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是失眠,晚上就翻阅之前读过的一些书籍,有一天我翻到了《追求卓越——探索成功企业的特质》。 我有这本书的两个版本,一个是中央编译出版社在2000年首次引进中国的。 另外一本是中信出版社2007年的全新修订版。 当我翻到2000年这本书时,感慨自己当年是蛮勤奋上进的青年,书读得很认真,上面划了很多红杠杠。 我在学生时代读到的两本划满红杠杠的书对我影响极大,一本就是这个《追求卓越》,另外一本是我之前提过的《杰克.韦尔奇自传》。 2002年9月30日,《福布斯》杂志推出文章“最具影响力的20本商业书籍”,盘点了过去20年来,这段经济发展持续最久的繁荣时期,最具影响力的20本商业书籍。《追求卓越》排名第一。《杰克.韦尔奇自传》排名第18。
《追求卓越》一书将卓越企业的特质归纳为八条,分别是:采取行动,接近顾客,自主创新,以人为本,价值驱动,坚持本业,精兵简政,宽严并济。 随着岁月的沉淀,读书中的很多共鸣之处都已慢慢淡忘,唯有一些强烈认同地方在自己的人生实践中慢慢内化为自己的理念。 “采取行动”和“以人为本”是我最为认同的两个理念。因此,我喜欢问下一个Action是什么。我喜欢寻找一种“深入人心的力量”来凝聚团队,激发人们发自内心的热情去做一件事情。 哎,谈起这个我总怕引起大家的嘲讽,说这个人太自恋了。 我感觉自己经常会在自恋,自信,自卑三者之间不停地摇摆。 这也让我想到简单用一个词语评价一个人是真实的武断。年纪越大,越感到语言的局限性。
我比较喜欢在运作一个事情之前先就这个提出一个口号或者说主题,譬如搞视频讲座会,第一次我们连续搞了四场,我起了一个名字叫“精品工程”系列,想了一个主题叫,“岁月年初,力科巨献”。 第二次,我想了一个主题叫“春夏秋冬,三三之约”。这被媒体人士开玩笑说是噱头,包装。 想一想,哎,确实是有包装之嫌。 也许我这就是广告科学的草根式懵懵懂懂的实践吧:-)
最近读报纸,有两句话又撞击了我心房中最柔软的部分,引起我极度强烈的共鸣:
一句话引自是锡恩顾问公司创始人、首席顾问姜汝祥新书《有问题,现场解决》前言部分,他说, 所有的问题永远都有两面,一面是新成长的机会,另一面是死亡的墓志铭。对问题,丰田创始人丰田佐吉有一句话说得好:“打开窗子 (问题),你会看到一个新的世界”。 打开窗子,看到一个新世界。 多么容易记忆的一句哲语呢。这句话让我联想到我反复引用的杰克韦尔奇的一个理念,叫“积极的冲突”,其实丰田佐吉和韦尔奇表达的意思都是一样,就是要勇敢地正面地面对问题,寻求解决的办法。 这又令我联想起我之前提到的另外一句话,叫“人与人之间的竞争,第一层次是技巧的竞争,第二层次是能力的竞争,上升到最高层次是人格的竞争”,而这又让我联想到我学生时代总结的最代表我自己的最核心思想,“领导力来自于思想上的感召力,行动上的牵引力,人格上的吸引力”。 公开地透明地摆出自己的思想,然后充分地讨论、辩论,然后形成团队的共识的理念,然后就是用持久的激情勇猛地持续地行动,但最重要的是,要有人格吸引力,能充满人性关怀地体贴入微,以保证团队的激情被点燃。 每当我有机会的时候,我就会按照这个思想来打造一个团队。 所以,我常对SE说,“来,和我辩论。”,“我允许你晚上11点之前的任何时间给我电话。” 我喜欢创造无障碍的湿润的团队沟通氛围。
另外一句话源于一个大学教授的管理随笔,他认为,管理的本质是各利益相关方的投入(commitment)的递进循环,管理者的投入激发员工的投入,员工的投入又反过来激发管理者更多的投入。企业与顾客、与合作伙伴、与投资者都是同样的道理。与基于投入的管理相反的是,是基于控制(control)的管理,如果各利益相关方考虑的都只是如何确保自身的利益,大家就会迅速进入一个控制与反控制的恶性循环,最终结果肯定是不欢而散。”
这周是我们每周文章的第99周了。学生时代的“持久的激情”的理念让我能坚持这么久。在大三时,我在负责学院运动会的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的总后勤服务,最终我们院获得校运动会的“十连冠”。 在每天的考勤本上的封面上我写上了这么一句话,“我们的成功来自于我们持久的激情以及在每一个细节上的完善”。 现在想来惭愧的是,我的思想和运作能力至今都没有能超越我的学生时代,这是令我常感到压力极大的所在。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啊。
祝大家每天都在学习思考中进步!
用户44534 2010-5-18 05:39
用户1569463 2010-5-17 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