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投资:
我一直以为能一个月内就拍板掏巨资搞半导体是个了不起的壮举。行业内和半导体有关的公司的似乎都可以称为半导体公司,但一般做“前道”的称为“芯片厂”而做“后道”的称为“封装厂”。我曾想当然的以为这半导体公司就是芯片+封装厂了。
企业名称未能免俗地冠为:“X芯”半导体公司,我曾八卦地google了一下,仅在浙江省就有6家同名企业,有搞半导体,也有搞电子和其他的。搞不懂为什么取名就要围着这“芯”呢?
公司注册资金1亿元,总投资6亿元。原本我想了解一下这6亿投资的构成,厂房基础建设、生产线、生产设备、测试设备各投资了多少,形成的产能是多少?
结果得到回答的大意是:投资嘛,主要是宣传。具体的投资额将根据实际的需要分阶段投入,不可能一次性投入的。
“马上就要投产了,到现在的为止的投入有多少?”
“2千万左右吧,厂房是租赁的。”
“那,这些投资就是净化车间、封装和测试设备了?”
“差不多吧。”
扣除净化车间的建设,如果买的是一手设备,那么应该没有几台封装和测试设备了。原来如此!
关于销售规划:
我曾向老板提示,工厂开始生产阶段是整个发展工程中最困难的阶段。没有生产,客户无法认定产品。生产出了产品,客户认定又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在这个阶段没有订单,但还必须维持一定的生产,这是半导体产品生产的特殊性。
我曾向老板建议:工厂可以从“代工”起步,从寻找合适的芯片客户开始。一,客户的工程师会协助生产。二,产品认定周期较短且可控。三,订单相对稳定,可以尽快帮助生产尽快达到规模并收支平衡。如果能够签订一些战略合同,你还可以根据这些客户的要求来采购相应的设备,为他们生产他们的专门产品,这样投资更稳健。
我曾向老板建议:应该成立独立的销售公司,以销售公司名义来建立自己的产品品牌。销售公司可以委托制造公司代工的形式来获得销售的产品。
因为:一,纯代工企业不能有自己的品牌产品,这是规则!二,销售公司建立自己的品牌弥补这个缺陷也避免了冲突。这样的机构对公司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灵活性。制造公司既可以生产自己的产品也可以带工。销售公司既可以销售自己的产品也可以采购配套产品成套销售。
半导体产品的市场需求有着固定的变化规律,在一个周期内会有高峰和低谷。而企业要上市则又必要保证在一个周期内的业绩是稳定的增长,两者有一定的矛盾。成立了制造公司、销售公司业绩就可以在两边平衡从而解决这个矛盾。
关于生产线规划:
应该优先考虑和芯片厂家、芯片设计公司的合作,封装代工是最好的起步。他们的订单数量大而且相对稳定,虽然加工利润可能不尽如人意,但对半导体的起步生产来说,有什么比大量的、稳定的订单更重要的?
传统的半导体厂家剥离他们的封装工厂已是大势所趋。如果能与这些公司合作,不仅可以继承得到它们的设备更重要的是可以得到生产技术,对一个入门者来说,有什么比这更美的?
所以,寻找潜在的战略客户比寻找那些所谓的大客户更为重要,市场不应该是闭门造车想当然。一旦订来了设备要更改就麻烦了。耽搁、损失的一定不是小钱。
销售预算:
听到公司今年2亿的销售规划,我不由的盘算开来:这2亿的销售就是平均1500万/月的销售。上半年因为生产调试、市场推广的原因应该达不到销售平均数。如果上半年平均销售额是500万元/月,那就意味着下半年的平均销售额就要是2500万元/月。
销售额2500万元/月也就是,如果平均货款回笼周期是4个月的话就需要2500x4=1亿元的流动资金;如果产品库存平均2个月就需要2500x2=0.5亿元的流动资金;如果芯片购买后的仓储、生产也需要2个月周期的话也需要0.5亿元的流动资金。这样产品的生产、销售公司就需要准备2亿的流动资金。这里还没有包括生产所需要的原、辅材料,水、电、气以及人工费用等。
对于一个没有市场基础、品牌基础的新产品,如果一个销售工程师第一年能够做到300万元的销售额应该是个高手了。要完成这样的销售目标就需要67个这样的高手。HR未必是伯乐,如果能招来100个人完成这目标已是天大的造化了。
如果销售是100人,配套的FAE、助理、行政等按平均20%的配置就需要20人。这样这个销售团队就是120人了。产品要在全国销售,那么除了公司的总部,至少还应该在深圳、上海、北京等地设立几个办事处或者销售部吧。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这公司一年的花销会有多少?我曾列了个表格粗略地估计了一下:
费用(万元) |
名称 |
说明 |
720 |
人力成本 |
平均薪水、奖金6千元(其实应该远超这个水平)。 |
360 |
销售费用 |
差旅费+办公费用+社会保障按人力成本的1/2计。 |
2,000 |
流动资金使用费 |
2亿按年10%计,月均<1%。这样的利率成本很难从银行贷到。 |
3,080 |
|
|
|
|
|
|
|
|
2亿的销售需要约15%的销售费用。如果购买芯片的成本是销售价格的70%,封装成本、设备折旧(半导体生产设备的折旧期通常为5年)、资金占用费等如果可以控制在15%以内,那么收支可以平衡。当然前提是你买来的芯片封装后100%都是客户需要的。
如果市场变化,销售未能达到预期,采购进来的芯片、生产出来的产品可不是说调整就能调整的啊,产品积压将是必然。此外,一旦发生这样的情况,所有的费用除了一部分材料成本,其余都是刚性的。也就是不是想压缩就能压缩的啊。
当然,九九归一,这问题的关键还在于这2亿的市场是哪里来的?如果是慧眼识珠新发现的那是最好;如果寄希望于抢夺别人的市场,那么产品的优势在哪里,价格、质量、交货,,,,,,?刚入门的新手,这些应该都不具备,那竞争对手又凭什么拱手相让出这块市场呢?
如果第一年涉险过关,那第二年的5亿销售额又要靠什么产品、市场、销售来实现?更不知道接下来3年的10亿、15亿、20亿销售额靠什么来实现?
老板不屑于太过具体的规划,对代工也没有兴趣:“我们不能像那些服装加工厂,只能代工,没有自己的技术、没有自己的品牌、没有自己的产品。我们的公司是为上市而准备的!”
我本想介绍一下半导体行业代工的基本情况以及日月光、Amkor、矽品这些如雷贯耳的封装代工厂大佬。以及一些其他的生产、销售模式。考虑到介绍这个远比理解服装加工厂困难也只能放弃。
还有那销售费用,估计也还没有考虑过,房地产开发只要有买地皮的定金就可以了,建造是供应商带资,销售是预售。两头收钱,资金自然不用考虑了。
神人,你在哪里?
用户1823631 2015-3-5 13:58
用户940772 2011-8-1 13:34
用户935710 2011-5-25 11:43
用户1519227 2011-4-25 10:39
所以画好饼,通过预期管理,可以使得大家暂时不要那么多报酬,而将期望放在未来。这样就减少了初期的现金压力。
867013424_620402995 2011-3-15 18:24
用户1549893 2011-3-11 23:17
用户1630472 2011-3-11 12:42
用户622530 2011-3-11 11:29
用户1125492 2011-3-11 09:57
用户1192301 2011-3-10 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