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我们的Chief Eng聊天,倒是挖到了一些个趣闻。CE以前在日本是SQ的经理,有着丰富的对供应商的经验。
1)气势
想要让供应商一直按照最高标准做总是有困难的,在不同的Generation之间,降成本总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而降成本过程中带来潜在的风险是不可避免的。指望供应商完完全全,尽心尽力做FMEA是很难的。CE有着一条经验就是,先让供应商将文件打印出来,然后开始去走线。到了每个工序,将可能出问题的地方进行提问'?是否会出错,出错后怎么样?怎么样探测和预防?若和文件上对得上则是好的,对不上气势就显出来,接下来就是对FMEA的核查了(开始Challenge的部分了)。
2)TIE 2
TIE1是比较容易去访问的,毕竟是直接供应的,TIE2则是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如果有些不靠谱的话。关于这点我一直不太明白如何Check,与CE聊起之后,才知道他跟着TIE1走了大部分的TIE2。就像电机里头的硅钢片、线束和磁铁等。其实某些TIE2的做法更贴近于工业做法,所以也有了直接指定某些二级供应商的故事了。
我在想,建立真正的可靠性能力,还是得从车厂做起,要是每个DRE都能指着部件问失效率、失效机理的细节,也就不太会有被忽悠的可能,也是督促好好设计的一种鞭策。至少下次需要去试试,嘿嘿。
用户1259038 2012-2-22 10:15
用户1342618 2012-2-21 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