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参加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发展论坛,应邀做了一个简短致辞,抛砖引玉以使
当时在座的海峡两岸企业积极讨论,下面是发言的大概内容:
其实最近以来,海峡两岸很多领域的互动良好,但在半导体领域似乎是“水火不相容”。而其实在欧美列强发明并占据主导优势的半导体领域,海峡两岸的企业还大多是挑战者,而如今在半导体产业的新/芯形势,新/芯格局和新/芯文化下,两岸企业合作的空间还是很大,完全可以实现“双赢”或“竞合”。
新/芯形势:寡头竞争来临,全方位合作已成趋势
目前全球半导体产业已经处于寡头竞争时代:前四大的代工厂占据了全球85%的产值和80%的产能;而设计领域随着多IP的集成和先进工艺的采用,也已经成为寡头竞争。目前在设计领域,国际上领先的集成电路企业比如高通,博通和德州仪器一直在大规模并购:比如仅仅最近两个月便有高通以32亿美金收购Atheros;博通3.13亿美金收购Provigent;德州仪器以65亿美金收购国半,便是国际巨头“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明证。而海峡两岸企业和欧美公司之间的整合基于文化和管理理念等巨大的差异,往往是“整”易“合”难,相反海峡两岸之间的企业开展合作甚至合并,却有更大可能一起去迎接寡头竞争的新时代。而在寡头竞争的法则下,上下游之间的纵向横向整合就尤为重要,而海峡两岸拥有众多上下游的企业资源,有广阔的合纵连横的合作空间,而这要远远大于竞争的空间。再放眼看来,超越产业之间的合作,目前海峡两岸各有其他的领域实现在对方上市,那么在半导体领域更应有此资本合作空间:台湾资本市场对半导体概念很是认可,大陆的企业完全可以去台湾实现上市的愿望;而大陆的创业板对高科技股的认可,也肯定会接纳台湾优秀企业的IPO。在海峡两岸的合作中,半导体产业应该成为合作的先锋兵。
同时,在国际竞争的赛场里,真正的高端创新市场还是被欧美公司垄断:欧美公司占据“跳高”市场;台湾公司占据后面的“短跑”市场;大陆公司则被夹在中间的 “跨栏”市场。所以海峡两岸的公司还没有对国际公司形成竞争,不论存储器,模拟还是数字领域两岸企业还大都是后期之秀,要走的路还很多。对大中华企业来讲,还是要奋力前行,争取进入“跳高”市场。
新/芯格局:产业转移加速,两岸空间合作不可避免
以前我演讲中,常开玩笑说IC(Integrated Circuit)=In China。而我们知道台湾是在以PC为基础的IT产业中起步,那么可以说IT(Information Technology)=In Taiwan.而我们现在常讲的ICT产业里面不正是In China mainland & Taiwan嘛。
而现在大陆拥有超过全球1/3 的集成电路市场,有市场的广度和人才的厚度;而台湾拥有全球第一的代工和封装,全球第二的设计,有产业的硬度和技术的高度。而这四’度”之间的全方位合作,则完全是维度的积分,上升形成一个更加全面的强大的集成电路产业新/芯格局。
值得思考的是,日本地震之后,已经开始产业转移。而台湾的产业纵深很少:地域和市场的纵深都很狭窄,而大陆正好可以弥补;而与此同时,在大陆的“十二五”计划和产业升级中,也需要台湾企业的参与。所以两岸在技术和资本之外,在产业和市场上也有更广阔的合作空间。
新/芯文化:“二黄定律”制约,合作找到破局之道
在座的各位有很多业内前辈,想必对中华文化也有深刻了解。在中华文化里面有两个定律反应了目前两岸集成电路企业发展的困居,我称之为“二黄定律”:“黄宗羲定律”和“黄炎培周期”:每次企业都想在管理上提出改革,但最终却只是改革了一段时间之后,公司的管理管制水平却还不如以前(可以称之为高科技领域在管理上的“黄宗羲定律”);而两岸的高科技企业大多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大多会进入“黄炎培周期”。应该说大多数两岸企业还没有找到走出“一代拳王”之困局的答案。
而海峡两岸的企业应积极奋发图强,竞争中合作,合作中竞争,你追我赶,形成良性竞争的大格局。最终向上破位,在中华文化中找到**“二黄”定律的之道。
新/芯答案
我想解决上面问题的答案,就在于下面的新/芯答案:两岸企业携手前行,合作发展,开创全球集成电路发展新格局,为中华的发展再做新的贡献。这是台湾之幸,大陆之幸,华人之幸,更是半全球导体产业之幸。我们期待着这一天。
目前两岸企业隔海相望,但海洋不应成为两岸合作的障碍:我们知道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大的是心胸。而我们以包容海洋的心胸来笑对产业新发展,肯定能找到一个新/芯答案。而这个新/芯答案就是集成创新/芯:集两岸之智慧,成合作之伟业,创美好之格局。而新/芯是什么呢,新/芯就是在座的各位企业去努力,去实现,去找到这个答案。谢谢
用户1593270 2011-5-13 15:07
用户1593270 2011-5-13 13:52
用户1277994 2011-4-25 2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