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论紫光收购展讯和锐迪科对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深远影响(二)

2013-11-25 16:55 3151 26 26 分类: 采购与分销

引言:紫光收购展讯和锐迪科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大变革中的里程碑事件。它引发的连锁反应将倒逼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和手机产业加速整合。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展讯CEO李力游Leo和锐迪科CEO戴保家VincentLV组合能否成为芯片界的“LV”,而这取决于目前三家公司的管理层伟国、力游和保家的“赵冠李戴”组合的胸怀和智慧。

 

 相关阅读:论紫光收购展讯和锐迪科对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深远影响(一)

 

论紫光收购展讯和锐迪科对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深远影响(二)

 

积极性:

 

一:倒逼产业整合,推进做大做强。

 

紫光这种强有力的运作,将会倒逼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加速整合。这几年来,中国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都维持在560家到600家之间,导致资源浪费、人才分散、专利保护不力。而公司数目众多也是“撒胡椒面”的存在基础。没有外部的巨大刺激,没有太多公司愿意进行整合。所以业界呼吁多年的整合“总在笑谈中”。但这次不同了。在紫光这个超级航母之前,众多小公司的命运只有三个:要么加入航母成为一部分;要么作为护卫舰、驱逐舰和航母一起集团作战;要么就被边缘化去独自面对大风大浪。

 

紫光震撼式的手笔引发的连锁反应,短期会倒逼中国的芯片设计行业加速整合,中期会影响半导体的制造和封装等上游公司开始整合,长期则会影响手机终端厂家。这对整个半导体和手机产业链都具体有里程碑意义。

 

二:避免恶性竞争,有利良性发展。

 

公 司数目众多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大打价格战,“华山论贱,看谁更贱”。而这种“杀敌一千,自伤九百九”的竞争方式导致大家都没有钱赚,进而波及到产业链的上 下游。这是多年来中国的集成电路公司大多“毛利与净利齐低,亏损共惨淡一色”的主因。而产业整合后,将会大大降低价格战,避免恶性竞争。企业的毛利和净利 也会大大改观,企业可以将盈利以及政府的支持投入研发而不是价格战,这对中国公司研发新产品、提升竞争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而企业个体的良好发展最终会推 动产业整体的良性发展。

 

三:培育龙头公司,角力国际竞争。

 

随 着今年中央对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视,各个地方政府对集成电路的热情又起来了,而国家要成立大规模基金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消息更是吸引了众多投资公司和基 金公司“跃跃欲试”,但业界应该在兴奋之余更要冷静,因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已经到了成熟期,现在产业的竞争已经是“寡头的竞争”。以往靠众多小微公司“五 六个人、七八条*”打游击的方式参与国际竞争肯定是“螳臂当车”。而紫光这次整合将从人才、产业平台等多个层面促使产业加速整合,这对提升优质公司的财 务、研发、技术等实力有着积极的意义,最终对培育每个环节的龙头公司,使中国的集成电路参与角力国际竞争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引起资本重视,促进产业繁荣。

 

曾几何时,集成电路产业在VC眼 里已经成了夕阳产业,许久以来都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而紫光重金进入集成电路产业则引得众多的“资本”开始青睐这个亟需支持的产业,不仅仅是上市公 司,还是再融资的公司,突然一下子成了“香饽饽”。仅仅这两个月,来找我问询国内优质集成电路公司的基金和投资公司已经不下二十家。而集成电路本身就不是 一个花小钱办大事的产业,所以众多资本的进入,对产业来说是“久旱逢甘霖”。更值得关注的是,一些资本运作经验丰富大佬的进入,不仅有利产业内公司的整 合,更将会改变这个产业众多管理者的“工程师风格”,将产业和资本结合,发挥资本的杠杆作用,这对提升集成电路产业众多公司管理者的综合素质也有着深远的 意义。

 

不确定性:

 

一:文化理念差异加大整合困难。

 

虽 然两家公司距离不过两千米,但公司的文化理念却差异颇大。展讯已经完成了由创始人到职业经理人的过渡,逐渐规范了公司的运作机制,建立了完善的流程制度。 公司风格也是高举高打,能做第一,决不去争第二;并且展讯已经进入国际品牌客户和世界领先市场;而锐迪科则还是由创始团队经营,实行扁平化的管理,基本上 还是任务分配大于流程管理。而公司的风格也基本是“低姿态、低成本、低价格”。(锐迪科的全面分析请见我的上篇文章“土豪还是小伙伴?----评锐迪科的双面性”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0d772d0101c92l.html)。 手机领域的客户也多是三四线或者规模较小的非品牌客户。这两种“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文化能否融合到一起,两个风格迥异的团队能否产生化学反应,这是个问 题!一加一未必大于二,但是一减一绝对小于一。今年第一季度上海的一家做面板驱动的公司和深圳的一家面板驱动公司在期待中合并了,但“相爱总是简单相处太 难”,七月之痒都没过,这两家就分手在秋季了。

 

与 联发科和晨星的整合不一样:联发科和晨星主要是手机和电视两条相对独立的产品线,整合后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独立运作,从而相互受益。展讯和锐迪科却主要是 基带芯片和周边产品,团队必须集中在一起共同工作。这个过程还必须要短,尽快产生化学反应。否则整合的意义就失去了。因为收购应该是为了整合,而不是消灭 掉一家。

 

既要互补,又要形成合力。对紫光来说,整合展讯和锐迪科不是困难的结束,而是更大挑战的开始。

 

二:变身国企,能否“扬长避短”?

 

国企中拥有很多优秀的人才,不论是管理层还是工程师,但为何这个产业的龙头中:设备的龙头中微半导体、材料的龙头上海新阳、芯片制造的龙头中芯国际、芯片设计的龙头展讯和海思、设计服务的龙头芯原微电子等个个都不是国企呢?不是国企不努力,而是机制使得国企“戴着脚镣跳舞”,很难在这种快速变化、全球竞争、以人为主的领域中发挥出国企的优势。 而紫光整合展讯和锐迪科后,能否避免把国有机制中不好的因素带给企业,能否保持企业原来的高效决策,对市场灵敏反应等优势,这是个问题!长久来看,新的公 司肯定会进入保密通信等特殊市场,这个市场竞争对手缺乏,利润丰厚。在这个特殊市场尝到甜头后,在“残阳如血”的主战场是否还有现在这种竞争力?“由俭入 奢易,由奢入俭难”。变身国企,能否扬国企之长,避国企之短,这是挑战的第二步。市场上的狼,未来是变成狮子,还是狗,这需要能力,更需要智慧。

 

三:回归A股,能否具有国际资本市场的规范性?

 

虽然在国际资本市场遇到融资难等困难,但是国际资本市场的规范管理、严格要求对公司管治的正规化、制度化却有很大的监督与促进作用。展讯能够趟过“浑水”而不倒,与国际化是有很大关系的。回归A股的新公司必须做地更加透明,更加规范,才能在国际上拥有更好的形象,进而对招徕国际人才,进入国际市场有着重要意义。因为“回归”不应该为了躲风避雨,而是为了更好地走出去。

 

作为一名产业分析师,虽不敢说“以产业兴衰为己任”,但还是要在这篇近万字的文章后面,提出个人的深思浅见,仅供参考:

 

一:充分信任重用专业化的管理团队

 

中芯国际之所以成为领先的代工厂,与坚持的两个“I”( Independent 独立的、International 国际化的)有很大关系。而这两个“I” 对紫光肯定也是必须的。希望未来紫光尽量保持新公司的独立性,充分信用、充分授权专业化 的管理团队,让公司的决策更加高效,判断更加准确、战略更加专业。同时公司考虑引入更多国际化的、专业化的人才,甚至还延用国际化的审计、会计、律所等事 务所,来保证公司的国际化、规范化运营。只有这样,才能扬国企之长,避国企之短,在国际化的产业、国际化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自己的竞争力。

 

:和政府配合好,在上海加大投资,把整合后的公司以上海为重点做大做强

 

毫 无疑问,上海市政府在这两家公司的成长中付出了很多心血,给予了众多支持。而展讯和锐迪科之所以能成为国内优秀的公司与上海市相关领导无微不至的关怀是分 不开的。展讯和锐迪科的成功也证明了上海具备芯片公司做大做强的“土壤”和良好环境。维护好和上海的关系对新公司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上海 的产业环境、人才集聚、政府的专业服务都将会是新公司未来更上层楼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希望紫光在上海加大投资,和政府配合好,和相关部门、专家和领导沟 通好,在股东的“求所有”和地方政府的“求所在”中寻找一个完美的答案,把整合后的公司以上海为重点做大做强。因为未来的公司不是上海的,也不是北京的, 而是中国的。只有拥有超越地域的广阔胸怀,才能培养出超越非凡的伟大公司。

 

这桩带来的巨大冲击的整合,势必会“路漫漫其修远兮”。忽视整合困难而一味叫好的“捧杀”和只看到困难而一味指责的“棒杀”都不足取。

 

这 种国内产业的整合,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未来的运作应该更多是“产业运作”替代“资本运作”;运作对象也应该着眼于 国际视野。而通过这样的运作,中国的集成电路业界才能吸取教训、积累经验、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PARTNER CONTENT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EE直播间
更多
我要评论
0
26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