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我最敬爱的中将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徐莉莉

2010-8-5 19:08 2744 2 3 分类: 工程师职场

2008年底当选全国妇联副主席:


2008年10月31日,在中国妇女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军队代表首席座位上有一位身穿白色海军服的女将军格外引人注目,她就是新当选的全国第十届妇联副主席徐莉莉。
图题:与军队妇代会代表亲切交谈
 在山东长大的沂蒙女儿徐莉莉,清秀俊美的外表下依然保留着北方女性的那种质朴、干练的爽劲儿。熟悉她的人部能给你讲述出许多感人的故事。30多年的军旅生涯又为这个大海的女儿塑造了军人的特质。
 她曾经当过饲养员、炊事员、护理员、保密员、政治教员,如今成为女将军。一枚枚军功章、一束束鲜花伴她一步步地走来。辛勤的劳作换来的是沉甸甸的硕果。
 徐莉莉曾是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军优秀教员,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
 在充满女性感情的内心世界里,她不甘平庸、勇于创新,认准的事不干则罢,干就要成功。她担任总撰稿人的电视片获全国一等奖;担第一课题负责人的某科研项目获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撰写专著五部,其中一部获全国二等奖。
  图题:在北川地震灾区指导工作
 她担任海军政治学院院长期间,创立的海军政治工作学科群、战时政治指挥模拟系统、客座教员制度等6项教改成果为全军院校所瞩目。在她任海军后勤部政委以来,建立起集海后机关、基层部队和科研医疗单位三种类型学习教育网创立了“开放式学习教育交流、自主式教育”模式,并在海后机关学习教育网开设专题、专栏,为基层官兵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成才平台。
   图题:参加海上军事演习
 徐莉莉特别注重培养典型和用典型指导工作。几年来,海后部队先后勇现出的冯理达、刘向军等典型人物和某保障基地“科学发展观指引我成长”的典型经验,在部队引起强烈反响,赢得部队官兵的广泛赞誉。
徐莉莉是一个不怕困难,吃苦精神特别强的人。多年来,她下海岛,走边防,深入基层蹲点调研,解决棘手问题。汶川地震发生后,她奔赴抗震救灾一线,走遍海军各个医疗救助点,检查指导工作,解决实际问题,鼓舞官兵士气,把温暖送到基层官兵心坎上。
   图题:率后勤团赴欧洲考察


徐莉莉用沂蒙儿女的情怀和军人独特的方式在身后留下一串串坚实的脚印,书写着新时期中国女军人的履历。
  
 图题:妇代会照片
  ——本文摘自<<解放军画报>>2008年11月下半期总第766期,摄影记者:张金明责任编辑:冯凯旋
 2009年提升为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女将军的肩膀:扛着金星更扛着责任
 ——走近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全国妇联副主席徐莉莉
 日期:2009-07-17 中国妇女报
 从饲养员、炊事员、护理员、政治处副主任、副教授、海军政治学院院长,到海军后勤部政委、全国妇联副主席。近日,徐莉莉又走马上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这是继聂力后我军第二位大区副职岗位上任职的女领导干部。
 一串串踏实而平凡的脚印,走出了一条女将军的风采之路。
  徐莉莉曾是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曾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军优秀教员;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她担任第一撰稿人和课题第一负责人的两项科研成果,分获全国一等奖和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撰写专著五部,其中一部获全国二等奖,一部获全军二等奖,并有数十篇论文获得各种奖项。
 这样的人物,总有些让人荡气回肠的经历吧。满怀着军人情结,试图探寻徐莉莉的个人故事,而她的谈话主题却始终不涉及自己一句。她始终用军人的坚毅、用一句话“我所做的,都是大家的成绩”,挡回了我的种种努力。
 将军的肩膀上,扛着金星,扛着责任——一面连着人民生活的安宁,一面连着国土的完整。曾经的一件小事儿,让记者感受到了这位干练女将军智慧、果断的一面。
 今年5月份,她视察河南科技大学国防生工作时,听说有学员在献身海军事业与个人价值实现方面存在模糊认识时,她当即决定和国防生现场对话。学员们把自己的困惑一股脑儿地提给这位女将军,徐莉莉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学员释疑解惑。年轻的学员们深受感动,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7月3日下午,记者第一次采访了徐莉莉。一身白色戎装、手拿一个黑色公文包,记者眼前的这位女将军略显与众不同。
 7月13日,出差在外的记者与徐莉莉通电话。电话中传来她讲的故事,让我感受到这位女将军对军嫂的细腻情怀。
 “军人坚毅,军嫂更不易。”她说,“我永远记得,一位来自大城市却在山沟上学的女孩说的话——‘我跟妈妈来这里,是支持爸爸的工作。’”徐莉莉心里,一直印刻着那位女孩在雨中踏着泥泞土路去上学的情景。
 记者被她深深感染:戎装几十载,徐莉莉的心思有多重,为什么她更能理解军嫂的甘苦和伟大。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也照在边关;照在军营,也照在祖国的山山水水和万家灯火。让我们一起向军人和军嫂致敬,也向心中装着他们的女将军致敬。
用艺术的思维和眼光,追求生活的美满
记者:许多女军人的家庭由于工作需要,处于两地分居状态。军人也食人间烟火,也受社会潮流冲击,尤其是青年军人,对于她们,您有什么祝福和建议?
 徐莉莉:军人职业价值的特殊性,在于无私奉献,这与追求美好幸福的生活并不矛盾。
 远离父母,远离爱人,女军人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作出了奉献。可以说,她们的奉献意识更强。
 我也希望和祝福她们追求浪漫、追求美好,学会用艺术的思维和眼光看待生活,包括看待困难和荣誉。愿她们用真善美的心态,创造事业与生活的融合、美满。
 当代革命军人的核心价值观,是“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我希望我们的女军人,不仅有创造美满生活的艺术态度,更要有用忠诚托举信念的精神境界,为国家进步、军队建设、社会和谐、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智慧,我相信,她们行!
 赶上好时代,女军人更有好作为
 记者:妇女十大后,您又多了一个新的岗位——全国妇联副主席,作为将军,您肩上担子更重了。
 徐莉莉:在这个岗位上,我是新兵。这是一个新的岗位,更是一种责任。对于国家责任,对于国防和军队建设,我们在最平凡的岗位,体现着价值观自觉的选择。
 你看,《人间正道是沧桑》,许多女军人都爱看,尤其关注那个时代的女军人是怎样用生命托举使命的。当代女军人不仅关注国防和军队建设,同样关注社会问题,比如对于“母亲水窖”工程,广大官兵都踊跃捐款。
 作为女军人的责任,实际上,历史的接力棒从战火硝烟中,前赴后继地传给了上世纪50年代后、60、70、80、90年代后的女军人。而“我们这代军人的责任”,是一个深刻的课题,对于和平年代的女军人来说,如何像先辈们那样把信仰作为生命的图腾,以使命为魂、以奉献为本,在新的征途上建功立业,无疑是一个挑战。
 随着时代的发展,女军人越来越有用武之地,军队中,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得以认真贯彻落实,所以当代女军人赶上了好时代。
 记者:在新的时代,中国女军人更有了不凡的表现,您对此可能感受更深。
 徐莉莉:是的。目前,全军女工程院士达到8人。退下来的女将军有几十位,现役指挥少将有5位,技术少将6位。
   现在空军正在培养战斗机女飞行员。目前,海军医院船上有女官兵,将来,战斗舰艇,也会有女军人。
   中国女军人,展现了她们的时代风采,也是中国妇女形象的一种体现。一次我出访美国,美军一位将军对我能做到海军后勤部领导表示惊讶,他自豪地向我介绍,他们国家的军队有多少多少女将军,我平静地对他说:“我们空军有飞行女师长、女军职参谋长,我们医院有女院长,我们军校有女校长。你们军队有女性的岗位,中国军队都有,你们没有女性的岗位,中国军队也有。”
  客观上,过去军队许多工作,女性不能做,但随着科技含量的不断增高,女军人的工作岗位不断拓宽,越来越多的女军人走上了新的岗位。
  记者:您说,“赶上好时代,女军人更有好作为”,这也表示女军人有更多机会吗?
  徐莉莉:早在1990年3月19日,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印发了《关于军队妇女政治、生活待遇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
  现在,总政治部即将出台政策,主旨在于进一步充分发挥和体现女军人在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中的作用和价值。这个政策就是为落实妇女十大精神而制定的。
   2008年,妇女十大后,胡锦涛主席在与新一届全国妇联领导成员和部分妇女代表座谈时发表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了广大妇女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建立的不朽功勋,对广大妇女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提出了殷切希望,对各级党委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妇女工作、推进妇女事业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当时,参加妇女十大的军队女官兵们群情振奋,热烈讨论,提出了许多建议和意见。2008年11月5日,总政治部下发《认真学习贯彻胡主席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做好军队妇女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军和武警部队各级党委和政治机关要组织部队特别是女官兵、女职工和军属,认真学习贯彻胡主席重要讲话精神。
  胡主席的讲话,尤其是“把个人的理想追求与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对于军队和武警广大女官兵,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记者:这一规定可以说是“从福利政策的关怀,到充分发挥女军人的个人价值和作用的具体规定,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和军委对于女军人的个人发展政策的支持。”而对于我们女军人来说,时代则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徐莉莉:建军82年,我们走过漫长的旅程。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现在,不同时期,可以说中国女军人竖起了不同的丰碑。
  走过长征的李贞将军、中国第一位女中将聂力等等,在两弹一星、核潜艇研制过程中,在新中国军队的飞行史上,在海、陆、空防建设中,许多女官兵和女科学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她们在女军人奋斗的征程上竖起了一座座令人仰止的高山,也是我们前进方向的航标。
  在四川抗震救灾现场,有人问余震中的女军人,别人都在跑,你们为什么不逃生?她们回答:“第一,我们是军人,有命令,我们不能走;第二,我们是医生,有病人在,我们不能走。”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需要的不仅仅是忠诚,更需要的是实际的推动力、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要求我们始终处于挑战自我的状态之中,有危机感和紧迫感。在推进社会和谐建设中,女军人应做得更好。
  我最感激的,是我们的军嫂
  记者:深刻理解自己的兵,才能带出好兵。作为女将军,您对兵的理解一定有独特的角度。
  徐莉莉:军功章里,总凝结着另一半非凡的力量。要说这点,我更想说,我最感激的,是我们的军嫂。她们是我们军人的“那一半山、那一半港湾”。没有她们,就没有我们强大的国防和军人的荣誉。
   我想说,我们的军嫂太让人感动了。
   我去一个驻地在深山里的部队指导工作时,一位炊事员为我们端来热乎乎的烙饼。她是这个单位的主官,一位正团职干部的妻子,她放弃南京市一所重点小学教师的工作,随军到这个深山沟里。我问她习惯吗?后悔吗?这位军嫂说:“不习惯,但是不后悔。因为我爱我丈夫!”
  我们有一个重大海防工程建设,抽调的团以上干部,绝大多数生活基础在北京、上海、广州、珠海、青岛等大中城市,为了工程建设,他们又重新过起了牛郎织女的生活。6年多来,他们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假期,三分之一的干部没有休过一次假。他们的妻子们把对丈夫的爱化作了默默分担与承受。老人生病、孩子考学、家庭遇到意外等,她们都坚强地承担,对丈夫总是报喜不报忧。每逢新春佳节万家团圆的时候,她们只能在节日的焰火里,盼着丈夫从施工一线打来的电话。
  有位军嫂与我谈起这些时说道:“尽管十五的月亮对我们来说是月圆人不圆,但一家不圆万家圆是我们和丈夫共同的责任。”
 如果说牺牲奉献是军人永恒的主题,那么家人的支持则是他们倾力报国的坚强后盾。军人的妻子们习惯了寂寞,习惯了独自担当,习惯了默默付出。
 和平年代,军人妻子们与丈夫共同为守护和平而奉献着、自豪着,我常常被军嫂们的平凡、高尚,感动得热泪盈眶,我身上流动的血液常常被军嫂们朴实无华的事迹所点燃。我希望通过你们的报纸向全国千千万万军嫂传达我最真诚的敬意和感谢。(记者耿兴敏)
  徐莉莉中将的成长经历
 18岁,南海舰队服役,饲养员、炊事员、护理员,全军优秀士兵典型;
  22岁,南海舰队保密员、干事;
  23岁,团单位政治处副主任(海军医院船第一任指导员);
  26岁,海军政治学院学习;
 27岁,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教员培训班学习;
 30岁,海军政治学院教员;
  34岁,海军政治学院教研室主任;
  36岁,文革后军校第一批评定职称,自己申报讲师,却被评为副教授;
  40岁,海军指挥学院分院院长;
  41岁,海军政治学院院长;
  43岁,调整为专业技术5级;
  45岁,海军后勤部副政委,1999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50岁,海军后勤部政委;
  57岁,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58岁,晋升为中将军衔
  徐莉莉是研究生学历,曾参加大连市科技进修学院英语专业两年制进修班、海军大连舰艇学院两年制舰艇指挥专业学习,以优异成绩毕业。并多次参加国防科技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国防大学的培训。
  徐莉莉曾是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曾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军优秀教员;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她担任第一撰稿人和课题第一负责人的两项科研成果,分获全国一等奖和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撰写专著五部,其中一部获全国二等奖,一部获全军二等奖,并有数十篇论文获得各种奖项。
 1971年10月,徐莉莉在南海舰队某部当战士时任炊事员
 
  1976年,徐莉莉任解放军代表团副团长期间参加广东省烈军属代表大会,图为与代表们慰问战斗英雄
 1994年,徐莉莉与女儿在一起
   1996年,随海军教育训练代表团访问意大利。图为徐莉莉与意大利海军学院长交换礼品
1997年,徐莉莉到海军第三幼儿园与小朋友共度“六一”儿童节
2002年,徐莉莉在海后基层部队观看后勤应急保障演练
  
2004年11月,徐莉莉在中央党校学习期间赴革命圣地延安参观学习
 

PARTNER CONTENT

文章评论1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用户377235 2011-12-29 09:45

她曾是我的老师,也是我们的老院长.她为人师表,平易近兵,作风硬郎,思维敏捷且有深度.对军嫂倍加关爱曾经著有不少现代战争著作.并陪养了象方永刚等全军优秀教员.竖立了象冯林达等全军学习的榜样.只可惜我己转业,不能再跟她学习工作了......祝老院长身体健康!

红旗飘飘

相关推荐阅读
我要评论
1
2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