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缺货

相关博文
  • 热度 36
    2015-10-19 00:03
    9735 次阅读|
    0 个评论
    聊聊传统查料网站:Net components, The Broker Forum, IC Source,华强电子,IC交易网,Findchips, OEMsTrade等   开始之前先统一一下名称 授权分销商=代理商 独立分销商=贸易商   话说独立分销商的生意,无非就是期货或者现货。 期货:主要通过代理商或有渠道的贸易商。 现货:渠道就比较广:代理商,贸易商,原厂,还有拥有这些库存的终端工厂。   但凡从业有些年头,常规的代理商贸易商早就熟门熟路了。查料基本先看这些渠道,然后再看看Net components, The Broker Forum, IC Source,华强电子,IC交易网,Findchips, OEMsTrade这些传统挂库存信息的B2B1.0网站。   今天来聊聊这些网站的查货经验,我来抛个砖,期待引您的玉。   1.TBF 全称 The Broker Forum 1996年,据说由加拿大的一位曾经的体育老师创办。算是这一系列网站的鼻祖,早年华强北,知春路的元老们在上面卖翻新货,散新货赚得盆满钵满,现在大都转做原装或者干脆转行,里头的风云是可以单独写篇故事的。   TBF现在属于加拿大上市企业 Mediagrif,主要盈利来自于会员费和广告费,疏于对会员质量地管控,尤其大陆及香港地区的供应商充斥了太多李鬼,基本弃用。韩国,欧美的供应商还可以翻翻,偶尔会有意外惊喜,但越来越大海捞针的赶脚,用户体验堪忧。   2.NetComponents 网站总部在美国,用户主要来自北美,欧洲。   地址为CN,HK的大部分是做外单的,有一部分自己有货,相当多自己没有货,挂别家的库存,借网站作为吸引客户的入口,帮客户在市场找货获取利润。   地址为韩国KR或台湾TW的,有些自己的库存,大都和当地代理或者终端工厂合作,回复较快,准确度相对较高。但这些年,某些老牌供应商也常常去别处调货,但验货水平往往不到位,偶有假货,翻新货事件发生,且他们基本都要求做T/T in adv, 尤其那几家做很久的,店大了欺客,货出了问题RMA,退货是个麻烦事,小心。。。小心!!!   地址为日本JP或新加坡SG的,有些是自己的库存,有些是常年做翻新货的,还有些干脆是假冒的日本或新加坡公司,请注意电话号码(尤其国家码后那一位,还有某些格式的邮件签名,尽量打电话沟通,口音可以辨别出来,现在也有假冒的台湾供应商),合作上见仁见智,小心。。。小心!!!   地址为欧美的,有些知名broker是自己的库存,或者工厂给他们寄售的库存,这些就比较靠谱。但也有很多挂的当地代理商的库存,细心挖一挖还是可以摸索出来一手货源在哪里。   上面挂A标志的,按说是授权代理,但现在审核似乎不够严谨,某些供应商只有少部门小品牌的代理权。另外,如果备注OEM Excess或者Excess,指终端工厂的呆料库存,但不确定性更强,回复时间也往往更久。   3.IC交易网,华强电子网 华强电子网搜索结果多,因为租了华强物业的基本都被要求成为会员。IC交易网的结果相较华强要少一些但也准一些。   两家网站挂库存一年会员费几千人民币起,有拥有自己库存的,也有挂别人库存的,搜索结果排名越前,收费越高。   不过在这两个网站查货,经验最重要,还看自身验货能力,市场熟悉度。熟人给真货,生人不好说,另外,卖翻新散新的,一口咬定自己卖原装,说的比真的还真。   4.IC Source 总部在美国,也是1996年成立的老牌网站,用户大都来自欧美。   但要说全,不如TBF,要说准不如Net components,   哦,对了,TBF和IC Source对vendor的差评还是可以研究研究的,好评就不用看了。   还有这几家国外网站的Escrow第三方担保交易,收费1-2%,金额较高的时候,还是可以尝试的。但如果货物存在小争议,会偏向买方,作为卖方有可能利益难以得到保证。比如:某些买家要求直接送第三方检验机构检验,货物在检验途中被损坏,可能买方和第三方机构会都不肯承担责任。   5.Findchips, OEMsTrade 都属于美国的supplyframe媒体集团。   Findchips:主要挂授权代理商库存,对库存量规模有要求,网站流量大。   OEMsTrade:代理商,贸易商库存信息都挂,尤其贸易,一大堆都是所谓的OEM Excess,这部分用户体验度不咋地,另外网站流量较Findchips比还是差了些数量级。   笔者从业十来年,代理贸易合作经验还是积累了一些,有兴趣的同学欢迎加QQ:2898716865, 抛砖引玉,感谢关注,互相帮助。
  • 热度 33
    2013-5-13 16:52
    2897 次阅读|
    9 个评论
    国际电子商情读者交流会于26日顺利举行,作为一个为大家提供互相交流认识,了解目前电子市场最新热点和行情的平台,此次活动采取开放的讨论形式,来自电子行业制造代工、分销/方案、终端厂商的读者朋友踊跃分享了对所属行业的看法,在此,总结其中一些精彩观点与大家分享。   缺货短期难改善,无核心器件无话语权 手机终端厂商振华通信的王先生:做手机市场目前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关键物料缺货,像三星、海力士的4+4 ,4+2存储器一直紧缺,严重影响订单和出货。另外部分厂商推出这一市场,导致很多订单转向其它家,引发供货紧张。订单交期以前最多几周就OK,现在已经拖到12周了,紧缺行情严峻。同时也感叹核心器件的缺乏,使得很多行业受制于人,不仅仅手机如此,每年都会经历几番缺货潮。   做元器件分销和IC设计的苏先生:最近特别是日系器件,受两国关系和地震影响,比较紧缺。韩国三星的产品今年也在缺。我们也尝试去国外采购一些其他厂商的库存,以竞价的方式买回来,但今年明显不同,直接翻了几番,像这些核心器件缺到一定程度就没办法做了,不像通用器件可以通过其它方法还是可以拿到或替换。 另外,国外厂商对全球经济环境判断也不太乐观,导致产能一直处于吃紧状态,短时间很难有改善,跟同行交流,就分销业来看,大的分销商因与原厂关系和对库存掌控能力比较好,情况会稍微好点,而小的分销商包括做海外代购的贸易商日子都不太好过,而且这种情况短期很难有所改观。最近也在尝试拓展一些其他方面的业务。   往往原材料涨价,我们才有的赚 思路国际孙先生:手机行业经常遇到关键器件短缺情况,但从这几年公司情况来看,往往原材料涨价,我们才有的赚。因为价格低的时候,小公司很容易拿到货,价格没有最低只有更低,而一旦涨价,小公司就不太容易拿到货,立项就很谨慎,也不敢随便放跳楼价。 另外现在三星的策略开始调整,攻千元以下机,大多产能自给,才导致FLASH存储器大量短缺,国内几家巨头都拿不到货,小厂商就更不说了。三星冲击低端市场,使得现在越来越多厂商往高端走,做4.5寸以上的越来越多,做高端市场的情况可能会稍微好点。 今年这个趋势会越来越明显,竞争的重点不只是产品和技术,是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小厂商应该抱团采购,竞争。   半导体设备投资大,周期长,宁缺毋多 供应链管理专家程先生:之前我在伟创力做供应链总监,消费品行业竞争激烈,现在伟创力已经推出消费品代工了。按照正常来讲,每年9,10月份供货才开始紧张,如果现在4月市场供应就开始紧张,7月之后会更紧张,因为都赶在元旦旺季前出货,10月底和11月中也会更紧张。 从跟半导体原厂多年的接触来看,缺货也有另一方面的原因,半导体设备投资周期长,一般8-12个月才有产出,而且设备非常贵,导致半导体厂商投资很谨慎,宁缺毋多。     价格下降,网购兴起带动LED 室内照明爆发 从事LED行业十多年的文先生:LED市场可能就跟消费市场不同,整条产业链基本都可以实现国产化,一般不会遇到缺货,加之国家也有不少政策扶持,目前国内LED的整体水平已经超过台湾,三基色LED基本全是国内厂商的市场,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让消费者愿意更换灯泡。今年国家也会出台一些补贴政策,在大厦楼宇试点,全部更换成LED照明。 谈及LED路灯坏死问题,是否是因可靠性原因,文先生认为其实LED本身就不耐高温,不太适合做100W以上的大功率耐高温产品, 更适合做 20-30W 以内的照明产品 ,在户外装饰和酒店都应用不错,只是不太适合去做路灯。 关于寿命问题,日本的LED市场比较成熟了,现在日本厂商反倒认为LED寿命太长了,一旦整个LED市场饱和,就只能等待下一波更换周期。 这几年确实看到LED灯价格不断下降,已经达到用户可接受程度, 尤其是网购的兴起 ,一方面省掉了渠道费用,价格便宜很多;也对LED普及起到快速推广作用。   EMS 利润薄,需求仍显低迷 从事通信设备,汽车电子和电脑周边EMS代工的张先生:这几年制造代工业利润逐渐走低,而且订单减少,伴随着人工材料上涨,制造业开始内迁,近年我们公司的需求也开始减少,今年订单量减少很多,比往年减少三分之一,暂时也还没有看到有好转的迹象。   工控市场看重什么? 工业控制产品因为生命周期长,是不是不太容易受到这种缺货影响呢? 工业市场一般需求稳定,产品更新换代不太快,波动不会太大,就算出现紧缺也可以拿库存补或者提前与原厂预定。 森美创电子夏女士:工控产品看重产品生命周期,如产品停产的话影响最大。一般工控市场用到的产品可分三类:一种是专门针对工控市场推出的产品,如工控类FPGA;二种是推出的产品与消费品处于交界的边缘,如果消费品冲太快,会导致产品更新换代过快,早先的产品可能会停产;最后一种,就是经常会碰到就要停产的产品,如存储器。那么,更多的时候我们会去看产品规格书,与原厂协调或找替代。所以工控产品对价格不太敏感,更多的是关注丰富的数据库,提供更多产品资料和信息。   国产工控产品任重道远 科瑞自动化李女士:工控产品很少会出现类似消费电子的缺货现象,一般都是少量多样,对价格不太敏感,需要采购时,去专门的分销网站如Mouser, Digi-Key就可以买到,。大量需求时,才会去寻找大的贸易商。从目前市场情况来看,做定制设备的厂商受环境影响比较小,而做通用市场的受影响较大。 夏女士:对比国内外的在线贸易平台,国内很多贸易商平台品种类别还是太少,找产品比较麻烦。而且有些小批量订单,原厂不支持,代理也不支持,大贸易商也解决不了,最后只能找原厂解决,如原厂也不能解决,就只能去寻找替代产品。 在替代选型方面,一般不会太考虑国产产品,首先温度这一关就很难过,国内产品的很多数据不是实测数据,规格书直接抄同类国外产品。国内IC在技术服务上可能好一点,但在产品技术规格上,可能还差一段距离。而且国外很多公司的产品生命周期长,联保体系也长。另外,在做替换选型时,也会遇到公司内部压力,要说服工程师去换料,还要满足cost down要求,这也是工作中比较困难的部分。   手机会不会实现全民DIY ? 现在手机集成度越来越高,周边器件都集成在主芯片,或者更高集成度的模块,当所有元件都标准化,消费者能否自己DIY,或者找工厂定制? 思路国际孙先生介绍,这种模式意义不大,手机现在已经从奢侈品转为快消品,那什么时候可以实现DIY模式,孙先生认为 当穿戴式设备普及后可以实现 。手机主要卖的是其应用和生态,专门打造个性化的手机意义不大,苹果就是用一个产品打天下。那么如果穿戴式设备兴起,如智能手表,谷歌眼镜等类似应用普及,手机想象空间就更大了。 今年围绕手机周边的NFC应用创新会不断出现,包括近期推出的几款热门手机也有接触和尝试。 手机外观和硬件只是毛坯房,个性化应用才是精装修。 现在手机NFC应用还只是雾里看花,只有把握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才能掘到金。 现在手机越做越薄,功能集成化,有厂商已经将NFC天线做在屏背面,苹果4,5代没有支持NFC,主要是其外壳是金属,解决不了天线屏蔽问题,而且苹果早在09年就申请NFC在陀螺仪上实现的专利,按照乔布斯的做法,习惯是打造自己的生态圈,但现在换了接班人,就不知道苹果会不会在下一代支持NFC。   附: 精彩不断,群英齐聚国际电子商情读者交流会现场图集 http://www.esmchina.com/tuji/20130427_11700_1.HTM      
  • 热度 26
    2013-4-28 14:31
    1884 次阅读|
    2 个评论
    在商情看到帖子  “潮州人的华强北:炒货和缺货”里有句话:分享是最大的投资。很有感触。   近段时间部分元器件缺货缺得厉害(@摩卡Roger:这年头手头元器件不涨价不缺货的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啊),做采购的则头疼了。涨价还好说,缺货就麻烦了:不仅是自己要重复找货、谈价;而且主要的是货期延误,影响生产进度。   真的是勤勤恳恳几年攒的好评价,一次缺货下来,“能力不足”的印象是少不了的;更甚者,会成为某些上层领导的替罪羊,好在我身边还没人如此倒霉催的。 做采购的,自然得早作准备,让缺货离自己远远的才好。这里分享一些我的看法。避免是不敢说的,比如内存吧,近日听说三星自己都有缺货迹象,更别说我们这些下游的了。 首先,搞清自己所负责的品类中容易发生缺货的器件类型。这个需要点经验积累,但也并非没有门道。比如说: 1.热门领域的核心器件。2012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爆发,有些主芯片就出现了缺货(朋友聊起,主要还是MTK芯片迎合了中国智能手机厂商降成本的需求;另外,有部分人趁机囤货炒货导致)。 2.中国厂商(包括台厂)仍无能涉足的器件领域。基本上,如果有中国厂商涉足,往往行业会呈现产能过剩状况(国人最喜一拥而上了)。 3.长期低迷后正式复苏领域的器件。长期低迷往往会发生洗牌及固定资产投资收缩,进入复苏后产能恢复往往有些滞后。 如果你的采购范围里包含这几类元器件,建议对库存多几丝关注。   其次,除了元器件本身,主要的还在供应商维护上。尤其是,跟私企业务员打交道时。个人认为货源出现紧张时,从以下3方面改进比较好。 1.缩短付款周期。货源紧张时,供应商也得拿钱才好做事,如果我们压了他们的款,这条供货链的转速就会放慢,我们再拿货的期就会拖长;时常导致这边货紧张,但是货却在某个环节的仓库里睡大觉,没法进入实际消耗环节。由此,市面上就会出现虚涨的货源紧张乃至缺货。 另外,私下也和财务聊过,其实我们经常会误以为财务不会接受缩短付款周期的申请,而实际情况是,紧缺货品缩短付款账期对公司财务影响极其细微,基本无碍 的。当然,如果你和财务关系紧张,她可能会直接拒绝你而不是帮你向上级申请。所以,作为“后勤”一份子的采购,好人缘是很有必要的。 2.适当地调高价格。供应商A正好握有一批紧缺料(刚好够我们3个月用,但我们一月拿一次货),由于我们已经合作很久了,所以A只是向我提了下有人提价 20%向他拿货,他婉拒了。这种情况怎么处理?我从前辈那学到的是:认可A的人品,宁可信其有;但不能搞乌龙给上司留个坏印象,所以要调查。怎么查?向备 用供应商B了解。由于B是我们另一个料的长期合作方,所以他也乐意帮我查这个料的行情。心里有底后,我会向上边反应目前的行情,并给出建议方案,一般是看量的大小,给以2-3个批次提价5-10%。   说起这点,再聊聊与某些偏重于中国传统思考模式的供应商的合作方式:个人面子比公司利益更重要,个人交情有时比合同更管用。前一点,大家自己琢磨吧,后边这个,我倒是有个例子。   供应商F的工艺满足不了我们新产品的需求,所以找了Z做,但此前的量大的单仍由F出。那时,有个料Z拿不到货了,但F有。因为我师傅和F的老板交情甚好,所以由我师傅向F说情,借了料给Z出货。最后的结局很有趣,Z和F的两老板也成了朋友,Z后来都用市价从F处拿这个料。很多采购眼皮子浅,没想着这么帮Z其实是帮自己,也是扩展自己的人脉(人脉不是你有了我的手机号,而是你能帮我找到我想要的,我们互相都是有施有受)。当然,也有不开眼的供应商,生怕Z以后抢自己生意,一口回绝的。从采购这方看来,这种供应商未免太不给面子了……   3.搭配式合作法。即难做的货和易做的货绑定购买,容易缺货的元器件和通用器件一起订。这样,为了卖掉烂大街的货,供应商一般都愿意费劲帮你找难找的货。 经验所限,可能有失偏颇,欢迎同行共同讨论,也请前辈们指点补充。  
  • 热度 25
    2010-12-31 10:58
    2909 次阅读|
    8 个评论
          缺货?应该是经常会碰到的一些现象!又到了年末,可以回头想想缺货!       为什么会缺?       缺一:应该是有终端在用,而正常的途径供应不上,从而需求信息流入市场,发起了一阵寻货的热潮,这样的源头可能就是一家工厂在用,数量可能会大,分散寻找,最终得到一个很缺的假象!       缺二: 不是现在缺,而是接下来一段时间会缺!很多炒货高手(庄家),有些时候,他们真是神通广大,可以知道未来一些型号的货会紧缺,提前开始扫货,把货都收集到自己仓库,然后在慢慢抬价放货!这样其实制造了两次缺货的现象,一次是假缺,一次是真缺,但是都是人为的,如果不进行操控,其实就不那么缺!       缺三:的确是该型号的产能跟不上,原厂的生产计划对实际需求估计不足!       缺货的时候采购该怎么办?       1.扩大搜索范围:尽量利用多点渠道,尽快找到货!(只要全球还有货,就希望可以碰到)           2.旧年份替代:实在没有新年份的货,看是否用旧一些年份的(生产前多一到烤烘处理工艺)       3.品牌替换:可以建议做一些品牌替换,电源、存储类的ic很多可以进行品牌pin-to-pin的,其实有一些品牌,相关型号,只要进行外围电路的适当改变,也可以进行替换!但是一些做了认证的产品,是不能轻易更换.       4.换位采购:问问原厂或者代理该型号产品的正常流向,有那些大客户在使用?然后托他们帮关心下大客户处是否会有积压货,如果有,可以考虑先借用,同时自己重新定货来及时补给!当然这样的事情需要有合适的人选来帮处理.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是未必谁都能用上!       5.客供:一些缺料往往是oem性质的工厂出现比较多,因为向来oem性质的加工,都是比较着急,往往做自己品牌的工厂,都会有一个长期计划! 这个时候如果客户的要求没有办法满足,可以建议客供此料!因为他们是有原始设计,按道理,能够得到更大的支持!       缺货的时候销售人员该怎么办?       1.心态要好:一定要冷静,要准确判断是真缺,还是假缺,不要随意跟风起哄!       2.及时反馈信息:要跟自己相应的客户反应信息,以便对方提前作好备货准备.       3.合理待价:最好不要因为缺货漫天要价,因为紧缺的时候更能建立一种良性的、合理的、长期的供求关系!       4.把握交期:紧缺时期,一定要给客户把握好交期,因为这个时候是最好把握客户,也是最容易丢失客户,交期不准,因为缺而导致的紧张,很容易让对手见机行事!       5.把握机会:如果真正的源头只有你有,那估计这次紧缺就是你的商海金矿,可以好好把握挖掘!不能唯利是图,但要保证有利可图,亏本不行,就算行也不能长期!       紧缺其实对于供求双方都是很头痛的事,希望兔年开始我们会有一个和谐的、稳定的供求状况,不要在为紧缺烦恼!
  • 热度 79
    2010-12-16 19:20
    11952 次阅读|
    55 个评论
    金融风暴还没过 我们为何还缺货   金融风暴还没过 2008 年年末,由美国两房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还依然笼罩我们世界,欧洲经济依然萧条,美国失业率依然居高不下,各国经济成长依然疲软,似乎经济萧条已经成为我们的时政思维常态。   器件供应商真爽 然而,国内市场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从元器件分销商角度来看,种种迹象显示市场销售非常火爆,用一个时髦的外交时政说法来形容叫“政经分离”。数据显示,多数半导体供应商及多数的分销商业绩都大幅成长。大联大各控股子公司 09 、 10 年都有 40% 以上的成长,更有的成长 70% 。而另两大分销巨头也由 08 年的巨亏变为 09 年的微盈利。其它不少代理商也都不同程度显示高成长的景象,完全形成了一个卖方市场,就连多年辛苦经营的本土独立分销商英特翎也被都传说 09 、 10 年赚翻了。   市场供应真缺货 手机产业的联发科、展讯、英飞凌,变频空调产业的三菱、飞兆、三洋都缺声一片,下游的需求远远得不到满足,其它很多产业也都不同程度、不同寻常地呈现供货紧张的局面,而且这种现象从 09 年至今已持续了一年左右。其特点是市场需求与销售旺季不旺、淡季不淡反而更旺,与往年各行业总体上半年淡、 8 月后至春节旺盛的规律完全不同,让我们做了这么年元器件分销的老鸟们都大跌眼镜,完全不能做合理的分析与解读,而且下游客户也说不清需求的所以然来。   市场诡异看不懂 以上这些景气现象火爆得让大家喜出望外,供应商多年销售压力骤然减轻,往年做了这么多这么细的计划都辛辛苦苦才能达成的业绩今年怎么都不好意思地变成“被达成”了!真是赚了钱还说不清,爽得让人怕!世道究竟怎么了?这样反常的现象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诡异!   本人身在品佳,做为大的分销商,能够成为今天的样子本来应该会明白自己因为什么成为今天的样子的,丢了生意要明白为什么丢,得到了生意更要明白为什么会得到。然而,这一年多的情势让多数资深的同业老鸟都一头雾水,不知何故。   需求格局有变化 通过粗浅了解,火爆的主要需求一方面来自原本的本土需求成长,例如深圳最拿手的山寨手机、 09 年至今年变频空调市场突然井喷、国内汽车市场的高成长、国家基础设施投资(如高铁、新能源成就了代理商晶川,令人羡慕)拉动等等。 另一个需求方向依然还是出口,但是方向有别:欧美持续低迷,需求很差(居然还好意思对我们进行严厉的反倾销制裁,真是杀敌 38 自损 250 )、而新兴市场如中东、南美、俄罗斯、东盟都有大幅成长,对我们出口贡献很大。这是我们成长的大致脉络。这些也就凑和解释有成长,但还不能解释我们为什么这么缺货。   供应方面有问题 从过去十多年的经济景气循环周期看,半导体原厂往往在全球经济低谷时开始大规模采购设备准备产能来迎接半年后的景气复苏, 97 年、 2001 年两次萧条都是如此,相信不少资深业者对两次萧条都有些印象。这些大厂经历了多次类似周期,通过相关情报调研机构的数据就能轻易掌握需求节奏点,适时适度投资,控制风险。 而半导体行业的属性就是设备折旧决定成本的大头(裸晶片没几个钱),投资失误造成产能过剩会造成巨额无效折旧,从而造成投资亏损,这些半导体国际巨头从投资回报的角度看都是要控制投资风险的。所以他们都要进行几年之后市场分析与预估。然而从分销商角度看上游,种种迹象表明,半导体原厂似乎有意无意在紧缩,而没有大规模扩产。似乎在告诉我们,他们宁可让现有的产能开足马力生产、尽最大努力满足下游需求也不准备扩大产能,所以我们缺货一年多了,而且还没感觉有动静。所以应该是供应商不扩产,我们才缺货。   “二次探底”惹的祸 为什么这些大厂这么紧缩呢?个人认为这些大厂有自己的盘算,他们看到的应该比我们不乐观得多。那么什么是二次探底呢?它是全球金融政治界目前都瞩目的在美国引爆全球的次贷危机之后的一次几乎公认的又非常不情愿见到的世界经济二次探底。金融海啸不是已经爆发过了、全世界也萧条了近两年了、经济不是正在复苏吗,怎么还要再来个二次探底呢? 两年前,美国两房的次级贷款坏帐引发了金融风暴 ,当时奥巴马花了 7000 亿来救市,虽说是救市只是暂时“退烧”,暂时将危机向后拖延,金融体制的根本病根还没“消炎”,更严重的病情还在后面。这个“炎症”的根源就是美国华尔街的“金融永动机”,或是郞咸平教授所说的“金融大鳄”,它本来就是这次次贷危机的贪婪源头。他们兴风作浪的实例不知大家有没有记忆:是他们将石油价格推高至 147 美元,又在全球还没回过神来的时候将价格又打至 35 美元,血洗了世界经济。 为了回应改革的呼声,日前美国通过了“金融监管法案”。 然而,众所周知真正统治美国的恰恰又是华尔街,统治者通过代言人通过的监管自己的法案怎么可能真正能降住贪婪大鳄。本质上讲,凭借这一监管法案,“华尔街金融永动机”只是账面上度过了难关,随着时间的延长,问题较金融爆发之时更加严重。显然, 奥巴马 也好、华尔街资本也好,几经包装,仍然是想玩一种“即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并继续驱使“华尔街金融永动机”去制造财富的虚拟游戏。这就是所谓美国历史上最严厉的“金融监管法案”的真实面目。 奥巴马政府及美国国会通过所谓美国历史上最严厉的“金融监管法案”,其目的就是两个字,一个是“骗”,另一个 是“ 拖”。先忽悠全世界相信美国“金融监管法案”能“消炎”,实际上不想治根,不然会动摇他们赖以兴风作浪的美元本位制;然后再想方设法拖延,能拖一天是一天,拖到美国创新出改头换面的新变种泡沫将危机转嫁出去,再延续他们拿手的 “庞氏骗局” 。 所以,全球都担心世界经济可能二次探底,但又不能确定美国到底能拖多久,有说法说是在 2013 年。不管怎样,回到主题,各大半导体巨头对美国金融本质可能比我们看得更真切,更恶劣的恶梦还没来,经济景气更是没影,大举投资半导体设备风险太大,根本不合理,现在让他们扩大产能是没几家敢玩的。因此我们才严重缺货。 所以,不是元器件供应商不想扩产,是他们不看好世界经济,担心二次探底,因此都是美国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