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高级工程师手把手教你:如何应用仿真器程序

2012-4-10 11:52 1268 11 9 分类: 测试测量

吉时利工程师一直致力于产品创新及研发,并无私地与大家共享核心技术及应用操作,我作为其中一员,也和工程师战友们一道探讨应用仿真器和DriverLINX比较总系统吞吐能力的话题。

 

正如我们熟知,数据采集的软件应用必须保持输入与输出过程之间的平衡。输入过程是数据从测量硬件到达的速率。输出过程是对数据的处理,比如转换至工程设计单位或者FFT(快速傅立叶变换)算法、用于状态提示或返回给操作员的结果的数据显示,以及电脑硬盘驱动器上存储结果的数据流化。

 

如果输出过程所需的时间总量相对于输入过程过长的话,数据采集就不可持续。

 

吉时利公司开发了一种应用仿真器程序,该程序可以在您使用32位DriverLINX驱动程序支持的插件板产品时帮助您比较输入过程和输出过程。借助该程序,您可以执行兼容插件板的模拟输入部分。

 

 

如何获得应用仿真器

 

应用仿真器可以从吉时利公司网站上免费下载。兼容版本的DriverLINX支持的所有兼容模拟输入插件板的软件下载栏中都有该程序。安装该程序后,可以立即通过“开始”>>“DriverLINX”>>“测试面板”>>“应用仿真器”使用该程序。

 

以下是兼容板的列表

 

ISA总线:DAS-1701AO、DAS-1702AO、DAS-1702HR、DAS-1702HR-DA、DAS-1701ST、DAS-1701ST-DA、DAS-1702ST、DAS-1702ST-DA、DAS-1801AO、DAS-1802AO、DAS-1801HC、DAS-1802HC、DAS-1802HR、DAS-1802HR-DA、DAS-1801ST、DAS-1801ST-DA、DAS-1802ST、DAS-1802ST-DA、DAS-800、DAS-801和DAS-802。

 

PCMCIAKPCMCIA -12AI –C、KPCMCIA-12AIH-C、KPCMCIA-12AIAO-C、KPCMCIA-12AIAOH-C、KPCMCIA-16AI –C和KPCMCIA-16AIAO-C。

 

PCI总线:KPCI -3107、KPCI-3108、KPCI -3101、KPCI-3102、KPCI-3103、KPCI-3104、KPCI-1801HC、KPCI -1802HC、KPCI-3116和KPCI -3110。

 

应用仿真器的使用方法

 

下图显示的结果是使用KPCI -3104获得的。DriverLINX版本为3100-850A03,操作系统为Windows 2000 SP1。电脑配置为PIII-933MHz,‎西部数据硬盘(E-3400网关)。

 

第一步是设置测试属性。单击属性图标,或者使用菜单(“编辑”>>“属性”)。将显示以下屏幕。

 

图1.jpg

 

 

采样率、样本/缓冲器和缓冲器数量的组合如下:

 

- 缓冲器每100毫秒会满

- 总缓冲相当于1秒的采样(每100毫秒十个缓冲器)

 

“属性”对话框的其它选项卡可以增加用于数据处理(假设你设计了一个复杂的数字滤波运算)、数据显示和数据流化(至硬盘文件)的时间。应用仿真器的帮助菜单提供了这些选项卡的各种设置的解释。

 

结果

 

运行此程序后,应用统计信息下的第一个部分给出了各个数据显示和数据存储步骤(输出过程)所需的时间的分类。这些时间加起来共21毫秒多一点。由于新数据会以低得多的时间间隔(100毫秒)到达,因此我们的应用拥有极佳的平衡,我们有望实现鲁棒和可持续的数据采集。

 

图2.jpg

 

 

以下屏幕截图显示了这种设置的一些详细统计信息。通过菜单中的小图,您可以看到实际速率的柱状图。下图是缓冲器时间间隔的柱状图。与采样参数一致,缓冲器在约100毫秒时到达。由于Windows不是一个能够提供确定性的实时操作系统,因此这些缓冲器并不是以100毫秒的精确时间间隔到达的。

 

图3.jpg

 

 

为了进行对比,我们在相对较老的电脑(Pentium-Pro 200 MHz)上试着获取了这些应用参数。此时,输出过程占用的总时间超过了100毫秒的缓冲器时间间隔。特别是访问硬盘驱动器的时间增加到了80多毫秒。在这种情况下,数据采集是不可持续的。虽然增加缓冲器大小可能会在数据到达和数据离开速率之间实现新的平衡点,不过还是需要采用能够更好地满足应用需求的硬件。

 

您使用哪些技术和窍门,来采用应用仿真器和DriverLINX比较总系统吞吐能力?

 

想了解吉时利应用仿真器程序更多信息?想与吉时利测试测量专家互动?有更多学习资源?可登录吉时利官方网站http://www.keithley.com.cn/

 

 

 

PARTNER CONTENT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我要评论
0
11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