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前,我去硅谷一个生产高科技公司。该公司的产品火热,年营销额节节攀升,一路飙升到8亿美金左右,处于量变到质变的时刻,即基础设施、流程、系统需要全面提升。公司规模小,人可以驱动流程,苦干、硬干加巧干,产品还能将就着按时出门。公司规模大到一定程度,流程、系统上的缺陷就会放大,员工会经常处于救火状态。产品热销,使得公司的销售强势,能够要求客户提前半年下订单,远超过生产周期。对销售来说,这下销售预测可好办了,但对于负责订单履行的供应链总监来说,日子却没什么好过。
该公司的产品周期挺长,工序复杂,各个环节牵一发而动全身。公司的生产规划系统跟不上,给客户答应的日期往往不能兑现,大客户时不时来抱怨,说订单都提前半年给你们下了,到时候你还是没法按时交货。不行,得定期汇报进展。这下可苦了那些客户服务人员。系统里有半年的订单,那就意味着每次都得重新检查半年的量,这么多的工序,要确切预测几个月外的交期几乎不可能。随便给客户一个日期,一则有悖实事求是,二则成为新的承诺,客户在等着那个时间拿到货,销售拿那个日期来做销售预测,如果不准的话,客服里外不是人。生意这么好,供应链总监手下的客服人员已经是捉襟见肘,定期汇报,那有那么多的资源来整这些。
还有就是加急订单。公司成了大公司,但组织结构、流程系统还是小公司的配置。时不时有副总裁们从上面一杆子插下来,要求把某个客户的订单加急,原因呢,八成是他接到客户的电话。老总的命令不听不行,但听了也就麻烦了:整个工期打乱,以前的承诺没法兑现,更多的客户抱怨,就成了恶性循环。供应链总监的问题是没法量化这些加急订单的后果。因为流程、系统不完善,各种分析欠缺,排程、进度都在Excel里面,调整困难,供应链总监根本没法定量地告诉上司:如果你要加急客户X的订单,客户Y的就得推迟3周,客户Z的推后4周,额外的加工费是5万等。既然他没法量化,那就谁的官大,谁就说了算。作为上司,既然你没法定量告诉我后果,我就假定这没有什么影响。结果供应链总监只能自己兜着走。
这问题看上去是负责客服的供应链总监的问题,其实负责生产、供应商的同事们也面临同样的麻烦。公司规模大到一定程度,整个供应链的复杂度大增,人员培训、流程改进和系统建设就成了大问题,因为这三方面能帮助提高供应链的可预见性、降低供应链的复杂度。否则只靠行政命令,人为干预太多,员工受苦,绩效也没法持久。作为职业经理人,一方面火车不能停,另一方面又要给火车换轮子。如何平衡,注定是每一个职业经理人的必修课。作为公司高层,毕其功于一役的迫切心态可以理解,但总体设计、分阶段实施、逐个项目落实的方式往往更奏效。
或许有人会问,都是跨国名企,还这么落后?其实还真的这么落后。这个公司以前属于一个非常著名的美国企业,如果说出名字的话火星人都会知道。后来转卖给欧洲的一个”贵族”企业,另一个火星人都知道的名企。有趣的是,两个母公司没有一个愿意花精力改进这个公司的供应链管理,使其一直处于小作坊模式,尽管现在规模都在8亿美金了。
这种现象在北美和欧洲挺普遍的。管理落后、员工积极性差、成本高昂,是这些公司没法跟亚洲新兴企业竞争的根本原因。好的是他们在创新上还有优势,否则早都成了恐龙化石了。
用户1855832 2015-9-26 17:12
自做自受 2015-7-16 11:26
如题,就是数字和模拟。根本不同!各有适用适宜,难在把握应用适度。
周易有解。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
试想,从0到1与从1到N,源于同,趋于同。法自然。
用户3809340 2015-7-16 09:00
用户1006126 2012-2-2 15:39
用户958851 2012-1-17 16:33
用户968659 2012-1-9 14:37
用户941555 2011-12-28 10:09
用户954968 2011-12-6 10:25
用户961663 2011-11-16 15:54
用户1419452 2011-11-9 1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