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发生了很多事情,无论是我个人的职业规划还是整个电子行业的进展,就好像飞机的事故一样,总是在一个还没有结束的时候一个新的“灾难”又发生,而旧的事件一直又未结案,众说纷纭。
浑浑噩噩,自我安慰是休整整一年的时间,除了拿了驾照似乎没有任何的成果,顺便发现自己很多美好的想法都走到了别人的后面,成为跟风大军的一员,也不太情愿的发现如果做一个没有话语权的小人物是很无奈的事情。再加上家里最令人头疼的小家伙的成长需求,于是又回到了工作的第一个城市。
2014整个业界非常火热,锤子手机出的很晚,但卖得很火;手机行业大打口水仗,情怀满天飞,很多企业开始拿小米开刀,甚至包括我一直很喜欢的董阿姨;高通终于撑不住了;*6出来了,一大一小,大家开始担心7出来后没*卖了怎么办;智能穿戴市场远没有达到预期;电动车没卖火却先开始浇冷水了…………
一、经济危机将再次降临,不超过3年
我在14年几乎和每个人都这么说,但是很多人不相信,就好像我告诉大家长远来看房价不可能跌一样。很多人期望经济是美好的,但是其实是残酷的,因为资本是逐利的。比如今年养牛的人都亏损,越来越少,同时大量进口巴西牛肉;牛奶卖不出去都倒掉了,我们却喝着高价的进口牛奶。原因就是资本市场追求的利益最大化。
我在上一公司工作的时候,就发现公司的采购非常厉害,砍价很低,从领导层来看可能是非常省钱的,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是不当的。而这个月初几家手机零部件代加工企业的破产正验证了这个规律。
举个大家日常的例子,大家买到的西瓜都是催熟的,买到的香蕉都是生的,价格高不好吃,这就是经济学中的“坏币驱逐好币”,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就是资本追求利益最大化。熟的西瓜、香蕉无法运输,销售时间短,而生的西瓜香蕉采购价格低,易储存和运输,卖价和自然熟的又差不多,中间的差价就很大,就更赚钱,所以商人都喜欢买卖生西瓜。
而在电子行业同样如此,全行业也是如此。例如中关村的破产其直接原因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由于知名度高,店大欺客柜台租金就高,但是人群消费能力有限,商家利润低,于是就买卖假、贼等产品,欺蒙顾客,导致信誉缩水,整个中关村最终破产。
而一个企业同样如此,为了更高的利润,会主动选用低廉的配件或者更换供应商来降本,导致产品质量下降不说,供应商收入也缩水,要么以次充好要么破产。供应商破产后直接切换别的供应商就很有难度,资金如果跟着出问题,就会跟随着破产。
所以过分的压迫供应商的利润对自己都是很危险的,很多高层看不到这一点,实际上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提高设计能力、整合供应链。设计的产品生产成本低、故障率低、通用性高;整个供应链健康有序,才是一个企业利益稳定的重要因素。
而现实是残酷的,08年经济危机的时候很多原材料厂家倒闭,国家扶持经济的时候原材料价格暴涨,随着经济的发展,新的原材料厂家蜂拥出现,供求平衡打破导致原材料价格一路下跌,原材料厂家面临再次洗牌,整个经济体系再次破产的日期越来越近了。再加上各个企业最利益的追求、负担等众多因素,可以说经济危机萌芽已现,2015年将会出现更多的业内知名企业破产的消息,危机进一步扩大。
二、穿戴设备市场仍然无法打开
很多专家在热捧穿戴市场,很多企业也在追,新的穿戴产品层出不穷,但是却基本上都差不多。对现在的市场状态,我用当时我对深圳一个设计学校的学生说的一句话来回答:你们根本没有弄清楚自己要设计的是什么东西。他们在地铁里发传单问大家对穿戴设备的看法,本意是想设计一个老年用的设备,其中几题是你会给老人使用么,你期望有什么功能,你能接受价格多少~
从我个人角度来说,用不用看你功能,嫌不嫌贵也在于你的功能。如果只是一个血压计、时间、定位等简单功能,几百块钱差不多了;如果能集成心率报警、摔倒报警,一两千也可以;如果能进一步生理功能分析、健康预测、康复建议提醒等,再翻一倍也无不可;但如果很笨重、或者操作复杂、必须操作电脑等有技术能力需求,心理价格又会打折。
价格不光和功能挂钩,还和使用需求挂钩;功能和使用需求并不对等,要看厂家能不能准确把握。比如普通注射器,一元一个我也不买,而对于糖尿病患者需要每天注射胰岛素,那么无针头注射器3000一个也不贵了。功能一样,需求不同。
现在的穿戴设备,智能硬件我认为还没有找到消费的痛点,尚不会出现苹果手机那样割了*还要咬牙切齿去买的产品。重述我前篇文章中的观点,仍然是小众产品。
而且我认为,如果手环没有实现运动发电(不断电),IP67以上的防护能力,就不会真正的推广起来。穿戴设备比手机使用条件更苛刻,需要更好地防护能力和更简单的操作方案。简单地说,你不会拿着手机洗澡,但很可能带着手表洗澡;愿意每天给手机插上充电器,但不见得就喜欢每天脱下手表充电。所以,从性能上看这两点是我认为最关键的了。
三、移动设备乱战,但结局明晰
2014不光移动设备厂商混战,更令人关注的是董阿姨和雷军的约战,以及后续把全国大部分主流商家都牵扯进来的口水战。
意料之外又是意料之中的就是华为Mate7火了。不久前我刚发的文章中就指出,国产手机如果想战胜苹果,不光要产品线齐全,高低档都有,更要有一个标志性的产品。一开始P6出来的时候我就感觉有希望,但是不够旗舰不够大胆不够醒目,而Mate7已经足够承担起旗舰的角色,除了产能不足、前期宣传噱头不足以外,可以说已经不输于国际品牌。在香港鸭寮街中观察,这款手机也是非常受欢迎,即便四周都在叫卖红米(没想到的就是在这红米会火过米4)。
从这一点来说,华为第一仗已经赢了,如果能够维持下去,华为仍将是扛大梁的中国手机厂商。即便我买的第一个pad就是华为的,用了1年触摸屏就坏了让我很生气,但是客观的说现在的手机厂商中,无论从技术积累、资金、研发水平,无出其右,希望未来更好。其实说起来联想的实力应该也很好的,但是可能偏重于PC业务,联想手机一直在主流之外,甚是可惜。
而相比较小米口水战越来越厉害,感觉越来越不务正业,米4感觉差强人意,不是那么耀眼,而此时努比亚都搞出“可以拍星星的手机”这样不咋会使用但感觉很高大上的功能。小米在平庸了的同时,一方面涉足新的行业,比如净化器、视频盒子、装修……,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出现小米汽车、小米房子;另一方面,和很多公司开始“战争”,不是被起诉,就是口水战争,如果想真的成为消费电子的领军企业,还有相当长的路需要走。
我一直挺喜欢格力这个企业,居然这次口出狂言“分分钟”,参照以前很多公司的“分分钟”,往往是做不到的。虽然很不喜欢行业内的“流氓”企业,但是客观的讲,这样的企业存在虽然有恶意竞争的嫌疑,但是却给消费者带来更廉价更实用的产品,比如腾讯、360、美的、小米……其实说流氓,业内谁也跑不掉,但是无论如何,产品质量必须可靠,单就这方面支持格力。
四、电视市场萎缩,投影、眼镜式设备开始增长
网易科技上说电视转变为智能电视,新的时代来临,但是电视无非就是一个显示终端,智能可以是任意一个驱动。
电视早于手机进入高清屏幕时代,但是进入4k时间却基本差不多,说明电视的发展速度是要落后于手持设备,而且电视分辨率增加价格增加,是个很不利的因素。家庭用户买了电视几年的时间都不会换,但是电视更新换代又很快,用户就会发现自己的电视很快就被淘汰了。对于电视来说最贵的部件就是屏幕,无法升级更换,发现电视落后以后要么等,要么扔。
而此时正是投影设备弯道超车的好时机!投影设备先天优势是幅面大,先天劣势是分辨率低,但是投影设备价格最贵的是驱动和背光!也就是说,借助于现在手持设备的液晶屏技术,来实现更高分辨率的投影,价格增幅不大,而且易维护和升级,同样可以实现智能化。未必不是一个好思路。
而眼镜式显示设备是必然要火!10年前这类产品就出现,但是缺乏很好的技术和市场,但是现在时机来了。技术上来说,视网膜屏幕、高清驱动等已经实现;时机上来说,高清电影、3D、游戏等行业需求更方便更直观更清晰幅面更大的显示设备,在不断放大屏幕、开发裸眼3D技术的同时,眼镜式显示设备则有着幅面大、3D效果、价格便宜的先天优势!综上所述,时机正好,技术没有难题,用户有需求,自然会火。而随着人们对于虚拟现实的需求,未来眼镜式显示设备必然会是主流。
但是目前眼镜式显示设备有点走入歧途,就是把它做成了一个播放终端而不是显示终端,往往是独立的插卡播放电影的播放器,由于待机时间、解码能力等限制,并不理想;更好的做法应该是和智能终端等结合,利用HDMI/WIFI等相连,仅仅作为一个显示设备,更利于扩展应用环境,尤其是在3D游戏——个人动作射击类游戏中。
有了3D眼镜,你还需要3D的电视机么?
五、单人电动交通工具开始盛行,电动汽车仍然不温不火
深圳禁止电动滑板、电动独轮车上路,因为安全问题。因为这类产品对操纵技术有要求,需要长时间学习,而且容易倾倒,尤其是在国内把本来用于内部巡逻使用的低速产品应用于个人上下班的高速场合中,是很不安全也很不负责任的。
但是另一方面来说,上班一族之所以很中意这类产品,就是因为使用方便,易携带,可以轻松带上地铁等公共交通,而如果是自行车等折叠后体积较大的交通工具地铁已经不给上了。
除了偏远地区道路开阔,电动车会很方便,而且超规格发展,兼顾带人带货等需求。但是对于多数上班族而言,需求的却是小而轻巧、续航能力10km左右的简易交通工具,主要用于下车之后几公里的距离内取代11路。
相比较上两种交通工具而言,电动滑板车由于带有手柄来控制方向安全性有所提升,再或者加个座椅的跨界产品,这些产品都已经存在,特点就是单人、体积小、重量轻,但是没有像电动独轮车那么独特、耀眼。不过随着政府禁止电动独轮车上路以后,这些产品应该就会崭露头角,成为主流市场。
其实市场火不火还是要看有没有需求,方不方便。此前很多城市把电动车和摩托车一起禁止,但是现在虽然没有明确开放,但是都默认电动车的存在,因为大众有实际合理的需求。
而对于电动汽车来说,我仍然坚持3年前我的观点,那就是仍然市场不明朗,即便在深圳这样补贴力度非常大的城市,现在全国一年的纯电动车销售数量总和仍然不能达到一个普通汽车月销售能力,这就说明其还是没有被众接受,不过也同时说明潜力巨大。
虽然有着众多的优势,但是价格和使用的易用性仍然不理想,尤其是在配套,所以我觉得纯电动汽车市场还需要继续开发。
但是我始料未及的是纯电动大巴的火热。虽然载客量明显减少,但是能耗减少是非常可观的,而且纯电动大巴针对大型运输公司,充电桩等很容易建立和维护,有着足够的时间充电,再加上政府形象工程需求。
但是在新能源市场我认为混合动力,尤其是油电混合,将会是下一段时间一个比较受欢迎的过渡产品,可以相信最终会过渡到纯电动市场,但是目前混合动力会是大家易于接受且使用起来很方便的。
而关于电动汽车并不环保的理念,我觉得这个争论没啥意义,以中国火力发电为主不环保来证明纯电动汽车不环保是谬论,就好像你吃坏了肚子能不能证明你这个人变质了?显然结论很荒谬。不环保是火力发电,既然知道问题在这里,就应该推行更环保节能的能源结构,例如号召企业自建太阳能发电站。而不应该把电动车这个未来必然是主流的产品扼杀掉,这岂不就是不倒洗澡水先把孩子扔了么?
六、个人存储市场萎缩,公共存储市场激增
目前消费者已经脱离对于大容量硬盘的依赖,但是在企业、运营商等方面,存储市场却呈现几何级数的增长。随着大数据时代来临,云存储的优势,高速网络的普及,这些变化将以进一步明显。
随着SSD硬盘的价格下降,128/256G左右的硬盘会成为主流,当然不排除过几年500G SSD硬盘的普及,但是对于普通的机械硬盘来说,市场在急剧萎缩,所以转型是必须的了。其根本原因就是大家对于数据的需求已经超过硬盘发展的速度,例如一部高清电影最少要4G,甚至有20G~80G的,这些对于个人存储压力很大,但是如果放在云端就很轻松了,个人电脑只要放一些常用的资源就可以。那么大家就不会继续追求更高的存储容量,而转为接受价格差不多速度更快的小容量SSD硬盘。
云存储优势在于可以统一管理数据,省去重复的数据占用的空间,但是云存储数据的激增会导致对存储容量几何级数的增长,已经有人预测未来几年存储空间将会耗光,这是必然的事情,除非有着科技的飞跃。
但是目前云存储仍然有着不小的问题,毕竟和实际本地存储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读取数据就有异常了,例如电影字幕选取,需要运营商提供更可靠更实用的客户端来解决。
忆轻狂 2015-1-27 20:40
zhangqingl_406962513 2015-1-23 19:29
用户1454308 2015-1-20 15:37
用户1826266 2015-1-17 11:01
用户1756351 2015-1-16 10:44
忆轻狂 2015-1-15 12:15
用户923873 2015-1-15 11:27
用户1170122 2015-1-15 10:46
用户1678053 2015-1-15 10:33
自做自受 2015-1-15 0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