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货,不关R&D的事?
缺货,缺货,成了老生常谈的话题。
看着我的那些采购朋友整天长吁短叹、愁眉不展,真替他们叫屈。型号、规格不是他们定的;供应商进货渠道也不是他们挑的。现在需要的货一时不能到齐,这个压力却全压在了他们的身上。
R&D的工程师们在开发新产品、新项目选择元器件时,要不根据供应商的Total Solution,要不从产品、项目的需要出发,根据元器件的性能、指标来选择。
工程师们非常注重成本控制,往往认为物尽其用是成本最低、最经济、最合理的选择。但恰恰是这样的原则往往事与愿违。每个新产品都挑“最合适”的元器件,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造成品种、规格庞杂。
似乎理性的选择往往给以后的元器件供应埋下隐患。在元器件供应的平和时期这个隐患往往若隐若现,而遇到非常时期就显现了出来,最直接的问题就是:
1) 议价能力就不强
虽然总量不小,但单项产品数量不多、金额不高。以后Sourcing、采购和供应商议价的基础就非常薄弱。
2) 采购不易,工作量大
四处出击,焦头烂额。
3) 应变能力差
无论下给供应商的订单还是自己的库存管理,生产计划一旦变动,马上狼狈不堪。不是向供应商耍赖皮取消订单就得自吞苦果。
4) 库存管理困难
原材料仓库像个中药铺。表面上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实际上你头疼的时候铺子里尽是些红药水、紫药水;等你手划开了,铺子里可能尽是些滋阴补阳的保健品。需要的早用完了,剩下的当然就是些用不上的了。
5) 浪费严重
繁多的型号、规格非常容易造成库存结构严重的不合理。元器件的保质期并不长,库存时间过长往往导致产品报废,从而形成浪费。
显然尽可能地压缩型号、规格有利于降低采购风险、库存风险同时提高采购效率。研发的境界要做到“一枝独秀”或者“一束独秀”,千万不要“百花齐放”!
可以想象一下,苹果和诺基亚的元器件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哪个更好做?
有时,表面上看型号、规格的压缩可能会延长产品的开发周期,个别元器件的成本也会增加,但综合来看效益一定更好、更经济!
单运放、双运放、四运放的价格往往是一样的,I/O口多、内存大的MCU未必比少的、小的贵,又何必物尽其用呢?
贴片电阻5K/盘,与其用一半留一半浪费着,51K的电阻为什么不能用2个100K的电阻并联起来用?贴片电容又何尝不是这样?这是个画蛇添足的馊主意?
电压高一档、电流大一点的MOSFET价格可能会略贵一些,5A的电源IC也可能比3A的贵一些。但考虑到品种集中后单一型号的数量增加了,议价能力增强了,最终的成本未必上升。
我不是工程师,相信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我们能否再挖掘一下呢?
如果这样了,我们的采购不会整天忧心忡忡、疲于奔命、抱怨不断: 成百上千的型号、规格,昨天还在催货,今天就要取消订单。上午还只要10K,下午就成了20K、50K,而仓库里的那一大堆好不容易买来的东西还用不上。
型号、规格压缩了,元器件的通用性、互换性强了。生产计划的调整、改变对采购的影响就会减小。采购管理、库存管理更能游刃有余,我们自己造成的“缺货”是不是会缓解?
欢迎交流:QQ 867013424
用户1674101 2013-10-30 09:48
用户1590448 2011-2-28 10:43
用户737524 2011-2-16 14:36
用户1545119 2010-12-24 13:42
用户1402942 2010-12-14 12:43
用户708666 2010-10-9 11:20
用户1058361 2010-10-3 10:06
用户1080560 2010-9-21 17:27
用户755253 2010-9-10 17:17
用户861979 2010-9-9 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