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在好莱坞破败工业区发布微软少有的硬件产品——平板Surface时,这个从类似桌子的40英寸平面计算机到最终回归10.6英寸平板电脑,经历了5年多不停变更最终落地的产品,将微软置身于一个不伦不类的位置:它既挑起了ARM和X86之争——他有两个版本的产品,又点燃了自己和曾经情深意重合作伙伴的战火——*口直对惠普、戴尔、宏碁等。无论是外界对其因对苹果之恨而起的猜测,还是对于新市场的垂涎三尺,Surface打破了微软37年历史上“不生产个人电脑”的历史,它的出生都让微软正式参与到移动设备市场的竞争当中……
微软押宝Surface三:Surface仅仅是微软的“云触角”?
在大部分人眼中,Surface的确有很多特别的地方。比如它给没手的平板,弄了上“全键盘”还有“鼠标区”、有了两个USB接口、有了X86构架让英特尔也能参一股,更重要的是她让“大脸的移动屏幕”也跑上了Windows牌系统。而这,或许意义非凡。面对苹果将云服务iCloud插上iPad,谷歌将Google Drive扩散到各个品牌装有Android平板上,微软却在这块“大脸的移动屏幕”上两手空空。而Surface的即时到来,无疑帮助微软在“云触角”上的完成了最后一环。
从本质上看,移动系统就是未来的云系统。无论是搭载ARM架构Windows RT操作系统(有的外媒也称它为WOA)的Surface,还是X86构架的Windows 8 Pro操作系统的Surface,通过WiFi连接世界的它们都是拥有着众多云特征。或者,也正是因为如此,微软才按耐不住只做系统的寂寞,出奇着急地推出跑着自己系统的平板Surface——因为它代表着未来云之争。
Surface补位微软的“平板云”空缺
我们似乎又回到了一个非常类似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中期那个处理和运算都高度集中的模式时代——那个大型机为主的世界。唯一的区别就是,我们不再是使用那个纯粹基于“单片机”的大型机时间共享模式。如今,通过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多个数据中心和各种千奇百怪的私有云基础设施,我们拥有了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加灵活的“云网络”。
这种极富弹性的业务模式,正在逐步渗透到我们的各种日常数据处理之中。其中各种把控在消费者手中的移动设备,将会是未来运用这种模式的主要载体。苹果依靠iPad把握住了这个机会,谷歌通过Android实现了移动市场的布局,而微软却到如今两手空空。时隔苹果iPad更迭到第三代产品,微软才匆忙推出了其真正带有云特殊的移动设备产品——Surface。错过了这个最佳时机的微软,将会比以往任何时刻都需要更艰难地推广这款产品。因为他们现在的对手,已经不再是一颗不能经历风雨的小草,而有的已经是独霸一方的参天大树。对于微软来说,Surface可以说是一次赌局,但却是绝非能够避免的。
“平板云终端”之间的PK
要是对比一下各种已经被公布的平板产品,你会发现它们之间的硬件配置并不悬殊。它们都拥有一张9.5英寸~10.6英寸之间的大脸,但由于考虑到便携性,它们尺寸不会变得更大。16GB~128GB的自身存储容量,虽然让其介于可以方便储存日常程序、照片、视频,但其最终的扩容却受到各种限制,或者可以说,对于生产厂商来说,并没有考虑其更多的扩容空间,而是期望通过WiFi或其他移动网络连接的方式,将无限大的存储空间都“寄放”在自己的云存储之上。
除Surface之外,其他平板类产品几乎都没将物理键盘当作标配**到产品一并销售。这或许和苹果、谷歌最初对于平板产品的定位有关。由于没有更为方便的物理键盘,它们被用户更多的作为碎片化信息输入工具和内容分享终端。这种明确的产品定位,让其巧妙地避开了和笔记本类产品之间的竞争,让其更像是对于手机类移动终端的补充。但Surface则或多或少地承担了部分文字处理的能力特征,否则微软也不必将OFFICE套装内置到两个版本的Surface之中。其中搭载ARM构架Surface中的OFFICE产品,更是被重新编译,以便其可以运行在Windows RT操作系统Surface之中。
从参数上看,Surface的确具有部分优势,比如在存储容量、芯片组的选择,甚至操作系统和某些产品特征之上,它都表现的与众不同。但它的劣势也很明显,比如:价格可能高于The New iPad的售价;由于Windows RT操作系统和Windows 8 Pro操作系统都为“首发”,在很长时间内或将缺乏大量应用。可以说,以目前的局势看,微软的Surface还是最众多云平板中最“弱不禁风”的产品。
Surface的诞生是为了构建完整云链条?
笔者认为除了微软自己感到进入时机已经过晚以外,或许急于构建完整云链条,以便在日后的操作系统向云演变中依然取得先机,才是迫使它做出自己打造平板产品的原因之一。实际上,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十年内PC产品将会向更为便宜、更为轻薄的方向演化,瘦客户机将会成为未来最主要的产品形态之一。通过浏览器和下一代的Web的API接口,以及更多Web服务产品,这些云终端将会比以往PC更为便捷、快速地获得更多处理能力。而谁将最终把控住这些云终端背后的那片云,谁就将会是未来平台之争最大的赢家。
实际上,国外有观点认为Surface倘若销售成功,将会刺激Windows Phone 8智能手机的销售业绩,并最终促使消费者都“只使用微软的云服务”。Surface将会和各种Windows Phone 8智能手机互为补充,填补微软在移动云上触角范围。在Surface的帮助下,微软将会以此吸引不少开发者研发出各种应用软件,并让去在微软的商店中进行分享,最终为其云端之争获得更多的底牌和砝码。
和走在前面的苹果、谷歌一样,只有搭建完适合“云”的完整生态圈,其才能在未来即将全面爆发的“云战争”中获得主动权。微软的Surface也正是如此,即便是Surface不能为微软带来类似Windows其他产品那样巨额利润,但只要其能在日后获得更多用户数量,最终他们才能获得云战胜利的可能。但Surface究竟是否会成功呢?消费者又是否会再度接受这个晚于iPad和已有各种琳琅满目Android平板设备之后的Surface呢?未来还难以预测,不过只要Surface不会如其名一般只重视“表面功夫”,更有很多内在创新,那么凭借微软仍在的产品号召力,或许Surface仍然会后来居上在这个产品忠诚度暂不算高平板市场中,抢食到更多原本属于谷歌Android平板、苹果iPad的市场份额。(科幻星系/文)
本文如需转载,请用以下方式联系,并注明出处
QQ:88328702 MSN:wangk1026@hotmail.com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