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汉王,再看苹果。你登录苹果网站,说要买iPad,只看到两种选项:黑色和白色,都是499美元起价,三岁的孩子都会选择。然后是存储量的三种选项:16GB、32GB和64GB,供钱包深浅不同的父母做决定。剩下的,就是看着我那两岁多的小男孩儿在几天之内玩得烂熟,能在几秒钟时间找到愤怒的小鸟和他喜欢的照片、录像。所有这些,都可以用两个字来总结:简单。对消费者简单,因为他们用不着对着那么多型号伤脑筋,不知该买哪个;对生产者简单,因为除去外壳的颜色和存储空间的大小,其实就只是一种产品。苹果好预测,富士康好生产,下级供应商也好准备零部件。产品简单、供应链简单,消费者喜欢,iPad的成功也就不足为奇了。
仔细探究,不难发现,产品的复杂度大都是善意创造出来的。没有人,不管是设计还是销售,说让我们整出30种产品型号来,自己把自己整死。但是,出于市场细分的想法,或者为说为服务每一个角落里的每一个人的每一种愿望,人们整出一打又一打的产品型号来,尤其是公司急于跳脱困境的时候。其实客户的想要和需要之分,向来就很飘渺。用亨利·福特的话来说,(汽车出现之前)如果你问消费者需要什么,他们会说一架更快的马车。你不能对客户的需要视而不见,因为傲慢会要了你的命;但是,一昧盲从,也同样会让你走上不归路。这是一对矛盾体,没有最优解,只有尽量来平衡。成熟行业,鲜有例外,都会陷入复杂度大增的境地,谁能有效控制复杂度,谁就更有可能笑到最后。
人们在整出那么多的产品型号的时候,很少不会想到产品线泛滥的危害。只是他们心存侥幸,倘若一种产品一炮打响,一俊遮百丑。即使万一不成功,又不是自己的部门来买单----谁听说过因为一大堆的呆滞库存,公司让营销或设计卷铺盖走人?成功了,是营销、设计的功劳(这没错);失败了,算是交了学费,被责怪的向来都是不会为自己争辩的市场:市场变化太快,计划跟不上变化。"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那么多的产品型号,有限的研发资源摊得那么薄,结果个个都成了半路货。市场竞争,很少是以多胜少,向来是赢者通吃。不信,看看手机市场,苹果的iPhone历史以来就那么几种型号,只有全球市场的8.8%,却占全球手机利润的73%。剩下的27%中,三星占了26%,HTC基本持平,剩下的那些大牌们,至少几百种机型,都在赔本赚吆喝。这道理想必大多数人都懂,但部门、个人利益高过公司利益,聪明人就会做傻事,继续整出一个又一个的产品型号来。
另外,产品的复杂度都是懂行的人整出来的。汉王的37种电纸书型号,绝不是哪个消费者能想得出来的。不信,给你N518A、N518政务版、N518畅想至尊版、N518精华版,你能决定他们应该有什么不同?所以,不要抱怨消费者和客户。只有那些懂行的销售、产品管理和设计人员,闭门造车,冥思苦想,才能创造出这么一堆堆的产品来。就如在2000年前后,摩托罗拉为在数字手机上赶上竞争对手,一度整出50多种手机,光电池就有100多种。这么多型号,也只有像摩托罗拉这样实力雄厚的公司才有实力研发出来。接下来就是瘦身,成十年过去了,效果如何,从摩托罗拉卖掉手机部猜也猜得出来。
不久前在网上看到中国电信的董事长常小兵在批评一些手机厂家,说整出那么多种的手机来,让人连名字都搞不懂。文章说,苹果的iPhone品种多简单,因为人家是高端市场;国内那些厂商主攻中低端市场,就得整出更多的型号来。其实这是大错特错。品种多样化向来是高端市场的代名词,富人比穷人更注重定制。要不,劳斯莱斯就不用手工定制了。出于种种原因,企业做傻事也就罢了。就如黑格尔说的,存在的都是理性的,企业整出这么多的产品型号,背后都有一定的原因,正当也罢,不正当也罢。主导舆论的知识人,其实大可不必随声附和,眼睁睁地看着手机巨头们整出那么多种机型,还替他们辩护。
产品线泛滥的祸根,鲜有例外,都是源自没有约束的创新,不但包括设计人员的创新,也包括营销人员整出的新点子,因为他们影响设计。或许有人说,约束种种,那还怎样创新?其实不依规矩,不成方圆:约束和创新是相辅相成、结伴而行的。拿英特尔来说,芯片生产是高科技的代名词,也是创新的代名词,但它有严酷的"严格拷贝"政策,即任何关键的工艺、工序、设备、材料,没有经过证实流程验证、批准,绝对禁止投产,否则对产品良率的影响,谁也不能估计。日本的质量也是如此。几年前我们把某项技术传授给全球6个供应商。半年后去检查,只有日本供应商还在严格地按照我们教他们的方式操作,是唯一一个能达到质量要求的。但这并不说日本供应商不改进质量。他们有Kaizen,通过一系列的严格控制来改进流程、工序和生产方法。变与不变向来是一对孪生兄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偏袒任何一方都不行。
那如何把产品的复杂度降下来呢?其实修剪产品线这个大树就如节约开支一样,要技巧,但更要决心。不管有多少产品,每个产品、型号后面都有一个人,或者一些人,而且是高级管理层在撑着。这产品就如他们的孩子,砍谁的都得罪人。作为高层管理,就看你有没有这个决心和勇气了。从技术角度讲,其实非常简单:把销售量拿出来,从高往低排,用二八定律砍就是了,除非这产品是潜力股。技巧也有,讲一个乐柏美(Rubbermaid)故事。乐柏美是财富500强纽维尔的一部分,生产各种家庭和办公用的小玩意儿,例如办公桌上的附属品、废纸篓、微波炉用的饭盒等。在办公桌附属品上,它跟随大的家具商,每当家具商推出一款新的办公桌,它就推出相应的附属品。同一家具商,每款的颜色大都略有不同;竞争对手之间,即使是同种颜色,总会略有不同,以示区别;同理,高档与低档的颜色也会不同。乐柏美就这样跟着整出几千种产品来,例如光米色一种颜色的桌上文件柜就有成十种。各种各样的米色,很相近,但不同,生产、销售、配送经常搞错。CEO动怒了,把十几种的米色文件柜齐齐摆在桌子上,让那些营销来辨认。颜色认对的型号,就保留下来;认错了,就淘汰。结果有一半被砍掉了。就这样,乐柏美把4000多种库存单位(SKU)砍到1000种左右,结果库存周转率翻倍,配送中心从9个降到3个再降到2个,最终只剩下一个。一年后,公司盈利翻倍,尽管营业额只上升了10%还不到。
用户1770043 2015-10-19 15:49
自做自受 2015-10-19 14:17
新产品开发就包括了材料开发。这些年越来越多在采购环节配置技术职位就是“老板”型企业之特色体现,因为供应链是“老板”开发的而需要技术支持。
用户734450 2015-10-19 11:11
用户1856069 2015-10-19 09:09
用户1823631 2015-1-28 13:20
用户983493 2012-6-25 15:03
用户724234 2012-6-13 13:16
用户984949 2012-6-10 15:42
用户1104912 2012-6-2 18:21
用户1672494 2012-6-2 1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