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造车新势力的苦难三兄弟:美股集合

2020-8-18 10:12 3314 36 17 分类: 汽车电子

配图来自Canva​


理想汽车正式在纳斯达克敲钟没多久,造车新势力三兄弟之一的小鹏汽车也递交了招股书,准备登陆美股。


今年一月份,美团创始人王兴称“未来仅有3家造车新势力能存活,分别是理想、蔚来和小鹏”。如今,蔚来接受美股市场考验已经有很长时间,理想也刚刚踏进纳斯达克,如果小鹏成功上市的话,三股造车新势力将齐聚美股市场。


而面对如今十分复杂的国际局势,小鹏汽车选择在这个时候登陆美股自然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不确定性也会陡然提高。但从招股书来看,小鹏汽车似乎充满自信。


自信小鹏底气何在?


让小鹏现在冲击IPO的最大底气,来自于其在智能汽车方面的技术壁垒。


与其用新能源汽车来标榜小鹏,倒不如用智能汽车更加合适。小鹏汽车十分重视技术研发,特别是自动驾驶技术,在这方面的不断深挖,也让技术成为了小鹏汽车最核心的竞争力。


如今的小鹏汽车,是中国唯一一家成功自主研发出可以用于商业化的自动驾驶软件系统并可以实现量产的整车企业。


这归功于小鹏汽车在研发资金上的大力投入。根据招股书中数据可知,小鹏汽车在2019年的研发投入高达20.7亿元,2020年上半年的研发投入为6.3亿元。如果将小鹏的研发资金和收入作比较的话,2019年研发资金投入占据总收入的89.2%,而2020年上半年占62.9%。


这种力度的研发投入,让小鹏汽车在2020年成为首批实现高速公路自动驾驶的企业之一。根据招股书披露,截止2020年6月30号,小鹏汽车的自适应巡航控制功能已累计用于2510万公里的行驶,车道居中控制功能已累计用于1110万公里的行驶。


自动驾驶数据集已经收集了大约290万张带注释的图片,并基于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开发了自然语言处理和自然语言理解功能,在帮助小鹏的智能服务更好服务于用户的同时,逐渐完善自身的深度学习算法,打造端到端的闭环能力。


而小鹏的智能化也获得了很多消费者的信任。根据招股书,2020年上半年有超过90%购买G3车型的用户选择了具有自主驾驶能力的车型;大约50%的客户订购了能够支持2021年推出的自动驾驶系统xpilot3.0的升级版本。


不难看出,小鹏因为智能化的优势在用户和市场中存在一定的优势,而如今冲击IPO自然也是依靠着这些底气。


被逼无奈的小鹏


对于小鹏而言,现在冲击IPO自然有自己的考量,但是更多的是被逼无奈。


首先,一直亏损的小鹏需要一次融资的机会。根据招股书中数据,小鹏汽车在2018年亏损为13.99亿元、2019年亏损36.92亿元、2020年上半年亏损7.96亿元,短短两年半的时间共计亏损了58.86亿元。


虽然小鹏汽车在7月、8月的时候分别完成了C+和C++两轮的融资,总计金额超过9.47亿美元,这让小鹏拥有了比较充裕的现金流。截止2020年二季度,小鹏汽车账上现金类资产合计21.18亿元,再加上两轮融资,预计IPO之前小鹏将持有超过85亿元的现金类资产。


但是造车仍旧是一个长期烧钱的项目,尤其是对新建工厂、大力度投入研发的小鹏来说,花销更是巨大。小鹏汽车的董事长何小鹏曾经就感慨,以前看别人造车花了100亿觉得不可思议,但是如今自己造车却觉得200亿都不够花。


这也反映了造车新势力同时面临的严重问题——资金。通过上市获得融资倒也不失为一种缓解资金压力的有效途径。


另外,当下外界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偏见逐渐消散,也让众多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中多了几分机会,这一点从蔚来近几个月的股价稳步爬升就能看出。市场的回暖吸引了更多的玩家入局,不论是前几日刚上市的理想,还是正在推进上市的小鹏,都希望在红利之中尝到甜头。


但是扎堆冲击IPO却也存在一些隐患。以特斯拉为例,其股价从三月份的四百多飙升到如今的一千五百多美元,就连马斯克本人都曾表示特斯拉的股价现在已经偏高。这从侧面反映出新能源汽车领域如今的火热,难免有泡沫存在。


而在泡沫之中入场,虽然在短期内会有很好的市场反应,但是当市场回归理性,更多的则是从高处坠落的凄惨。并且被市场火热吸引而来的入局者越来越多,市场竞争难免加剧,例如哪吒汽车近日也表示,已经有在2021年在科创板上市的计划,百度投资的威马也对上市表现出兴趣。


对于小鹏而言,成功上市仅仅是起点,之后需要面临的挑战将会更多。而在面对外界不断的挑战,小鹏和昔日的兄弟们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从“忆苦思变”到全面布局


在资本市场之中,三兄弟打出的组合拳,覆盖面很广。


在今年6月的时候,何小鹏在微博上发布一张和蔚来李斌、理想李想的合照,并配文字“三个苦逼,在忆苦思变......”。从各自创始人的神情之中,不难看出三个造车新势力有抱团取暖的意向。


以前三兄弟中只有蔚来独自在美股市场应对挑战,而如今伴随着理想的上市和小鹏上市的推进,让蔚来不再只是孤身一人。而三兄弟打出的这套组合拳也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了用户需求和价位等各个方面。


从各自的产品特点出发,三兄弟各自通过自己的特点找到了特定的消费人群。蔚来更加注重品质体验和服务,将自己的用户定位在更愿意享受品质体验的中高端消费者;而理想主打大空间和续航能力解决,面向承担家庭重任、周末带着一家老少出门游玩的奶爸。


小鹏则通过自己对智能化的加码,以及对生产线成本的压缩,将自己的用户定位在了考虑性价比的年轻人一代,他们更愿意体验科技带来的新兴生活方式,就连小鹏汽车的标语也是“年轻人的第一台互联网汽车”。


同时,从三者对产品的定价来看,也各自占据了高中低端的消费人群。蔚来的几款车型价格在35—50万之间,主打高端;而只有一款车型的理想,将理想ONE全国统一定价32万,定位其消费者在中高端;而相比来说,小鹏则要低价很多,15-20万的定价区间,性价比极高。


不难看出,三兄弟可以借助不同的优势和用户定位,合纵连横将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打出去,吸引更多的投资方关注到这一领域。更进一步来说,三兄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与特斯拉抗衡,让国产新能源汽车具备集体竞争力。


但如今伴随着小鹏上市进程的逐步推进,昔日的三兄弟在消费者市场中难免也会有一些或大或小的摩擦,毕竟汽车市场的份额只有那么大,买车对于消费者而言也不是一个经常性的消费行为,同时选择两家品牌的情况有,但不频繁。


另外,三兄弟在资本市场方面也难免会有冲突。伴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火热,入局者逐渐增多,但投资者手中的钱并非取之不尽,投资者也需要在三兄弟之中做出选择,比如之前高瓴资本清仓蔚来后,转而投资小鹏。


美团、腾讯、阿里战火重燃


当然,作为国内知名的造车新势力,小鹏的IPO还有更加深远的影响。


从三者的股东背景出发,不难发现三兄弟背后的互联网三巨头身影正在逐渐显现。蔚来背后的腾讯,理想汽车有美团王兴的奋力摇旗呐喊,而从小鹏汽车的招股书中可以看到,阿里旗下的淘宝中国持股14.4%,是第二大股东。


似乎情况简单了很多,新能源汽车领域中新势力的崛起,让互联网三巨头在出行领域的战火又一次点燃。


毕竟新能源汽车和出行领域的变革紧密相关。新能源汽车能改变人们未来的出行方式这毋庸置疑,同样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智能化的新能源汽车可以在出行方式的基础上改变人们的互联网生活,比如小鹏的智能出行就是在逐渐改变生活方式。


对造车新势力的押注一旦成功,不仅会给巨头带来在出行领域的增长,同样也会对整体的生态带来难以估量的好处。而这种全面的生态竞争力,正是互联网巨头所看中的。


只是,被巨头各自看中的三兄弟,抱团取暖“忆苦思变”的和谐关系还能维持多久呢?


文/刘旷公众号,ID:liukuang110

作者: 刘旷, 来源:面包板社区

链接: https://mbb.eet-china.com/blog/uid-me-3915687.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未经本人允许,禁止转载!

PARTNER CONTENT

文章评论1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忆轻狂 2020-8-24 09:16

新能源造车企业,砍掉一半剩下的应该能活的更好。全世界才多少汽车品牌,中国造车新势力数量比传统汽车品牌都多,实在是浪费
相关推荐阅读
刘旷 2025-04-17 11:03
浪潮云“第三次跃迁”:被迫升级还是主动求变?
新的一年,浪潮云依然在不断进化和迭代。自2011年入局,浪潮云历经两次重大战略转身,从初涉政务云市场的“系统集成商”,到顺应“新基建”东风转型的“分布式云服务提供商”,每一步都踩在时代脉搏之上。如今,...
刘旷 2025-04-16 10:27
豪掷12亿补贴“催生”!飞鹤的增长焦虑止不住了?
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飞鹤下场“催生”。近期,中国飞鹤宣布,于4月初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启动总规模为12亿元的飞鹤生育补贴计划,为全国范围内符合条件的孕期家庭提供不少于1500元的生育补贴。从表面看,这似乎...
刘旷 2025-04-15 10:28
核心业务下滑,基本盘动摇?伊利能否突破“瓶颈期”?
人口出生率持续走低、市场竞争近乎白热化,乳制品行业,深陷需求锐减的泥沼,头部乳企伊利亦未能幸免。2024 年前三季财报显示,伊利总营收为 890.39 亿元,同比下降 8.59%;净利润为108.68...
刘旷 2025-04-14 10:02
满帮灵魂一问:“数字货运帝国”靠放贷续命?
这些年,数字货运领域的头部玩家满帮集团,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力量,成功革新了传统物流行业面临的“小、乱、散、差”的困境,一路高歌猛进,收获耀眼成绩。近期,满帮集团公布财报显示,2024年...
刘旷 2025-04-13 10:15
从“影像霸主”到“机器人之眼”!vivo跨界,要苦战一场!
在智能手机市场这片红海,竞争早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各巨头为求新的增长曲线纷纷跨界破局。近年来,小米、华为、OPPO 等品牌跨界动作不断,有人投身造车热潮,有人发力机器人领域,好不热闹。小米、华为等企业在...
刘旷 2025-04-11 10:23
AI军备竞赛白热化:OPPO能否打破“高端失语症”?
在历经三年寒冬后,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迎来了复苏曙光。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最新手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24 年全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2.86亿台,同比增长 5.6%。而这一数据同样表明市场结...
EE直播间
更多
我要评论
1
36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