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初冬,寒风阵阵。但一周来随着国家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尤其是国务院确定的10项扩大内需的举措,近4万亿的的投资总额,使世界各国均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如一缕温暖的阳光,让诸多陷入低谷中的中小型企业看到了摆脱困境的希望,增强了走出低谷的信心。
两个月来,国内宏观调控频频出拳,新政不断,从之前的“双紧”转向“有保有压”,再到日前的财政、货币政策双扩张,调整动作之快、幅度之大,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由此可以看出国内宏观局势之严峻。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当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与此同时,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随后,继上月末出口商品退税调整后,本月再次扩大调税范围,从原来的3486种商品扩大到3770种。一系列的新政举措,均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
政府的新政如同雪中送炭,给企业带来了御寒的棉袄,以帮助企业渡过寒冬。但是,面对新政,并非所有的企业都可以就此渡过危机。先来看一看10项举措对陶瓷行业的影响。4万亿的投资,政府的投资方向非常明确,即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这当中,公路、铁路、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成为重点,而多年来充当领头羊的房地产行业并未在其中。因此,对于陶瓷行业来讲,其市场影响将没有过去直接,只能通过内需的扩大与居民消费水平整体的提高而逐渐扩大到陶瓷产品的市场内需。当然,灾后重建对陶瓷产品的需求将会在近期内不断释放。
而对于增值税的转型改革,虽然适用于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允许企业抵扣新购入设备所含的增值税,同时,取消进口设备免征增值税和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将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征收率统一调低至3%”,但是与此同时,却将矿产品增值税税率恢复到17%。由此可以看出政府对资源性企业的税率仍然是有保有压的区别对待,而陶瓷行业恰恰与矿产品采购息息相关。此外,虽然出口退税商品范围从3486项增加到3770项,可仍旧查不到建筑卫生陶瓷的踪影,在如此频繁、大范围的调整当中,建筑卫生陶瓷未列其中,很值得陶瓷企业关注与深思。
无论怎样,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都如同一剂强心针,给处于困境中的企业带来了一丝希望,带来了一件可以御寒的棉袄。但企业如何应对?如何选择?却是各有侧重。如何在政府的新政中主动调整、积极应对,寻求到一件适合自己的棉袄,无疑是企业应对寒冬的关键所在。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