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故事
记忆中的第一次采购是1986年,负责两条总价值120万美元国外引进自动化生产线日常运作的操作和管理工作,其中备品备件是要从国外订购,首当其冲需要攻破的就是英文。
英文,这在当下的企业应该都小儿科的事儿了。人力资源部自然会招聘符合企业要求的人员。可那时,人人皆知,一个内地企业的状况了。我能承担和完成,全是靠1980年用广播收音机自学英语(许国章、Follow Me\等)打下了基础。
接着,做计划、下订单,都是顺理成章的事儿了。记忆犹新的就是国外产品合格!不得不用形容词了,其产品质量真是好得不得了!我现在还有点儿小零件,看看这是第一次见到的专业性零件,猜猜看,是什么?。
后来从事技术、管理、经营都离不开采购,与采购直接或间接的工作。随着改革开放、内引外联、成龙配套、内部制度与程序、行业规则、产业标准、国际国内标准,一应俱全,用心学习,企业实践,一路都顺利进行。很快不再涉及直接采购物质材料工作,走到企业管理岗位,这下倒是要关注库存了。
电子库存之我见人生步步都有难忘之事。令我对库存引起注意和学习的是一项不在本人职责内的企业的行为。那是一间合资企业,外企从以前所在的一个国家撤出工厂,转到中国开厂。大量的库存原材料转来中国。每当走过仓库区域,看到不少整洁完好包装的材料说是报废了,做废料处理,这些都是等待拉出去给废品收购公司的废料。
哈,开眼界啦!原因是材料的技术和质量认证变成不符合,不再适用。后来,从事质量管理工作,通过学习了解才知道实质原因所在,尤其国际间的认证机制和运作是严格的,可谓照章行事,有法可依(这章、法就是产品质量标准)。这也对后来从事产品认证咨询服务工作受益匪浅。
几年后,受命去接手处理一个外商抛弃的烂摊子。呵呵,以上述相反,仓库里能用的材料都不扔,也没多少,一点点成品,卖掉,收入可作为工作费用。物料就用来做产品研发的用料。后来这个工厂起死回生恢复了运行,有了自己的产品上市,离不开这些可谓废料的作用。这典型的对待电子库存的理念和行为,对后来的学习企业经营管理受益匪浅,深刻理解了前人书中总结:华人企业经营之潜意识离不开情、理、法思维惯性。
以后很多年从事企业研究与发展工作,伴随电子行业起伏。这是后话,先给电子库存之我见做个句号,如下。
前几年,在一个工厂做部门管理工作,又看到清减库存积压的电子、电器、五金件等材料,几年的积累,要全部100%检验和试验,尤其是各种安规及可靠性试验,实验室就只有承担例行日常工作量能力,再无力承担额外工作量。
我提出解决措施,从部品鉴定着手,品管部承头,一方面需要技术支持,可技术部也无余力,尤其潜意识人人也不愿意吃剩饭回锅饭;一方面需要采购协调供应商配合,首先是整理原始资料,发现之前的部品鉴定工作缺陷严重。哈!这正是库存累计问题严重的根本原因所在。涉及到深度、广度和习惯,还在持续着缺陷积累。
所以,这项清减库存的理想愿望,无解,结果只好决定随着日后产品开发、制造能用就用,给个期限,过期就报废。
可见,零库存理念的实施不是靠集中式清减,是时时刻刻工作质量合格。这道理人人都明白,做到却很难,尤其老板型企业更难。上例可见电子库存积累问题没有解决,仍在持续。
个人看法,材料采购做到采够,就是恰如其分,保证可持续,是达成零库存的第一步。这方面的制度、程序、方法、工具应有尽有,就看事在人为了。
采购=采够
如何做到采够?电子行业的起伏可见一斑。
电子行业起伏之感受2000年,千禧年,个人感受是电子行业起伏转折的分水岭。
感受其因素之一就是电子材料供求关系的起伏。体现在采够的达成之道。
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各行各业求大于供,电子行业不例外,几乎从零起步。一路上改革开放突飞猛进,适宜的消费电子产品迅猛增长,采购唯恐达不到采够,那时可谓最吃香的工作就是销售岗位,采购学、采购技巧唯恐不及,采购员找销售员,说:卖给我吧!
卖给我吧!
2000年适宜的消费产品达到满足,宏观调控使经济软着陆。眼前景象就是消费产品极度丰富;看看市场上成堆成箱成架的倾销,没有不打折的消费品,要继续增长,该销售何处?2001年,跨入世贸组织大门。
试想,改革开放,世界产品和技术涌进来,满了,倒回去?能有多少?技术超越了多少?产品能替代多少?但是惯性作用下,继续往外倒。消费产品制造过度、泛滥,到如今已经威胁到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自然环境,地球大自然会抵制消费品泛滥,电子消费品也不例外。
种种迹象显示电子消费品需求在减少,或者说多得用不了。首当其冲的就是材料供应商,供大于求。最明显的迹象就是体现在采购环节,曾几何时,可谓最吃香的工作就是采购职位了,因为很容易采够,而供应商蜂拥而至,应接不暇,销售学、销售技巧唯恐不及,销售员找采购员,说:买我的吧!
买我的吧!
采够的达成与否,直接反映了物料供求关系的起伏而趋于平衡。供求平衡是自然规律,人类行为不可违背。眼下已经是供远远大于求,古人云:物极必反。
电子产业趋势观察经过上述之起伏,可以预见,电子产业趋势将是减少供给,再次达成新的供给平衡。
但是前面形成的惯性会继续延续一定时间,多长时间?这与人类自律和节制的行为有密切关系。显然人类不情愿放弃经济利益刺激下的物欲。比如,这些年强调并追求电子产品多功能、智能化,云技术、物联网,之前一直在做,现在冠以玄乎的名词,极力炒作,强行消费。消费者眼前的现状就是年年推出多为表面焕然一新的新产品,促使消费更新换代。业内自知新产品内在没有本质变化,而且吃软不吃硬,软件更新和少许添加就成为一款新产品,接着就是广告的狂轰滥炸,你不信?就给你承诺保退、保换、保修,再迟疑,就承诺永远保修。只要你买了,销售就成功了。
消费者一旦买了,电子消费品,耳闻目睹的现象就是:一用就换,不少见;一年就坏,算普遍;三年故障,很常见;五年故障,也合格;十年以上,属罕见;二十年能用,已绝迹。结果就是持续垃圾泛滥,导致地球环境不能自然降解转化成可供人类再次利用的自然资源,人类加速了失去自己家园的进度,意识到了,正在行动——所谓环境保护。
电子产业趋势就是符合环境保护,爱生活,爱电子。
在研发出环境保护的技术和产品之前,人类能做到的也必须做到的就是节制和自律消费行为,就是在现有技术和产品状态条件下达成供求平衡。减少电子垃圾,为环境保护的技术和产品研发争取时间和能够建立人为可降解历史垃圾的能力。
首当其冲的就是多余的制造要停止,从而也就减少物料的采购。
采购=采够。
保持可持续良性循环增长。
[注] 应《2014 商情达人秀——"爱生活,爱电子"》即兴而作。
作者: 自做自受, 来源:面包板社区
链接: https://mbb.eet-china.com/blog/uid-me-1036478.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未经本人允许,禁止转载!
自做自受 2014-4-9 10:44
说到供需平衡,不禁联想到很久以前,所谓计划经济时代,那时的企业都有一个部门冠名叫“供销”,各地区也都有叫做“供销社”的机构单位。
供、销于一体下的运营,不是更有利于供需平衡?有意思!PDCA处处在。
用户1610239 2014-4-8 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