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几乎看不到国外品牌数码的雷同或抄袭设计,这和国外的整体社会文化和基因有关。首先,是由信誉机制引发的对于知识产权的重视;其次,抄袭将严重有损品牌的市场价值。以手机为例,NOKIA、SONY ERICSSON、MOTO、iPHONE等,他们此起彼伏的引领创新,带来的是一浪又一浪的潮流。无论是外观设计,还是界面交互或是功能配置,都在不断的追求创新和超越。而中国的品牌数码,你会发现只有两类:第一类去掉Logo之后,他们彼此都是一样的;第二类加上Logo之后,和国外品牌都是一样的。究其根源为何?是中国人比较愚笨,还是太过聪明?
也许有人觉得这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因为国外本身就先于我们在想和在做。但是我想说,这是中国自身的基因和现阶段状况决定的。首先,应该追溯回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文化。我们的教育体制下,是有对错之分的,问题往往都有唯一的正确答案,因此,我们习惯性的思维是收敛的,而且往往抄袭者比被抄者还更胜一筹。国外的教育体制下,更多的答案是开放的,只要分析的有思维,没有对与错,因此思维是发散的,而且交的无论是作业还是作品均各自不同。所以,国外品牌去创新,我们来抄袭,抄的真,抄的廉,抄的更胜一筹。
其次,国外领先的表面上是时间和技术,其实是原始的资本积累。国外早在几百年前,利用各种野蛮手段完成了资本的积累。中国因为种种原因,发展落后了,尚未完成原始的资本积累,同时又面临比国外当初原始资本积累期更为恶劣的环境,因为有了国外雄厚的资本和先进的技术,以及以此带来的原创新产品压力。
在这种环境下,中国只能选择大规模、低技术、低门槛、高劳动密集的生产制造,以此相对应的是人的在创新研发面前的相对低学历、低素质、低风险承受,在这一期间,没有精力、财力和必要的能力去获取高风险创新带来的高利益回报,只能通过资金的低风险、低收益的快速转动来完成资本原始积累期,称之为野蛮生长期。显然,野蛮生长必然带来一到二代人的原始资本积累的恶性循环。
再次,中国的品牌往往是营销出来的,而非经营出来的,数码产品尤其是。中国数码品牌绝大多数只是单纯的贴牌商。迫于竞争的生存压力,根本不允许长时间的原创新的研发。基本采取拿来主义,自己开一套外壳,由第三方方案设计公司或原厂直接进行产品设计,品牌验收后进行生产和营销;甚至或者直接从方案设计公司拿来完整的产品,包括外壳。绝大多数品牌商根本没有也不需要拥有自己的研发团队,却能够在营销中成功塑造自有研发创新。
最后,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往往将国外品牌与时尚等同,使得中国品牌原创新的市场接受度风险要远远高于国外品牌。这一点国人远不如韩国,韩国会用一个民族来支持一个韩国企业。试想,如果中国某品牌有幸第一个推出I-PHONE,那一定没有人接受且受到行业非议,而苹果推出了,奇迹就形成了。
品牌是时间沉淀出来的,因为文化是时间过后还剩下的,中国数码还太年轻,企业在温饱没有解决的时候,是很难去高尚的谈论人生价值,然而随着时间的一代一代,那些还剩下的,就会托起中国数码的品牌。
注:
TurnKey 就是把钥匙插进门锁的钥匙孔内旋转,门就被打开了。这是美国企业界流行的一句话,意思是把顾客所需要的东西全部提供给他们。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