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远回来了,汇报了ADI冬令营的情况。和昨天回来的同学一样,都感觉我们与华科的差距很大。华科在学生动手实践环节,有大阵势。而我们还在小打小闹。这可能与根叔有关——有什么样的决策者,就要什么样的执行效果。我们都在忙着SCI论文呢,鲜有倾心投入教学的氛围。而且我们学院的学生,没有靠电子技术吃饭的,学生的动力也不足。
这样看,我身处的环境,那可真是一塌糊涂。但越是逆境,就越考验人,挣扎也就越发有趣味。我只需要知道,电类的学生,必须懂得电子技术,无论你今后搞什么。只要你沾边了,我们就得把你教好。这放之四海,都是对的。怎么在逆境中打出天地,就需要我的能耐了。
这两天的工作,有点倦了。整理教科书电路时,又发现了好多问题。单单是晶体管部分,就把我搞得焦头烂额。BJT,JFET,MOSFET,来回替换,哪个好,哪个不行,得分析出个子丑寅卯来。突然就发现,不理睬它们,也就过去了,但是要敢说熟悉,一个简简单单的三极管,就足够分析几个月的。
可是我工作了这么久,也做了不少实际工作,但怎么就很少使用晶体管呢?教科书上却花费大量的篇幅讲解晶体管——总共60个学时的模电课程,晶体管部分就差不多20个学时。砍掉吧,有点像把一楼的砖墙敲掉,战战兢兢的,说不定是承重墙呢,不砍掉吧,后面那么多实用的技术要让学生学会,得花时间啊。三个级别的放大器,集成放大器的单电源应用,多种多样的功能放大器,不同效果的滤波器,庞大的放大器参数指标内容,还有先进的电源技术,信号发生技术,制版技术等,在现有教材中都很薄弱。
大手笔重新规划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现在还不成熟。但可否先适当压缩晶体管内容,给后续内容腾出点空间,是值得考虑的。我也知道,晶体管很复杂,很锻炼人,其中的很多分析方法也是有用的。但总觉得,学了这么多,实际工作中鲜有使用,还是得不偿失。微电子专业的另说,他们可以单独再学。
一周后我的课程就开始了,还要拍教学片,得赶紧定下来。但是一看周围的办公室,就有点心寒——冷冷清清的,都去放寒假了。
用户1065050 2012-11-27 02:12
用户1599486 2012-10-31 08:54
用户1660695 2012-8-25 10:34
很喜欢杨老师的讲课风格,虽然只是在这次夏令营里短短一点时间,很受益!!谢谢杨老师!!
1989tie_959541171 2012-8-17 22:10
用户1510143 2012-8-9 11:16
用户1642099 2012-8-4 18:07
用户1510143 2012-6-5 18:40
用户1602177 2012-6-4 18:43
用户1510143 2012-6-4 18:35
用户1361457 2012-6-4 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