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国际上众多公司和学者都在针对进一步减小Qg 和Rds(on)进行研究,有大量相关的专利和论文。本篇主要针对用于低侧的超低压MOSFET对国际上用以改善Rds(on)的新工艺和新方法做一简要的阐述。
器件漏源通态比电阻Rds(on)是器件单位面积开态时漏源之间的总电阻,它是决定器件最大额定电流和功率损耗的重要参数。早期用于低压的MOSFET 大都是使用平面工艺,但是由于平面工艺MOSFET 其本身条件的限制(主要是体内JFET 器件的限制),单个原胞的面积并不能减的很小,这样就使增加原胞密度变得很困难,限制了平面工艺MOSFET 向进一步减小Rds(on)的方向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进一步增加原胞密度,提高单位面积芯片内的沟道总宽度,现在普遍采用挖槽工艺制作MOSFET,通常称之为沟槽MOSFET。对于传统沟槽MOSFET 来说,理想情况下,Rds(on)由五部分组成,如图1 所示。
Rds(on)=RN+ + RCH + RA + RD + RS (1)
RN+――源区N+扩散区电阻。由于N+区掺杂浓度很高,所以电阻很小。因此这一部分电阻相对于组成Rds(on)的其它电阻而言是可以忽略的。
RCH――沟道电阻,即栅极下沟道电阻。对于低压MOSFET,RCH 是组成Rds(on)最重要的参数。沟道宽长比、栅氧厚度和栅极电压的变化都能够影响RCH 的变化。
图1. 传统沟槽MOSFET结构及内部电阻示意图
RA――当外加栅压时,N-外延层中的电荷在栅极下表面产生积累,在沟道和JFET 区之间形成一条电流通路。这一积累层的电阻就是RA。RA 受积累层电荷和表
面载流子迁移率的影响。
RD――漂移区电阻,主要是外延层中的电阻。外延层是在衬底的硅片上生长的一层高阻层,用来承受高压。在外界电压的作用下,载流子在这些区域中是作漂移运动,所以相应产生的电阻称作漂移区电阻。对于高压MOSFET,漂移层电阻是决定通态电阻最为重要的因素。
RS――衬底电阻。对于高压MOSFET,RS 可以忽略。但是对于低压MOSFET,特别是击穿电压小于50V 的器件,RS 会对Rds(on)产生较大的影响。
由图1 可以看出,传统沟槽MOSFET 与平面MOSFET 相比减少了JFET 电阻,而且由于沟槽结构的沟道变为纵向,其占有面积要比横向沟道小,所以其原
胞密度可以进一步得到提高。
由(1)式看出,对于超低压MOSFET,减小Rds(on)可以通过减小其各组成因素实现,即减小沟道电阻RCH、积累层电阻RA、漂移区电阻RD 和衬底电阻RS。另外,减小源区接触电阻也能够对减小Rds(on)作出一定的贡献。
要减小上述电阻,一种直观的方法是增加导电通路各区的掺杂浓度。但是单纯的增加掺杂浓度会很大程度上降低器件的击穿电压。我们知道,改善器件的通态电阻受到材料和击穿电压的限制,这是由于“硅极限”的存在和要维持一定的击穿电压要求有一个相对厚的、低掺杂的外延层。通态电阻正比于击穿电压的2.4 到2.6 次方,即通态电阻随着击穿电压的提高呈指数倍的升高,也可以理解为通态电阻的减小也是以击穿电压的减小为代价的。所以,在优化器件通态电阻的同时,还应兼顾满足器件的耐压条件,也就是在通态电阻和器件耐压之间寻找一个最好的折衷(trade-off)。
沟槽栅低压功率MOSFET 的发展(2)
原文地址:http://kte99.com/Article/goucaozhadiyagonglvM_1.html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