”现象:看似很简单的设计,却死活调不出来,人都快疯掉了。大约一周前,小陈来找我的时候,一副悬崖上抓不牢树枝,就想自己松手跳崖的样子,猴急的都想给我说难听话了。这两天,小陈的问题找到了,解决了,又快乐了。但是常伟的问题又来啦。

用MSP430F169单片机给程控增益放大器PGA280实施SPI控制,正常,同一个单片机给一个24位ADS1259实施控制,也正常。但是两个同时都焊上,用CS片选分别控制,就不行了。问题就这么简单,却让他焦头烂额。

解决问题是迟早的事情,我不担心,并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本身就是对他们的锻炼,我才高兴呢。但是,我发现他们无一例外的,都陷入了一种混乱的状态:出现问题,开始左试试,右试试,有时成功了,高兴了,吃饭回来,又不行了,接着试。就这么反复折腾,总有崩溃的时候,就开始发火,焦躁,然后满世界找人帮忙,特别像落水以后找稻草。这种状态持续3天以上,他们就开始对我发火了。

我告诉他们:故障出现是好事,第一锻炼了你们,第二排除了隐患。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我是不会出马的,我只需要教会他们排查故障的三大必须,就可以了。

排查故障是一门学问,深得很。但笼而统之,就三大必须,有了这三条,没有排查不了的故障:第一、心态。第二、策略。第三、耐心。

第一条心态。你必须对出现的故障,有强烈的感激。谢谢上天给了我这个机会,我要牢牢把握住。你可以想象自己是福尔摩斯,已经好几个月没有接活了,和华生天天闲聊已经没有意思了,急切希望有个案子,苏格兰场束手无策了,等着你出马了。只有这种心态,才能让你能够在后续的长期斗争中保持亢奋的头脑、缜密的思路以及足够的耐心。

我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此。学生给我汇报故障的时候,我通常是特别兴奋,一字一句听,像听考题一样,他们漫不经心的,我的眼睛却犀利如刀。我特别希望我的学生能够学会这一点。

第二条策略。这是技术活。细讲太多,粗粗说点儿。

1)让故障重复出现,避免随机性故障。对随机性故障,我找机会另说。

2)保护故障现场,不轻易乱动。动的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都应保证可以恢复。因此,别随意焊下芯片,焊下的芯片也要放好,能找回来。另外,软件一定要按照序号备份。

3)不要一次做两个以上的改变。

4)养成习惯,用个小本记录所有的动作和事实。换了个电源,看似小事,有可能由A故障变成了B故障,你脑子就乱了。因此,如果要换电源,也要记录。

5)重视仪器和操作方法。每次记录事实,一定要确保事实是真的。

6)学会用逻辑的思维。主要是,造成这种故障现象的可能性有多少种,一一列出,可能性最大的到可能性最小的。

7)学会排查次序。影响排查次序的有两个主要因素,第一故障可能性,第二排查难度。我们当然要先试探可能性最大的,且排查难度最小的。但是两者并不总是这么巧。比如,你怀疑是A芯片坏了,这可能性最大。但是把它焊下来很费劲,排查实施难度较大,就可以先排查别的可能。这一项有点运气成分,也有点经验成分。

8)学会二分法并巧妙使用。二分法,就是把故障分为两部分(或者三部分,别太多,否则会乱),然后制造一些情况,想办法确定是哪部分,然后再细分,逐渐缩小包围圈。以前日本鬼子查城区里面哪里在发报,就用这方法:一个区域一个区域停电,看哪里一停电就导致电报信号消失,就能确定发报者在哪个区域,然后再缩小区域停电,最终找到我们的地下工作者。几句话还是说不清,我找机会再说吧。

当按照这种缜密的思维方式,罗列了所有故障可能性,且一一排查均无结果的时候,你应该更加亢奋。就像给一个1k电阻加了一个1V直流电压,测量的电流却不是1mA一样,你应该有这种心态:活见鬼了,难道欧姆定律都不成立了吗?

此时,找老师,找朋友,找什么人都行。但是,有谁做到这一步呢?多数学生都在这个阶段,彻底崩溃了。

因此,第三条,足够的耐心。

我曾遇到一个故障,就是电源电流太大。密密麻麻一大堆芯片,工作也算正常着,就是电源指示电流偏大,我知道一定是哪里短路了或者临近短路了。但是怎么查啊?关键是整个系统工作是正常的。

当时我自己告诫自己,要耐心,我不同于一般人,我有足够的耐心一定能查到。于是,我先用放大镜把板子上所有位置都看了一遍,看有没有焊接短路或者飞溅焊锡,花了很久时间,记不得了。然后,我看着电脑上的PCB图,把所有在10mil附近的间距,都用万用表查了一遍,还是没有。有点恼火了,于是我又告诫自己,不是一般人,不是一般人,接着来。

这次我干什么了呢?谁也不会想到我有多大的恒心:我计划把芯片的每一个管脚,或者叫电路板中的每一个节点,都和其它不应该连接的节点,都测一遍。这得测量多少次啊?但我豁出去了。于是,我开始干了。好在当时的芯片,都是DIP封装的,管脚不是甚多,我一个个查,终于查到了。其实时间也不是太长,一两个小时而已。

结果是,两根完全不相干的输出线,短接了,而电阻不是0,记不得是多少,大约就是几个欧姆的样子。我左看右看,他们都不会相连,只有一段大约几个厘米的区间,它们两根线平行走过。我割断,不短路了,短路局限在10cm左右了,再割断,最后局限在1cm左右的空间中,两线平行,但是短路。而两线的间距有差不多3个mm。

这板子已经被我折腾的不成样子了,但留下了一个千古疑问:两根间距3mm的线,在1cm长度内,居然短路了。我用放大镜看着,没有痕迹。我举起来对着刺眼的台灯,仔细看,一条细细的痕迹出现了,那么细,那么曲里拐弯,就有一根不透明的细线。

我举起割刀,在3mm的间距中深深的割了几刀,短路消失了。

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故事,我记忆犹新。

没有如我当时之耐心,这样的故障是难以查到的。

可能会有人说,这是一个个案,印制板的质量不好,你查到又有什么用呢?板子已经废了。但我有不同的认识,查到了,我就可以拍胸脯了,自信心比什么都重要。至今我仍然能够保持足够的自信,学生遇到问题,我不急,慢慢查着去,过了我的期限,我绝不相信,到我这里还查不出来。

心态好,有缜密的策略,有足够的超乎寻常的耐心,是排查故障的三大必须。很多人可能会注重技术性的策略,这当然很重要。但我发现,最重要的恰恰是第一条和第三条,它们不是想学就能学到的,而是要悟要养的。

文章评论78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用户1198977 2016-6-10 09:52

工程中的高手才是真正的高手,不但要解决问题,还要注重效率。往往是扔板子哈。

用户1454308 2015-7-13 09:28

Good

用户1724563 2015-6-19 22:46

OK

用户1678053 2015-3-31 20:03

看看

用户1406868 2014-6-28 19:07

不装逼会死啊!!

用户440417 2014-6-22 17:42

您的三句口诀很精辟,深有体会,确实如此

用户1366192 2014-5-24 10:27

从事技术工作,经常面对各种问题的人的切身体会,总结的非常好,有学习价值

gklqtzs_478736760 2014-5-21 21:12

我也是搞调试工作 深深体会这样的心态很重要

changli025_262555480 2014-5-16 10:41

学习了

用户1678053 2014-5-16 10:35

受教,这么深层的经验是时间堆出来的吧
相关推荐阅读
用户1510143 2014-12-16 11:52
去ADI中文论坛免费下载我的新书《你好,放大器》初识篇吧
从不下水的宋江,今天下水了。从不写书的我,今天出书了。在ADI公司大学计划事业部的支持下,我点灯熬油,写出了自己人生第一步书。 没有参考文献,没有一句复制,用轻松的语言,说复杂的问题,初学者能...
用户1510143 2014-08-12 13:47
收获很大的ADI夏令营
细雨飘飘的立秋时节。 昨天下午6点半,ADI夏令营讲评完毕,也意味着夏令营圆满成功。讲评是从下午2点半开始的,每个组也没有限定时间,基本上是学生讲10分钟不到,老师点评10分钟。有13个组28...
用户1510143 2014-08-01 15:30
2014年ADI模拟技术夏令营即将开营
8月5日~7日,2014年度ADI模拟技术夏令营将在西安交通大学开营。 本次夏令营主题是“复合放大器”。 运算放大器至少分为两大类:精密运放和高速运放。精密运放在静态指标上表现优异,比如输...
用户1510143 2013-01-18 11:15
和儿子讨论忆阻器
前几天看一本国外教材,其中有一段讲述了70年代伯克利的蔡少棠,根据电量和基本元件的关系,猜想应该有一个丢失的元件存在,就是现今大名鼎鼎的忆阻器。随后老蔡再没有继续研究,而HP的几个人直到2008年...
用户1510143 2013-01-14 10:46
钱学森班的产品设计课
邱副教务长把产品设计课交给我的时候,我实在没有把握。这门课是钱学森班四年级的必修课,虽然只有2个学分,却是将学识用于实践的一门重要课程——教他们从头开始设计实施一个产品,当然只是一个雏形。前两届的...
用户1510143 2012-11-06 15:21
与工作无关
从厦门回来后,我动不动就给老婆说,我需要点时间。老婆问我,干什么?我说,思考人生。老婆撇嘴,切。 但是这不是笑话。这事、那事,全都压在我的身上,深感疲惫。好多新认识的朋友,他们的名片在我兜里,我...
我要评论
78
25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