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智能穿戴的结局依然充满悬念

2021-2-15 13:19 1663 18 4 分类: 管理
智能穿戴的结局依然充满悬念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近年来,可穿戴设备市场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相关软硬件技术的快速发展,又进一步让各类可穿戴设备变得越来越智能,越来越好用,给人们的生活不断带来新惊喜。


就行业内部而言,经历数年探索发展,整个可穿戴行业的演化脉络逐渐清晰。从起初的智能手环,到逐渐成熟的智能手表,再到近些年引爆市场消费激情的TWS耳机,可穿戴产品品类持续拓展。与此同时,市场的主导势力也快速从Fitbit等市场开拓者,变成了苹果、小米、华为这些智能手机巨头。


在一系列变化中,市场参与者们对可穿戴行业的核心价值逐渐达成共识——健康。可穿戴设备在收集人体数据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天然优势,而在数字健康和物联网的大趋势下,“健康”自然而然成为最受可穿戴行业关注的焦点领域之一。


华为、小米、苹果三大巨头已经成为可穿戴市场领导者,而他们在可穿戴健康领域各自发力,一场外界难以察觉的较量已经悄然展开。


华为凭借运动健康异军突起


华为进入可穿戴市场的时间并不晚,在市场中突围而出的时间却不算早。IDC数据显示,2017年Q1,华为在全球可穿戴市场中的份额占比仅为2.1%,同期小米为14.6%,而苹果为14.3%。此时华为虽然也挤进了全球可穿戴市场的头部阵营,但是与苹果、小米这两大顶级玩家的差距非常明显。


转折点出现在2017年下半年,当时华为提出“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口号,此后在可穿戴市场持续发力,市场份额快速提高。到2019年,华为全球出货量暴涨148.8%,快速追平与小米的市场份额差距。到了2020年,在国内市场,华为市场份额一举超过苹果和小米,加冕为王;而在全球可穿戴市场,华为和小米打得有来有往,互有胜负。


2017年到2020年,华为可穿戴之所以能在短短三年内快速崛起,除了受到其智能手机的巨大带动作用。华为可穿戴本身对市场变化的精准把握,对运动健康的持续关注同样功不可没。从发布第一部华为Watch时,华为就开始打造健康数据平台;到2020年推出的华为WATCH GT 2 Pro,已经可以支持超过100种运动模式,能够为不同的人群提供更为全面的运动健康指导。


时至今日,华为对可穿戴健康领域的投入进一步加大。目前已经在国内构建起松山湖、深圳天安云谷、西安三大运动健康科学实验室。在近日的花粉年会上,华为公布了其正在进行的高血压管理研究、智能体温健康研究、冠心病筛查研究,三大健康研究项目,持续探索未来数字健康新方向。


直观的讲,现在华为运动健康生态圈每向前迈出一步,对华为在可穿戴市场构建起的强大竞争壁垒,都会进行一次加固。


小米和华米在健康赛道同台竞技


在全球可穿戴市场中,小米和华米的联盟,曾一度是无敌的组合。从2014年起,华米为小米生产的智能手环开始风靡整个中国市场,在全球市场中也把Fitbit这些元老打得节节败退。哪怕到了近期,这一组合在可穿戴市场同样威力不俗。IDC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Q3,小米品牌依然以24.5%的市场份额,占据全球腕带设备第一的宝座。


但尴尬的是,小米当前的拳头产品依然只是小米手环。华米和小米的合作,同样止步于小米手环。对于怎样做其他的可穿戴产品,华米和小米各有各的想法,但两者对可穿戴健康同样都非常看重。这意味着,在相关领域小米和华米的同室操戈不可避免。


2019年,华米确定自己的品牌使命为“科技连接健康”,之后华米创始人作出了这样的总结:“对可穿戴事业认真的人,要做健康。”


对这一点,小米显然深感赞同,于是2020年底,在手机部之下,小米正式成立可穿戴部,把做好可穿戴产品提升到战略层面。不久之后联合伊利集团发布“全民科学饮奶计划”,以“智能可穿戴设备+牛奶”的创新模式推动科学饮奶,在营养健康算法方面作出更多尝试。


在可穿戴市场,小米和华米两者间,能做出更大成绩的当然还是小米。但在可穿戴健康赛道,小米要面对的真正对手并不只有华米。对小米而言,能否在战胜其他顶级巨头才是关键。


苹果持续加码个人健康


过去几年中,苹果在可穿戴市场发挥出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先以Watch引导智能手表逐步取代智能手环的腕带王者地位,后以AirPods引爆耳戴式设备的市场想象力。苹果似乎每一步都总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而目前在全球可穿戴市场中,苹果当前已经成为无可争议的王者。IDC数据显示,2020年Q3苹果的全球市场份额为38.9%,同期小米为13.6%,而华为是11%,小米和华为两者全球出货量相加,也远不及苹果。苹果对可穿戴健康的高度关注,理所当然地将引起其他玩家们的高度警觉。


自第一代Apple Watch开始,苹果对健康管理服务就格外上心。2020年疫情爆发之后,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购买可穿戴设备来检测个人健康。对这种明显的市场动向,苹果当然不会视而不见,于是其去年发布的新一代Apple Watch搭载了全新的血氧监测传感器,每 15 秒就可以完成一次血氧含量检测,而这一卖点也成功吸引了果粉们的眼球。


当然,整个可穿戴行业对健康全面聚焦的时间并不长。苹果在健康方面也尚未建立起明确的竞争优势,这个赛道依然充满了变数,苹果之后会不会被其他玩家赶超,依然是个未知数。


可穿戴健康大战充满悬念


以往“健康”只是可穿戴产品的一项可选属性,但在2020年疫情爆发后,已经明显变成了一项必备属性。


不言而喻,之后谁在健康方面做得更好,谁就能获得更多消费者青睐。而这场对决目前最有机会问鼎桂冠的三个玩家,分别就是华为、小米和苹果。他们各有各的优势,也各有各的劣势。


华为方面,对运动健康相关技术的长期钻研、持续投入和积极推进,以及在医疗健康技术方面的长期积累,这些都可以转化为华为在可穿戴健康领域的独特优势;但华为芯片生产受到限制,手机也很难在对其可穿戴产品起到理想的带动作用,这些难以避免地将会成为劣势。


小米方面,庞大活跃的AIoT生态链,小米手环的持久生命力,都可以让小米在可穿戴健康领域更轻松地取得先手优势;但小米迟迟没能在小米手环之外的其他可穿戴领域彻底打开局面,可能也表示市场对小米其他可穿戴产品的接受度并不高。


苹果方面,从品牌认可度和市场表现来看,苹果的优势非常显著。然而苹果在可穿戴市场的强势表现,很大程度上依赖其AirPods等耳戴式设备的亮眼成绩,耳戴设备在健康方面能实现的功能,目前来看远不像腕带设备那样多。另外,苹果可穿戴设备相对更高的定价,也是很多消费者望而却步的一道门槛。而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负面影响,也会给苹果带来更多难题。


总而言之,华为、小米、苹果动作频频,他们在可穿戴健康领域的对抗已经开始。这场大战称不上势均力敌,三大巨头各具短长。但这也意味着,可穿戴健康赛道的这场对抗赛注定会充满悬念,精彩纷呈。

文/刘旷公众号,ID:liukuang110

作者: 刘旷, 来源:面包板社区

链接: https://mbb.eet-china.com/blog/uid-me-3915687.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未经本人允许,禁止转载!

PARTNER CONTENT

文章评论2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yzw92 2021-2-18 09:16

路过看看

curton 2021-2-17 19:08

小米的还是不错的
相关推荐阅读
刘旷 2025-04-17 11:03
浪潮云“第三次跃迁”:被迫升级还是主动求变?
新的一年,浪潮云依然在不断进化和迭代。自2011年入局,浪潮云历经两次重大战略转身,从初涉政务云市场的“系统集成商”,到顺应“新基建”东风转型的“分布式云服务提供商”,每一步都踩在时代脉搏之上。如今,...
刘旷 2025-04-16 10:27
豪掷12亿补贴“催生”!飞鹤的增长焦虑止不住了?
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飞鹤下场“催生”。近期,中国飞鹤宣布,于4月初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启动总规模为12亿元的飞鹤生育补贴计划,为全国范围内符合条件的孕期家庭提供不少于1500元的生育补贴。从表面看,这似乎...
刘旷 2025-04-15 10:28
核心业务下滑,基本盘动摇?伊利能否突破“瓶颈期”?
人口出生率持续走低、市场竞争近乎白热化,乳制品行业,深陷需求锐减的泥沼,头部乳企伊利亦未能幸免。2024 年前三季财报显示,伊利总营收为 890.39 亿元,同比下降 8.59%;净利润为108.68...
刘旷 2025-04-14 10:02
满帮灵魂一问:“数字货运帝国”靠放贷续命?
这些年,数字货运领域的头部玩家满帮集团,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力量,成功革新了传统物流行业面临的“小、乱、散、差”的困境,一路高歌猛进,收获耀眼成绩。近期,满帮集团公布财报显示,2024年...
刘旷 2025-04-13 10:15
从“影像霸主”到“机器人之眼”!vivo跨界,要苦战一场!
在智能手机市场这片红海,竞争早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各巨头为求新的增长曲线纷纷跨界破局。近年来,小米、华为、OPPO 等品牌跨界动作不断,有人投身造车热潮,有人发力机器人领域,好不热闹。小米、华为等企业在...
刘旷 2025-04-11 10:23
AI军备竞赛白热化:OPPO能否打破“高端失语症”?
在历经三年寒冬后,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迎来了复苏曙光。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最新手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24 年全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2.86亿台,同比增长 5.6%。而这一数据同样表明市场结...
EE直播间
更多
我要评论
2
18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