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华为PCB布线规范(2)

2014-8-14 14:21 1574 20 2 分类: PCB 文集: 华为PCB布线规范

 

注:

i.用铜皮作导线通过大电流时,铜箔宽度的载流量应参考表中的数值降额50%去选择考虑。

ii.在PCB设计加工中,常用OZ(盎司)作为铜皮厚度的单位,1 OZ铜厚的定义为1平方英尺面积内铜箔的重量为一盎,对应的物理厚度为35um;2OZ铜厚为70um。

C.电路工作电压:线间距的设置应考虑其介电强度。

D.可靠性要求。可靠性要求高时,倾向于使用较宽的布线和较大的间距。

E. PCB加工技术限制

国内国际先进水平

推荐使用最小线宽/间距6mil/6mil 4mil/4mil

极限最小线宽/间距4mil/6mil 2mil/2mil

             1.孔的设置

过线孔

制成板的最小孔径定义取决于板厚度,板厚孔径比应小于5--8

孔径优选系列如下:

孔径:24mil 20mil 16mil 12mil 8mil

焊盘直径:40mil 35mil 28mil 25mil 20mil

内层热焊盘尺寸:50mil 45mil 40mil 35mil 30mil

板厚度与最小孔径的关系:

板厚:3.0mm2.5mm2.0mm1.6mm1.0mm

最小孔径:24mil 20mil 16mil 12mil 8mil

盲孔和埋孔

 

盲孔是连接表层和内层而不贯通整板的导通孔,埋孔是连接内层之间而在成

品板表层不可见的导通孔,这两类过孔尺寸设置可参考过线孔。

应用盲孔和埋孔设计时应对PCB加工流程有充分的认识,避免给PCB加工带

来不必要的问题,必要时要与PCB供应商协商。

测试孔

测试孔是指用于ICT测试目的的过孔,可以兼做导通孔,原则上孔径不限,焊盘直径应不小于25mil,测试孔之间中心距不小于50mil

不推荐用元件焊接孔作为测试孔。

2.特殊布线区间的设定

特殊布线区间是指单板上某些特殊区域需要用到不同于一般设置的布线参数,如某些高密度器件需要用到较细的线宽、较小的间距和较小的过孔等,或某些网络的布线参数的调整等,需要在布线前加以确认和设置。

3.定义和分割平面层

A.平面层一般用于电路的电源和地层(参考层),由于电路中可能用到不同的电源和地层,需要对电源层和地层进行分隔,其分隔宽度要考虑不同电源之间的电位差,电位差大于12V时,分隔宽度为50mil,反之,可选20--25mil

B.平面分隔要考虑高速信号回流路径的完整性。

C.当由于高速信号的回流路径遭到破坏时,应当在其他布线层给予补尝。例如可用接地的铜箔将该信号网络包围,以提供信号的地回路。

B.布线前仿真(布局评估,待扩充)

C.布线

1.布线优先次序

关键信号线优先:电源、摸拟小信号、高速信号、时钟信号和同步信号等关键信号优先布线

密度优先原则:从单板上连接关系最复杂的器件着手布线。从单板上连线最密集的区域开始布线。

2.自动布线

在布线质量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可使用自动布线器以提高工作效率,在自动布线前应完成以下准备工作:

自动布线控制文件(do file)

 

为了更好地控制布线质量,一般在运行前要详细定义布线规则,这些规则可以在软件的图形界面内进行定义,但软件提供了更好的控制方法,即针对设计情况,写出自动布线控制文件(do file),软件在该文件控制下运行。

3.尽量为时钟信号、高频信号、敏感信号等关键信号提供专门的布线层,并保证其最小的回路面积。必要时应采取手工优先布线、屏蔽和加大安全间距等方法。保证信号质量。

4.电源层和地层之间的EMC环境较差,应避免布置对干扰敏感的信号。

5.有阻抗控制要求的网络应布置在阻抗控制层上。

6.进行PCB设计时应该遵循的规则

1)地线回路规则:

环路最小规则,即信号线与其回路构成的环面积要尽可能小,环面积越小,对外的辐射越少,接收外界的干扰也越小。针对这一规则,在地平面分割时,要考虑到地平面与重要信号走线的分布,防止由于地平面开槽等带来的问题;在双层板设计中,在为电源留下足够空间的情况下,应该将留下的部分用参考地填充,且增加一些必要的孔,将双面地信号有效连接起来,对一些关键信号尽量采用地线隔离,对一些频率较高的设计,需特别考虑其地平面信号回路问题,建议采用多层板为宜。

2) 窜扰控制

串扰(CrossTalk)是指PCB上不同网络之间因较长的平行布线引起的相互干扰,主要是由于平行线间的分布电容和分布电感的作用。克服串扰的主要措施是:

加大平行布线的间距,遵循3W规则。

在平行线间插入接地的隔离线。

减小布线层与地平面的距离。

3) 屏蔽保护

对应地线回路规则,实际上也是为了尽量减小信号的回路面积,多见于一些比较重要的信号,如时钟信号,同步信号;对一些特别重要,频率特别高的信号,应该考虑采用铜轴电缆屏蔽结构设计,即将所布的线上下左右用地线隔离,而且还要考虑好如何有效的让屏蔽地与实际地平面有效结合。

4) 走线的方向控制规则:

即相邻层的走线方向成正交结构。避免将不同的信号线在相邻层走成同一方向,以减少不必要的层间窜扰;当由于板结构限制(如某些背板)难以避免出现该情况,特别是信号速率较高时,应考虑用地平面隔离各布线层,用地信号线隔离各信号线。

5) 走线的开环检查规则:

一般不允许出现一端浮空的布线(Dangling Line),

主要是为了避免产生"天线效应",减少不必要的干扰辐射和接受,否则可能带来不可预知的结果。

6) 阻抗匹配检查规则:

同一网络的布线宽度应保持一致,线宽的变化会造成线路特性阻抗的不均匀,当传输的速度较高时会产生反射,在设计中应该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在某些条件下,如接插件引出线,BGA封装的引出线类似的结构时,可能无法避免线宽的变化,应该尽量减少中间不一致部分的有效长度。

7) 走线终结网络规则:

在高速数字电路中,当PCB布线的延迟时间大于信号上升时间(或下降时间)的1/4时,该布线即可以看成传输线,为了保证信号的输入和输出阻抗与传输线的阻抗正确匹配,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匹配方法,所选择的匹配方法与网络的连接方式和布线的拓朴结构有关。

A.对于点对点(一个输出对应一个输入)连接,可以选择始端串联匹配或终端并联匹配。前者结构简单,成本低,但延迟较大。后者匹配效果好,但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B.对于点对多点(一个输出对应多个输出)连接,当网络的拓朴结构为菊花链时,应选择终端并联匹配。当网络为星型结构时,可以参考点对点结构。

星形和菊花链为两种基本的拓扑结构,其他结构可看成基本结构的变形,可采取一些灵活措施进行匹配。在实际操作中要兼顾成本、功耗和性能等因素,一般不追求完全匹配,只要将失配引起的反射等干扰限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即可。

8) 走线闭环检查规则:

防止信号线在不同层间形成自环。在多层板设计中容易发生此类问题,自环将引起辐射干扰。

9) 走线的分枝长度控制规则:

尽量控制分枝的长度,一般的要求是Tdelay<=Trise/20

10) 走线的谐振规则:

主要针对高频信号设计而言,即布线长度不得与其波长成整数倍关系,以免产生谐振现象。

11) 走线长度控制规则:

即短线规则,在设计时应该尽量让布线长度尽量短,以减少由于走线过长带来的干扰问题,特别是一些重要信号线,如时钟线,务必将其振荡器放在离器件很近的地方。对驱动多个器件的情况,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采用何种网络拓扑结构。

12) 倒角规则:

PCB设计中应避免产生锐角和直角,

产生不必要的辐射,同时工艺性能也不好。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我要评论
0
20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