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里在问,汽车企业是否有必要做电池工厂,特别是Pack工厂,这里做个统计吧。除了特别没钱的FCA和Volvo以外,主流车企都有。
其实还有个很奇怪的事情,为了配合国内的2020年500万存量目标,现在其实国内几个大集团,上汽、长安、长城、吉利的电池工厂还没谱呢。其实你真正去了解每个汽车企业对于新能源的投入,特别是系统级别真正的试探和评估,才会真正发现这门生意不好做的。
话说回来,还是有这么几点:
1)想要上量,只有自己深入涉及到模组设计和模组组装和Pack组装里面去
2)目前电池厂,不做Pack能力的深度下潜,也是个大问题,议价能力不足
3)两边在博弈,电池企业的体量和车企没法比,所以最终就是某些车企下定决心把某些优质标的买下来,或者在全球,其实也就是韩国电芯的选供
4)电动汽车产业的供应链非常脆弱,你想想有人砸钱把你的电池企业买了,不给你电池,你后面怎么搞
投资比较大的
1)Brownstown
这是独立的电池工厂
2)Rawsonville
这个是车造车一起的
3)ACCUMotive
从合资厂到全部收购
4)Nissan Smyrna Battery Plant
日产为了卖电动汽车,把整个模组和Pack线,在欧洲、美国和日本都开了一个,其实很费钱的。Zama和Smyrna没啥大区别
5)BMW的线
视频已经放过了,这算是最开放释放信息最多的Pack产线了
6)最科幻和现代派的
中国的情况是,上汽有捷新;比亚迪自己做单体、模组和多元化电池业务;北汽控制了多个合资工厂,普莱德、北京SK;长安买LG模组进行集成。
其实中国现在是缺乏Pack工厂的,特别是半自动化和全自动化的生产线,也就是寥寥数家才有的。
小结:
1)真正在国内有能力大打新能源的,其实比亚迪是可以的,有电芯其实不怕的。其他人家呢,依靠国内或者韩国的电池供应链。现在电池材料坐地起价,完全就是乱象
2)人不能把自己的性命攸关的事情,寄托在供应商身上,供应链供应不行,设计不行,生产也不行,完全不行。企业挂了,断了,它说一声对不起
用户1252976 2016-5-13 1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