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到CCTV-2有一个访谈,是曾涛对陈省身的一个访谈。曾涛问大师为什么会喜欢枯燥的数学,大师反问曾涛“一个质数只能被1和其本身整除,你觉得这个数美吗”“1+1=2为什么?想到这一点,你觉得美吗”。曾涛答“没感觉”。大师说“所以你不适合搞数学”。
读过杨振宁先生做过的一个物理学讲座“物理与美学”,专门提到了对称,两个物体,长得完全相同,却永远不能重合。杨先生每每看到这种神奇的现象,就觉得通体舒畅,莫名地欣赏。
随便选择一个四位数,只要不是四个数值完全相同即可(如7777,9999),然后将四个数值按大到小排列成一个四位数ABCD,然后从小到大也排列成一个四位数DCBA,用ABCD-DCBA,其结果如果也是一个四位数,则继续这个过程,如果结果是三位数、二位数、一位数,则在前面补齐0凑成四位数,同样继续以上的过程。如此重复计算最多7次,一定会得出一个数值6174。如2134,
4321-1234=3087, 排成8730和0378
8730-378=8352,排成8532和2358
8532-2358=6174
这就是数学上四位数的“数值黑洞”。
如果到这里仍然不能感受有意思的话,那也许真的不适合从事与工程和数学相关的工作了。因为不能感受到数学之美的人,则很可能不具备从事相关工作的天分。
原_子_弹和氢_弹,在研制的初期,首先由周_光_召和于_敏两位颇具数学天分的理论物理学家,进行了工程计算和仿真,对项目的结构形式、爆_炸的当_量、激发的能量、各环节的精度要求都作出了精确地计算,确定了其最佳的合理值以及上下限的边缘极限值。然后在此基础上,才开始的工程设计。电子与物理,是行路人,而相伴而行的数学则是指路人。任何的大工程莫不是计算先行,因为其大,所以他承担不了返工和修订的后果和成本,所以会重视计算。但对于小项目,算与凑的效果差别不是很大的时候,人总有一种优选最懒路径的路径依赖习惯。殊不知,最懒者反而是最费事者。因为凑参数的操作方法是浩如烟海,甚而至于未来才会暴露,查都难查。
从小学的基础代数,到中学的三角函数解析几何,再到大学的微积分、数理统计、复变函数,每一门知识都是有用的,只是我们不会用。这是大学数学老师之错,亦是专业课老师之错。数学老师不知数学之用处,专业课老师不知如何用数学。
承蒙电子工业出版社之邀,拟将数学工程计算与电路设计的积累予以整理成册,期待数学之美缀满电子行业的各个角落。并在整理过程中,将部分技术心得陆续发录这里,从这里起步的星星之火,将逐步燎原…
关注最新技术动态,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武晔卿”
用户1454308 2016-6-2 12:14
beisongcrt_880711304 2016-6-2 07:42
用户1778116 2014-8-25 13:55
用户1587382 2014-7-20 22:26
wuyeqing_363494696 2014-5-30 17:06
用户1406868 2014-5-30 12:36
用户1186686 2014-5-27 11:14
用户839483 2014-5-19 11:44
用户1138908 2014-4-21 09:04
用户1667186 2014-4-3 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