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3日(中国武汉)——在全球经济分化与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已成为推动创新与繁荣的关键动力。为实现科技创新、产业进步和金融发展有机结合,发挥金融对科技创新和产业进步的支持作用,国际金融论坛(IFF)科技金融委员会启动大会暨首届科技金融圆桌会议于4月13日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成功举行。
同时,IFF科技金融委员会由国际金融论坛IFF与武创院联合成立。本次大会汇聚了来自政府、产业与学术研究机构及金融等多领域的精英,共同探讨科技金融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科技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并宣布正式成立国际金融论坛(IFF)科技金融委员会(以下简称“科金委”),旨在搭建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的高端平台,汇聚政、产、学、研、金等多方资源,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商业化转化,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支持科技型企业的融资与发展。科金委的成立将为国内外科技金融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提供重要支撑。
武汉科技金融委员会揭牌,构筑国际化科创生态
武汉市委副书记、市长、武创院理事长盛阅春在致辞中表示,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到武创院进行考察,总书记强调: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企业家要增强自信,志存高远,协同发力,在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不断建功立业。这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也给予了深切的厚望。本次大会聚焦构建创新生态这一主题,共话创新前沿,共谋发展大计,必将提升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强大动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校长、武创院智能工业软件研究所首席科学家陈十一在致辞中说:“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我们应该关注新兴技术和传统产业融合,让AI真正赋能企业。武创院的前瞻性布局,让我们在湖北这片土地上看到了更广阔的可能性。从能源到医疗,AI与工业软件的结合正在重塑传统产业的竞争力。DeepSeek只是大语言的模型基础,真正的AI对于实体经济的作用和制造业的联系还没有到来,我们还需要把这一步走完。”
国际金融论坛(IFF)顾问、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李东荣指出,科创型企业普遍具有轻资产运营、高风险、高不确定性、高投入和长周期的特点,按发展阶段可分为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每个阶段有不同的融资需求。科创企业的失败率高,绝大部分企业可能创业失败。因此,科技金融的发展又要平衡好创新、风险、收益等多种关系。
国际金融论坛(IFF)副理事长、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表示,从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机构应用所面临挑战看,首先,技术的应用要求金融机构需要配备对应的专业技术团队与基础设施;其次,技术的引入与应用可能引起组织文化和流程、人力配置的变革,金融机构需要有效地管理这些变化以确保成功;第三,要关注数据隐私和安全,确保数据正确、合法地使用;第四,技术的应用需要符合伦理准则和监管要求,确保公平、透明与合规。
国际金融论坛(IFF)副理事长、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和武汉市政府副市长、武创院理事会常务副理事长孟晖共同为国际金融论坛(IFF)科技金融委员会揭牌,标志着国际金融论坛(IFF)科技金融委员会正式成立。
同时,武创院香港科创蜂巢也正式启动。科创蜂巢是科技金融委员会的重要功能平台,科金委将通过这个科技孵化、资本流通、人才合作的综合性平台,助力科创企业出海,构筑武汉国际化科创生态。
武汉模式、耐心资本与多层次资本市场,破解科创融资难题
4月13日下午,由国际金融论坛(IFF)学术委员、西班牙对外银行(BBVA)亚洲首席经济学家夏乐担任主持人,主题为“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机遇与挑战”的圆桌会议拉开帷幕。多位行业专家和企业家围绕政府主导政策设计、风险资本在科技创新中的角色、科技企业融资难点以及高校及科研院所技术转化需求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IFF学术委员、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金融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周道许指出,武汉的科技金融模式值得借鉴,其特色在于政府主导与市场裂变相结合,注重构建系统生态力量。他强调,社会资本短期逐利与硬科技长周期研发之间的矛盾是耐心资本问题的本质,解决此问题需要政策工具改革、风险共担机制建立及耐心资本重构。政府应转变政策工具职能,从直接书写向间接赋能转变,如给予研发补贴、利用科技企业知识产权融资等。同时,建立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三方风险共担机制,政府出资设立风险补偿基金,提高承担损失比例。此外,还需发展二级并购、S基金等,拓宽退出渠道,并学习新加坡政府投资模式,引入长期资本。
IFF顾问、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原副会长张慎峰则从资本市场角度,提出有效利用资本市场,把直接投融资逐步取代间接投融资是关键。他建议将武汉市打造成一个大投行,利用并购六条政策,促进产业升级。同时,应广泛吸引投资基金,特别是民营私募投资基金,为资本有效投资、有效退出创造条件。境外资本市场也是重要融资渠道,如香港资本市场。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痛点问题可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解决,包括北交所、香港资本市场及并购重组等渠道。他相信,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将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多融资支持。
IFF学术委员、原中国21世纪议程中心主任黄晶认为,政府应支持企业创新,但具体支持大型还是初创型企业需根据市场情况判断。他希望政府应专注于基础研究,而地方政府则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灵活支持。
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裁刘波表示,好企业不缺投资,政府或国有资本应支持有潜力但尚未得到充分关注的企业。他呼吁更多科创资源与现有规上企业、龙头企业对接,加强产业配套和人才支持。此外,他认为中国本土PEVC完全可以填补美元基金撤出后的空白。
国际金融论坛(IFF)是独立的、非营利、非政府国际组织,2003年10月由G20国家以及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相关机构及领导人共同发起成立,是全球金融领域高级别常设对话机制和多边合作机构,被誉为全球金融领域的“F20(Finance20)”。
国际金融论坛(IFF)的目标是通过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的运营机制,建立全球经济、金融和公共政策领域战略对话、交流合作、创新实践、全球智库和人才培养平台,推动金融服务世界,促进全面可持续发展。
作者: 华尔街科技眼, 来源:面包板社区
链接: https://mbb.eet-china.com/blog/uid-me-4025291.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未经本人允许,禁止转载!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