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来,有三个本土企业先后向我问起供应链风险管理。它们都是营收过千亿的大公司,在各自的行业举足轻重。问题也一样:家大业大,客户遍布全球,任何供应风险,不管是由金融危机、自然灾害,还是政治因素引起供应链中断,负面影响都会被无限放大,代价都会无比高昂。该如何规避?
我没有点石成金的管控方案,但也不是无计可施。在我看来,供应风险就如旧金山湾区的地震,可从三个方面来应对。
旧金山地处太平洋板块与北美大陆之间,是个有名的地震带,1906年的大地震把整个城市的80%夷为平地,在未来30年,发生6.7级以上地震的概率为99%。要地震,怎么办?上策就是不要住在旧金山。不过想想看,美国西海岸(加州)有地震、东海岸风雪大、南部龙卷风频繁,西南大片是沙漠,其实也找不到什么理想的地方。而且很多时侯也没什么选择余地。比如十年前我MBA毕业时,经济不景气,工作找到硅谷(离旧金山40分钟车程),也就只能上这儿了。供应商选择也类似。在很多行业,可选择的供应商往往有限,而且一经选定,更换就很困难。比如芯片大多在台湾、韩国生产,北朝鲜的炮弹不长眼睛,只要有一发落在三星的厂房上,全世界都得忙着找芯片了。再比如很多精细零部件产自日本,你自然就得跟日本的海啸、地震打交道了。泰国虽说政治相对稳定,但一场大水,影响了多少汽车大厂的业务!哪里都有供应风险,你也不能因噎废食,不做生意吧。
既然把家安在旧金山一带,那就意味着在地震面前听天由命吧?不是。虽然人总有一死,但没有人愿意被房子压死。用乔布斯的话说,就是即使是想上天堂,也没人愿意通过死的方式去。怎么办?那就建结实的房子。旧金山一带很少看到砖石结构的房子;民居大多为木结构,抗震性能好,即使震倒,也不会造成多大伤亡。在供应风险管控上,就是选择最合适的供应商,即把战略寻源上做到位。不幸的是,战略寻源是本土企业的软肋:很多公司没有明确的供应商战略、供应商选择无章可循,而且往往由产品部门决定,随着一个个的产品,选出一堆堆的供应商。供应商的评估、分析、选择不到位,很多管理水平差、盈利水平低、抗风险能力弱的供应商就这样被选进来了。在相同的经济环境、自然灾害下,这些供应商的风险就更大。
即使选了好房子,也不能高枕无忧。你得定期检修,确保其结构可靠。不得已,还得买地震险,就如备选的供应方案。在供应管理上,这就是供应商的后续绩效管理。通过绩效管理,一方面驱动供应商来持续改进,提高其"抗震"能力;另一方面在蛛丝马迹中识别风险,及早应对。有的供应风险,比如自然灾害造成的供货中断,很难预知;但绝大多数风险都是有迹可循的。例如供应商的按时交货率、现场士气、甚至从送货司机的言谈中,你都能判断这个供应商的财务状况是否良好。在有些本土企业,尤其是规模庞大的国企、央企,供应商的绩效管理基本不存在,就注定他们的供应风险管控水平不高。比如有些公司连按时交货率都没法统计,大家凭着感觉走。更有甚者,因为廉政问题,有的供应商上了一个分公司的黑名单,却仍旧是另一个分公司的座上客。管理如此粗放,你能想象,用什么样的风险管控都没用,因为没法落地生根。
所以,对于本土企业来说,供应风险管理薄弱,表面上是因为没有风险管理,更深层次是因为没有供应商管理。寻源时,稀里糊涂选了些高风险的供应商,为后续风险埋下了祸根;绩效管理不到位,就如盲人骑瞎马,不要说对天灾人祸,就是一般的财务风险,也没有多少抵抗能力。
这三个本土企业问我,希望我能空降一些北美公司的好点子,点石成金,却是断断打错了主意。没有扎实的供应商寻源与绩效管理,多好的供应风险管理也是纸上谈兵。这就如你想长寿,只在长生不老药上打主意,却不愿吃饭一样。
ok-lee_280086119 2013-10-16 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