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线上的“物联网”
“物联网,通俗讲就是通过各种技术采集到物的信息,再传输到一个大平台进行数据交流,目的是让所有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方便识别和管理,实现人与物的沟通和对话,物与物之间的沟通和对话。”
九城集团高级产品经理张昕对“物联网”的概念并不陌生。在“物联网”概念火爆前,他所做的“活动物监管项目”其实就是这一概念的实践范本。
物联网的关键在于数据采集环节,目前数据采集技术包括各种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射频识别技术等。而射频识别技术,简称RFID,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物体并获取数据信息,是当前物联网的主流应用形式。张昕的项目用的也是RFID。
九城集团的物联网商机来自于粤港频繁的物流之中。“现在香港的活猪消费大都来自内地,其中近40%由广东供给。由于供港活猪利润大、数量多,内地各省的养殖企业在向港运送活猪时,有时会以次充好,一旦被香港食环署发现这种情况,由于没有手段来鉴别问题猪的来源,只能将所有同一批内地供港活猪都退回来,这对无辜养殖企业的打击很大。”张昕说。
2006年10月以后,广东供港活猪的企业因为一个小小的耳标,情况发生了变化。张昕介绍,在猪出生时,就佩戴上一个硬币大小的含RFID芯片的电子耳标,这个电子耳标可记录相关数据,如饲料、免疫、用药到出境检疫、香港查验等各环节数据。
“类似于电子身份证”,张昕说,每个电子耳标都有全球唯一的识别号码,这样就可以精确到每一头猪个体。(不管有多少头猪,只要它们通过设置在产地、口岸的专业RFID读写通道门,猪的信息就被自动获取,并通过网络实时发送到供港活猪电子耳标监管系统平台,企业、监管机关、香港三方面就可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追溯每一头猪的情况,还能起到防伪的作用。
2004年起,九城集团和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共同开发了目前这个应用课题。当时,尽管国外RFID技术在活动物监管领域已成为应用趋势,但国内还没有应用先例,只是一个陌生而时髦的词汇。“一开始选什么频段、用什么样的读写设备、业务流程如何等都需要一步步摸索”,张昕回忆。
现在他的项目已具有先发优势,成为国内最大的活动物监管RFID项目。在广东,从5家企业试点开始应用,发展到目前83家供港活猪企业全部应用,“每年广东供港猪有75万头,我们已做到每一批,即40头中佩戴3头,现在已戴了10万多头”,张昕介绍。由于广东在推动信息技术和物联网上的决心,他的项目在全国2000多家供港活猪养殖企业的推广应用也提上议事日程,并将范围扩展到牛、羊的监管。
不过,张昕认为,这样发展相对成熟的项目,也还有问题需要考虑。
目前有关RFID的应用很多都在政府公共领域。在张昕的项目中,前期政府投资研发花费已近千万,政府假如不再为这个项目埋单,那如何让企业甘愿消化这一新增成本?
“由于电子耳标应用量小,又是起步阶段,我们公司这块和物联网相关的业务,也只是定位在战略发展阶段,还不是现金奶牛。”张昕坦白,“国内现在做RFID业务的企业,大部分都不赚钱,或者不靠这赚钱。”
张昕认为,物联网的确是一个大产业链,每一个企业其实只能做其中一部分,一些核心技术国内还没有掌握,一些标准国内也还没有制定。以动物溯源的RFID项目为例,目前国内还没有企业能生产供给活猪使用的134.2KHZ低频RFID芯片裸片,而这恰恰是整个产业链的核心部分,一个小规模使用的猪电子耳标成本中,芯片就占七成以上。国内企业目前主要尚处于生产读取RFID核心芯片内容的外围设备阶段。[中华矽智网SIPMall报道]
“虽然还没有那么完美,但它起码是一个趋势”,张昕满怀信心。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