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在上课的时候,被提出要求,常见要求有二:一是多讲案例,都是案例才好呢;二是少讲理论,只要讲理论的就是纸上谈兵的。常见的培训结果就是听课时很热闹,觉得老师讲的也都对,半年后,设计该咋做还咋做。
原因为何,这就涉及到了学习方法问题。
在日常学习中,需要学习的内容有三种:理论知识、信息经验、思维方法论。
理论知识是被前人在N多的实践验证之后,形成的普遍指导技术;这些就是我们书本上学来的数学、物理等等;
信息经验是日常的见识见解,未必有多难,但没经历过的就难闭门造车的一项推理出来,见识过之后又很容易理解。如果理论知识学的好,通过举一反三、理论指导实践的方式,即使没有实践经验阅历,一样也是可以分析推理出来的;
思维方法论则是凌驾于此二类学科之上的哲学内容。大的企业家、政治家、学者,但凡做到相当境界的人,最后很多会走向佛学、宗教等等类似的领域,他们不一定相信一个人今天死了,明天就会投胎成猪,但在佛学等类似的宗教思想体系中,虽没有具体的计算公式和物理机理,但它蕴含了可以使我们开悟的暗示和指引,加上一点点基础的生活和技术常识,加上一点小聪明式的灵感,一样能看透事物的本质,结合一些理论和信息经验,能在技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在一些发达国家,他们的技术课程专业中,也并不是走白专道路,只讲技术不讲其他的,他们把我们国内用来讲授《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课程的时间,拿出来做了一门类似的课程《科学方法论》,这套方法论课程专门传播如何通过一套方法论的东西,来找到探索未知世界的道路、大门和钥匙。
在过去的曾经实践中,我悟到了一些道理,也学习了一些已经客观存在的道理,并用之来解释指导日常的技术工作,确实也受到一些成效,但仅限于初悟,离大彻大悟还差得很远很远。
前两年的夏天,一位还可以开玩笑的小姑娘,在海滨城市旅游的时候,做着一件当前移动互联网上最招人讨厌的事情,晒美图、美景、美食、美人。除了美人是大多数人想看到的之外,其他都是招嫉妒的。
就在招恨的消息里面,有一则消息引起了我的注意:“今天太阳好毒啊,到底是应该先擦防晒霜还是先打粉底呢,好纠结,盼赐教,在线等”。
我立马回了一个“当然是先防晒霜,后粉底喽”。
她很奇怪,惊讶于我的迅速和专业,随后她问“大哥你怎么知道”,
我答“我们在办公室做仪器设计时用到钣金机箱,常需要做喷涂喷漆,喷漆时都是先刷防锈漆,后刷装饰漆,这化妆的粉底液是不是遮脸上的坑麻子雀斑啥的,让面色看起来细腻色彩均匀的,跟装饰漆的功能差不多吧,所以自然粉底液应该打在外面喽”。
颇为专业的一通分析的结果,换来了一个字“呸”。
我也反驳“不信可以百度嘛,我说的有没有道理嘛”,从功能上来说,你不把粉底液涂在外面,化妆的目的为何?
这种科学的推理方法就是类比。拿自然界中各种事物的自然现象,与工程技术上需要专业知识才能下判断的事物来做对比,用对比比较的方式得出结论的方式。牛顿被苹果砸悟出了万有引力,凯库勒梦到蛇头咬蛇尾悟出苯环的分子结构,尽皆同理。
类似的道理还有很多种,二阶非线性系统的过渡过程曲线特性与自然界的规律、水流流过长江黄河小溪与电流流过PCB布线的特性、导磁材料磁饱和和塞车现象的关系…
只要去悟,都会有收获。
王阳明先生当年,为了实践一个“格物致知”,连新婚的老婆都顾不上,独自对着一个小竹林,愣是不眨眼不动地方的对着几丛竹子观察冥想到感冒的地步,以期悟道旷世真理,我们不必这么奇葩,毕竟人家王先生也不是屌丝出身,是可以不愁吃喝地去悟,只要依着“修行在路上”的本心,从实践中来、到实践去、用实践所检验的策略,可以在年轻的时候,经验并不富足的基础上,帮助我们掌握很多的技术道理和细节决策方法。这就是方法论的魅力。
用户1724555 2014-9-26 11:51
OK
用户1406868 2014-9-1 09:37
用户1187092 2014-8-18 21:57
wuyeqing_363494696 2014-8-15 22:04
xuhanjun_604974355 2014-8-15 15:43
用户1103167 2014-8-15 13:18
用户1646990 2014-8-15 11:54
用户1646990 2014-8-15 11:54
用户1678053 2014-8-15 09:47
用户607903 2014-8-15 0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