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制造业供应链管理者大展宏图的时候到了!

2024-5-27 09:14 471 3 3 分类: 供应链管理

-        热烈祝贺工信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制造业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提升指南(试行)》-

程晓华

2024-5-25

【关键词:制造业供应链管理的定义、部门组织、流程与方法、供应链管理专业咨询及政产学研一体化、KPI等】

我是在出差途中刷微信朋友圈看到这条消息的,而消息的发布者是我的好友、南通大学商学院的邓恒进教授。他在对这个《制造业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提升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进行了一些专业解读,并指出了其中的五个亮点。

到了酒店我就迫不及待地登录工信部网站并查找到了相关信息和资料。

我的第一感觉是制造业供应链管理者大展宏图的时候到了!

我在这里提到了一个定义叫“制造业供应链管理者”。

我为什么要强调“制造业”的“供应链管理者”呢?

从1995年开始到2011年,我自己一直在制造业从事供应链管理相关工作;2011年初进入外企管理咨询公司,我负责的是所谓的“电子与高科技行业供应链管理咨询”工作;2012年10月开始到现在,我自己做独立顾问,我也是一直在为制造业客户提供供应链管理咨询服务,只不过我的咨询项目叫“全面库存管理咨询”,我重点聚焦于制造业的“库存与交付”问题的研究和咨询。我是从库存角度全面透视制造业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与IT问题。

我的经历一直在不断地提醒并使我越来越相信,制造业的供应链管理必须成为企业的核心管理部分,它是真正的“一把手工程”,所以我在2013年的时候在“现代物流报”发表了《三角恋,研发、销售与供应链之关系》的文章,我在文章中提出了“供应链管理是链接研发与销售的纽带,是实现‘从商品到货币’的‘惊险的跳跃(马克思语)’的关键一环,没有好的供应链管理,研发、销售就是断裂的”。

我后来把上述文章修改为《研发、销售与供应链是CEO的三驾马车》。

中国制造业的CEO要么是销售出身,要么是研发出身的,还有不少是搞生产制造出身的,而真正地懂供应链管理的则是很少。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企业,产值越来越大,员工干得越来越累,收入越来越高,但员工的幸福感、获得感却是越来越低。一个关键的问题是,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全球制造业竞争的加剧,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研发、销售起的作用越来越没有那么明显,制造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多的是来自于“管理”,特别是来自于对供应链的管理。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克里斯多夫(据说是在1992年)讲过这样的话:市场上只有供应链而没有企业。现在,真正的竞争不再是个别企业与企业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为了让制造业的高管们理解和重视供应链管理,2017年我出版了《决战库存-制造业供应链管理小说》一书,我在书的封面喊了一句“为中国制造业之崛起而奋斗”的口号。该书在大陆连续加印三次,后来于2022年输出版权到我国台湾省,其销售则是遍布台湾、香港及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

所以,我其实就一直在想,我们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董事长、CEO们什么时候能够发自内心认识到“供应链管理”和“销售”、“研发”是一样重要的时候,我们“中国制造”就真的有希望了。

久旱逢甘雨,这场雨终于下来了!而且出手不凡!由工信部、交通部、商务部等三部门办公厅联合印发《制造业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提升指南(试行)》终于在今年5月发布了!

的确是到了制造业供应链管理者大展宏图的时候了!

我就不去逐一罗列邓教授的观点了,下面是我跟据我的理解梳理的一些我认为的该指南的一些亮点供大家参考,其中不乏与邓教授观点重复之处,也可能存在着我对“指南”理解上的偏颇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指南”首先给出了制造业供应链管理的定义:“制造业企业供应链管理是制造业企业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全面规划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供应链环节中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的各种活动和过程”。

在我看来,这个定义可能没有那么“学术化”,但却非常朴实无华,我相信,即使那些没有受过供应链管理专门训练的的人都能看得懂:制造业的供应链管理就是从研发开始,端到端地统筹四流(商流、信息流、物流、现金流),使其畅通无阻。

明白了定义是什么,“指南”接下来建议你要成立专门的供应链管理部门或相关组织去实施它:“企业应结合自身成长需求和市场竞争环境,明确供应链协同策略,组建专门的供应链管理部门或建立有关协作机制,统筹推动企业内部的跨部门、跨专业协作和链上企业间合作,疏通协作堵点,提升协作质量效益,积极打造共生共赢的供应链合作生态”。

以上内容再次强调了供应链管理的作用:消除堵点和障碍,通则不痛。这个“不痛”包括企业不需要痛苦地赚钱,员工不需要痛苦地上班,用我的一句话说就是,让大家平静幸福地生活。

但据我所知,我们很多的制造业企业并没有真正的供应链管理部门,能有“供应链管理部(中心)”这个名字的企业就不是很多,而其中“有名无实”的则更是占大多数,典型的例子是,有企业把采购部改个名字就叫供应链管理了。

成立供应链管理专门部门之后,“指南”明确指出:你要“着力推进业务流程高效协同”,“鼓励企业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计划采购、生产制造、质量检验、物流运输、销售库存、售后服务等业务环节以及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等支撑环节,加强业务协同、数据共享和标准融合,实现供应链流程互联互通。供应链主导企业应强化全链条业务协同,促进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顺畅”。

同时,企业要推行精益供应链管理:“精益供应链即精准识别供应链网络中的各类冗余情况,实施从产品设计到客户使用全过程的流程重塑,上下游协作消除不必要的成本和浪费,缩短业务流程和周期,用尽可能少的资源最大限度、最高效率地满足客户需求”。

“指南”特别指出,企业应该“提高周转速度、减少流程差异”。

“指南”鼓励企业:“要强化与关键供应商、主要用户的信息衔接,努力消除在需求预测、设计排产、运输路径和竞争策略等方面的信息不对称,提升供应链交付能力;实现供应链运行数据化、模型化、可视化,提高分析预测、决策支撑、风险管控能力,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供应链管理要做到“名符其实”,关键的不是个名字而是其流程体系及流程能力。著名的流程大师菲利普.科比说过,“如果流程能力不强,目标是绝对没有什么用处的(The target has
absolutely no utility if  the process is
not capable
,Philip Kirby, The Process Mind)”。

企业间的竞争是供应链之争,而供应链之争的本质则是不同流程体系间能力之争。

“指南”还明确提出“强化咨询服务支撑”,“鼓励各类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服务商围绕制造业企业供应链管理需求,分行业、分场景形成系统解决方案并进行推广应用,同时依照企业实际需求,提供专业化、定制化、个性化的实施方案”。

这对于广大的供应链管理咨询从业者来讲是个巨大的机遇,也是个挑战。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指南还提出要构建“政产学研”一体化的工作协同推进机制:“鼓励相关高校、科研机构、培训机构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研究等方面加强合作,围绕行业、企业实际需求,深化供应链管理理论研究、开展供应链管理能力提升培训”。

我之所以说这是“难能可贵”是因为,我个人认为,在供应链管理方面,以上提到的四个方面(政产学研)长期以来我们国家几乎是完全分离的。具体表现就是:大家都是各玩各的,关起门来自娱自乐。这种现象特别是在学术界与产业界之间表现的尤其明显。学者们高高在上,脚不沾泥,我们则是土里土气,跟不上、读不懂他们的SCI论文。

当然,你也可以说他们是一帮“仰望星空的人”。

但是,过去30多年在制造业做供应链管理摸打滚爬的亲身经历让我坚信,过去、现在及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制造业更需要的是一些脚踏实地的供应链管理咨询,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实实在在的库存和交付问题以及由竞争所带来的综合管理成本压力问题。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它们中的绝大多数企业还“处于靠人力拉地板车的阶段”,它们连驴还都没有骑上,它们还不知道汽车是个什么样子,它们更不需要宇宙飞船。尽管他们每天都在“披星戴月”,但他们绝对不是在那仰望星空,他们是奔波在早出晚归的上下班的路上。

我说的“他们”都是来自那些年产值几十、几百亿人民币的大企业,它们中的很多甚至都是上市公司。它们表面看起来很光鲜,西装革履,高楼大厦,但除了他们自己,没人知道,他们的出货其实还是靠肩扛手提,靠出苦力实现的。

“指南”还有很多很多的亮点,譬如说在增强现代供应链管理思维、绿色低碳供应链、全球供应链风险识别等等方面都提到了很多具体的概念和方法论。所以,我个人认为,该“指南”非常值得广大制造业的董事长、CEO及其高管们静下心来,认真织学习讨论。

我也强烈推荐他们这么做,并将身体力行、全力而为之。

同时,我也呼吁那些整天坐在象牙塔里的很多“学、研”们能够放下身段也好好地学习、体味一下本“指南”里面提到的东西:这些东西朴实无华,它们可能无法让你写成SCI论文,但如果你想“把论文写到大地上(习近平语)”,这其中大有可为之处!

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指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企业兴,则国家兴。同志们,让我们大家共同携起手来,共同投身于这个轰轰烈烈的伟大的时代,共同为中国制造业之崛起而奋斗吧!

【免责声明】我并非讨厌供应链管理学术、学者,恰好相反,我自己没事也写点东西,尽管那谈不上什么学术。但是,供应链管理,尤其是制造业供应链管理,它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问。理论很重要,但只有实践才能真正地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减轻压力。SCI论文解决不了制造业现实的库存和交付问题,即使是ERP、APS、MES等IT系统,包括所谓的数字化管理,离开了强有力的供应链管理流程体系的支撑,它们也只能是个摆设。制造业供应链管理需要理论的指导,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它必须是靠真刀实枪地干,甚至是赤膊上阵才可能做到疏通障碍,消除堵点,最终实现“通则不痛”。

作者程晓华(John Cheng),“全面库存管理(TIM)”咨询独立顾问、“制造业库存控制技术与策略”课程创始人、讲师,《制造业库存控制技巧》(第1、2、3、4版+经典版)《决战库存-制造业供应链管理小说(大陆及台湾版)》《制造业全面库存管理》《全面库存管理数学分析》著作者。

全面库存管理(TIM)文章订阅号:ITOOTD

Mail:johnchengbj@126.com

 

作者: 程晓华, 来源:面包板社区

链接: https://mbb.eet-china.com/blog/uid-me-642052.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未经本人允许,禁止转载!

PARTNER CONTENT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EE直播间
更多
我要评论
0
3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