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光干涉测量中,通过反射镜的移动来实现机械相移原理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方法。以下是对这一原理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原理
白光干涉测量技术基于光的波动性和相干性原理。当两束相干光波在空间某点相遇时,它们会产生干涉现象,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这些干涉条纹的形成取决于两束光的相位差,而相位差则与它们经过的光程差紧密相关。
在白光干涉仪中,光源发出的光经过扩束准直后,通过分光棱镜被分成两束相干光:一束作为参考光,经过固定的光路到达干涉仪的接收屏;另一束作为待测光,经过反射镜后被反射,再与参考光相遇产生干涉现象。通过移动反射镜,可以改变待测光线经过的路径长度,从而改变光程差和相位差,实现相位调制。
二、实现方式
反射镜的选择与安装:
反射镜通常具有高反射率和良好的表面质量,以确保能够高效地反射光线并减少散射和损失。
反射镜需要精确安装和定位,以确保其能够准确地改变光线的传播路径。
移动控制:
反射镜的移动通常通过高精度的驱动装置实现,如步进电机、压电陶瓷等。
驱动装置需要具有低噪音、快速响应和高精度的特点,以确保能够准确地控制反射镜的移动。
干涉条纹的监测:
在移动反射镜的过程中,需要实时监测干涉条纹的变化。
这通常通过高分辨率的相机或光电探测器实现,它们能够捕捉到干涉条纹的微小移动或变化。
三、技术特点与优势
高精度:
通过高精度的反射镜移动和驱动装置,可以实现纳米级别的测量精度。
干涉条纹的微小移动即可反映出光程差的微小变化,从而实现对相位差的精确测量。
非接触式测量:
白光干涉测量是一种非接触式的测量方法,不会对被测物体造成损伤。
这使得该方法在测量脆弱或易损材料时具有独特的优势。
灵活性:
通过调整反射镜的位置和角度,可以灵活地改变光线的传播路径和干涉条纹的形态。
这使得该方法能够适应不同形状和尺寸的待测物体。
四、应用实例
表面形貌测量:
通过移动反射镜,可以测量物体表面的微小起伏和缺陷。
这种方法在半导体制造、光学元件检测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薄膜厚度测量:
在薄膜材料的研究中,通过白光干涉测量可以精确测量薄膜的厚度和均匀性。
移动反射镜可以改变光线在薄膜中的传播路径,从而实现对薄膜厚度的精确测量。
光学元件检测:
白光干涉测量技术还可用于检测光学元件的缺陷、应力分布等。
通过移动反射镜,可以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从而判断光学元件的质量和性能。
综上所述,通过反射镜的移动实现白光干涉中的机械相移原理是一种高精度、非接触式且灵活多样的测量方法。它在表面形貌测量、薄膜厚度测量和光学元件检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研究价值。
TopMap Micro View白光干涉3D轮廓仪
一款可以“实时”动态/静态 微纳级3D轮廓测量的白光干涉仪
1)一改传统白光干涉操作复杂的问题,实现一键智能聚焦扫描,亚纳米精度下实现卓越的重复性表现。
2)系统集成CST连续扫描技术,Z向测量范围高达100mm,不受物镜放大倍率的影响的高精度垂直分辨率,为复杂形貌测量提供全面解决方案。
3)可搭载多普勒激光测振系统,实现实现“动态”3D轮廓测量。
实际案例
1,优于1nm分辨率,轻松测量硅片表面粗糙度测量,Ra=0.7nm
2,毫米级视野,实现5nm-有机油膜厚度扫描
3,卓越的“高深宽比”测量能力,实现光刻图形凹槽深度和开口宽度测量。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