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过多篇批评联发科的文章,甚至有朋友提醒老杳小心,以免联发科报复就难以收拾,老杳倒觉得站在一个行业人士的角度,对业内公司发表一些言论无可厚非,何况老杳平心而论所发言论尚算公正,并没有其他恶意,联发科完全可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如果一个全球性大公司都不发容忍媒体的多面评价,这样的公司也很难持续发展。
春节年前曾接到联发科CFO喻铭铎秘书的电话,邀请老杳见面,可惜当时正处于长达半月的出差无缘相见,昨天与喻铭铎相约一起午餐,也算有了第一次面对面了解联发科的机会,之前老杳与联发科接触不多,由于朋友中多有对联发科非常了解者,老杳的一位同学甚至曾经将公司卖与联发科并在其中就职两年,因此老杳对联发科并不陌生,谈起老杳的批评文章,喻铭铎倒是非常坦然,不过喻总也承认在联发科内部也存在两种意见,认为老杳的批评太多,褒奖太少。
老杳在之前的文章中曾经谈过,如果把时光推进一二十年,也许我们才能真正评价联发科崛起对中国大陆电子产业的贡献,十年前老杳在联想负责嵌入式技术开发,一度为招不到一名合格的工程师发愁,当时连简单的驱动修改也要依赖美国派来的工程师,虽然之后德信无线董德福离职摩托罗拉创建德信无线拉开了大陆手机设计的序幕,不过真正手机设计人才的普及还是在联发科手机方案推出之后,及至现在大陆几百家手机设计公司的出现已经令大陆终端设计水平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其中联发科的贡献毋庸置疑。
联发科对大陆的贡献还在于带动了大陆微电子产业的发展,锐迪科、格科微包括去年刚刚兴起的上海艾为都是借助山寨市场崛起,作为竞争对手,上海展讯也因为联发科看到了未来发展的标杆,联发科的这些贡献老杳不会抹杀,也抹杀不掉。
联发科这些年虽然发展不错,但与国际化大公司如高通、博通相比依然差距明显,倒不是说联发科的营收甚至毛利率相差较远,而是在业界的地位和影响,包括技术水平都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一点从近期的芯片产能吃紧体现得非常明显,虽然包括联发科、展讯在内的大陆、台湾微电子企业已经成长不小,但真正引起此次产能吃紧的因素却是欧美微电子企业订单的增加,可以说目前在微电子占据主导地位的依然是欧美企业,欧美企业也才是微电子界真正的风向标。
前不久老杳受邀参加ADI每年一度针对基金经理及杂志主编的分析会,也能明显感觉到欧美企业在微电子界的领先,对于目前联发科、展讯从事的手机业务,几年前欧美企业便开始放弃,这一点也从老杳的询问中得到了证实,当年ADI出售手机业务与联发科,并不是ADI CEO有先见之明,而是由于手机业务利润下滑,已经频频遭到华尔街的质疑,作为占ADI营收不到10%的手机业务,毛利率当时已经远低于其优势模拟业务,被出售也是迫不得已,其实不止ADI,包括后来的freescale和TI也都有出售的压力,只不过二者的动作晚了几年已经很难找到买家,从这方面分析,无论联发科还是展讯包括其他的大陆、台湾公司所从事的领域基本上是欧美公司已经或即将放弃的领地。
以老杳的态度,对待欧美公司以学习为主,因为他们足够强大;对待大陆微电子公司,以鼓励为主,因为他们实在弱小,经受不起太多的批评;而对待联发科这样的中间企业,老杳到愿意多给出一些批评意见,至少老杳认为这样对他们更好,虽然同祖同源,大陆、台湾在文化、习惯上毕竟有着很大的差异,台湾企业要真正融入大陆困难重重,如果联发科对于一名大陆业界人士的批评意见都抱否定态度,也便很难真正融入大陆,好在喻铭铎的意见否定了这一点,也令老杳感到欣慰。
从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态势来看,已经形成大陆、台湾/日韩、欧美逐步递增的产业链,产业东移趋势越来越明显,希望大陆、台湾微电子企业能在竞争中发展,成就大中华区域微电子的领导地位。(作者,老杳)
|
|
【版权声明】:本文为老杳原创,欢迎转载,但必须注明“信息来源:老杳吧”及其他相关信息(作者姓名等),并保留原文链接。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