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火蒂树讲佛学(清华本科生谈思维方式)

2014-1-11 09:56 7063 12 46 分类: 消费电子

         很早就发现,msOS群内网友“火蒂树”虽然话不多,但每次发言,尤其是技术方面的,准确性极高,涉猎也非常广泛,对于硬件和软件都可谓精通,尤其用词地道,参数认识准确,跟另一位硬件高手“流星赶月”有一比。

         “流星赶月”是浙大玉泉校区的电子类科班,工作又是做电源方面的,所以大家都很正常的承认他的能力,毕竟是老浙大的高材生。但对于“火蒂树”,让我觉得很奇怪,尤其他自己说电子、软件都是他业余爱好,专业是化工方面的。业余爱好都这么牛逼了,比群内绝大多数长期做电子或者软件的水平都高,他的专长就可想而知了。

         群内人比较多,也需要保护各自的隐私,所以我一般不去追问人家的底细,直到有一次在群内谈到人与人的差异,尤其高考的时候,为什么有些人能进清华北大,而我们却不能,这个初步决定了大家的前途和层次。虽然一开始不少人认为读书不是唯一,但最后大家不得不正视一个问题,当年的我们心中也是想着去清华北大,家长和老师也是如此的,我们起码在高考那次是一个失败者,我们没必要拿今天的结果来自欺欺人,我们应该要有这个勇气来承认当年的失败,若这一点都无法承认,那么我们今天将面临第二次的失败。并且认为,很多进清华北大的学生,往往都不是努力辛苦天天抱着书的那种,相反,他们是很轻松的考上清华北大,这说明他们掌握了某种学习方法,可以跟我们岔开一个层次的竞争,我们今天需要去学习掌握这种学习方法。

         “火蒂树”是强烈反对唯读书论的,认为清华北大不能代表什么,我当时就反驳,质疑那么我们这个群500来号人,有几个清华北大的呢?被我逼急了,“火蒂树”自曝自己就是“清华本科”的,以此来证明清华北大不能代表什么,但在我们眼中却恰恰相反,这更证明了我们的观点,甚至是一致的认同。事后我单独跟“火蒂树”沟通了一下,让他给大家分享一下他的学习方法,他没有拒绝,只是说自己的思维比较怪,怕大家接受不了,而我认为,若他的思维很常规,这反而是大家不想要的东西,我们就需要不同的思维来改善自己。

         群内经常请牛人分享自己的经历,1月2日那天,与非网刘福峰主编和21ic名人涛行九天分享了他们的一些人生经历,讲完之后,大家意犹未尽,这个时候“火蒂树”冒了一下泡,被我抓住了,于是开始了群建立以来最精彩的一次讲座:

         电子、软硬件我都是外行,业余水平,我就不讲了,我就讲讲思维。首先,什么是思维,通常意义上的思维实际上是人的表层思维,现代人一般会说意识、潜意识,通常思维不包括潜意识,仅仅指表层意识,而很多人的思考实际上都很受自己的潜意识影响,大多数人察觉不到这一点,比如, 很多没有明确逻辑性的选择,是如何做出最后决定的?散步时候遇到岔路口如何走?在网上闲逛的时候会点什么标题?很多很多,都和潜意识有关,意识是有条理有逻辑的?至少正常人通常是这样的,潜意识则没有,潜意识有点像是人对世界、对思维的一些印象的碎片,时不时的冒出来干扰一下人,另一种划分方法是佛洛依德的自我、本我、超我,是另外一种抽象方式,这里我就不讲它了,我不赞同这个。我要说的是 佛教对思维的抽象。

 

         意识,在佛教也叫意识,潜意识,在佛教叫末那识,平时大家说六尘不净,是指色香身味触法,前五识,色香身味触,相当于人这个系统的传感器,或者说对外的接口,第六识就是意识,相当于平时说的意识,第七识,末那识,几乎相当于现代说的潜意识,但佛教分的更细,潜意识被分为两层,第七识,末那识,第八识,阿赖耶识,部分佛教流派还认同有,第九识,真智。

         前五识,很容易理解,因为是具体的,第六识和第七识的区别在于,第六识是活动的,浮现的,可直接察觉的,易失的,第七识是缓慢变化的,不可直接察觉的,非易失的,打个比方,第六识就好像在CPU和内存里运行着的程序,第七识就好像硬盘,第六识是有明确时间线的,有逻辑性的,第七识是没有明确时间线的,非逻辑的,比如催眠,**,如果反复给一个人灌输一个概念,它一旦接受之后,就在第七识中了,它不会去思考这个概念是否正确,是否合理,哪怕简单的思考都不自觉的套用了。

         第七识是第六识思考的基础,打个比方,一个人昏迷了,它的第六识就**了,但第七识还有可能工作,当他醒了,就感觉外界环境突然变了,基本上任何习惯、性格、下意识行为等等,都属于第七识。应该说,任何已经被接受的东西都是第七识,不管是否正确,第七识存在错误的可能性,而且第七识的非易失性,导致它可能累计错误,这一点可以推导出,人的日常行为习惯是很重要的,因为细小的行为都会积累在第七识中,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影响你的思维,这一点是佛教戒律宗的基本原理,戒律宗崇尚戒律, 你不用管戒律为什么是这样的,是否正确,只要执行就是,戒律宗几乎是最安全的修行方式了,有一种说法:我佛灭度后,戒律是吾师,没有人教导的情况下,遵守戒律就可以修行。

         第六识和第七识还容易接受一些,第八识比较抽象,阿赖耶识。阿是否定的意思,阿赖耶指没有依赖性,根本的意思,也叫种子识,根本识,它和第七识的很多行为接近,同样具有非易失性,第八识和第七识的区别在于,第八识先天具有,可以理解为本能,本,就是根本的意思。

         第七识由后天熏习带来,熏习这个词我觉得用的很好,一个人要想改变第七识的话,就得靠熏习,习是习得,熏就是像烟熏一样,缓慢的把味道熏进去,火大了就焦掉,小了没用,潜移默化,还得掌握好火候,能成功的人那么少,他们应该就是掌握了火候吧。比如把竹子放在火上烤  一边烤一边慢慢弯,也会改变竹子的形状,改变一个人,核心是改变第七识,火大了就焦掉,用力大了就断掉,所以改变第七识,难度很大。第七识还有个别名,叫我识,或者叫分别我识,第七识是决定两个人的不同性,换句话说,如果两个人,第七识完全一致,所处环境也一致的话,它们的第六识也会类似,人与人不同的根本点在于第七识。

         大家经常讲到的一句话:优秀就是一种习惯,就是因为第七识比较好。习惯造成性格,性格决定选择,选择决定命运。

         比如我们对于我们的母语,就是进入了第七识,而我们学习外语,基本上都停留在第六识,老是想着靠技巧,或者把外语翻译成母语之后才能识别,无法直接识别,这个导致响应速度太慢,对于听说来说,很不利。小学时候我们记乘法表,比如六九五十四,我们都不需要知道它为什么,答案就出来了,它就进入了第七识。所以在培养孩子时期,尽量给孩子灌输多一些第七识的东西,比如7+6=13,没必要让它理解为7+3+3=10+3=13。(此段凤舞天添加)

         任何人都有第八识本能,只是有些人能够察觉到,第八识不是靠后天熏习得到,而是自然带有的。追溯自己的本源到第七识,在第七识中改变,但本能通常是不能改变的,本能会被掩盖,只有在第七识已经穷尽的情况下才能改变,所以在你的第七识达到一定境界了,然后由量变到质变,激发了你的本能,第七识像清水一样被你尽收眼底。

         第九识在佛教中有玄幻色彩,叫真智,只有部分流派认同,就不具体讲解。

         有个形象的比喻,人像个池塘,前五识是外界的风,第六识是池塘上的波纹,第七识是池塘的水,第八识是池底,风平、浪静、水清才能见到第八识。

         前五识没有本质区别,都是人的对外接口,合并为一个。这样九识合并成了五个。五方五佛对应九识,对应五种烦恼,对应五种智慧,这里看到烦恼和智慧是一一对应的,用马列的话说,是矛盾对立统一体,也就是说,本质只有一个,但在不同条件下表现为烦恼或者表象为智慧,每一尊佛 都对应一尊明王,明王是烦恼, 佛是智慧,两者可以相互转换,愤怒是本能反应,被环境触发后,选择战斗或逃跑。当疲倦或环境糟糕时,对愤怒的控制力大大下降。有一尊明王叫爱染明王,外相现忿怒粗暴之形,内证以爱欲贪染即净菩提。

         五方五佛代表的五智,五智成就的话,至少是十地菩萨,一切有为法皆是佛法,十地菩萨又叫一生补处菩萨,是说下一世必定成佛的意思,比如弥勒佛,其实它现在还不是佛,它是十地菩萨。唐僧戴的五老冠上面有五个牌子,和文殊的发髻一样也是代表五佛五智。

1.         北方不空成就佛,成所作智,指所做的事业都成就,对应前五识,指具体的事业。

2.         西方阿弥陀佛,妙观察智,指能够善于观察,对应第六识意识,善于思维,且不被阻碍,能够善于观察思维。

3.         南方宝生佛,平等性智,指众生一体,对应第七识末那识,体现末那识的我性,末那识如果执着于我,那人和人就有分别,末那识如果不执着于我,就众生平等。

4.         东方阿閦佛,法界体性智,指法界的本性,阿閦佛的阿閦是指不动,也就是说第八识阿赖耶识所体现的法界体性不为外物所动。

5.         中央毗卢遮那佛,大圆镜智,指所有九识像镜中的影子一样明澈,这里要点就是,九识明澈就是智慧,混乱迷糊就是烦恼。

 

         五方五佛是胎藏界曼陀罗的核心,表达"理",另外还有金刚界曼陀罗, 表达 "行",胎藏界曼陀罗中没有时间概念,相当于我们软件的抽象架构,下面我简单讲一下比较常见的应用

前五识和第六识有一个衔接问题,第六识的运行速度,远远快于前五识,比如有一个很常见的现象,很多人看书喜欢在心里默读,甚至读出声来,这实际上是强制限制思维速度和发声速度一致,眼睛的速度远远快于语速,眼睛是并行的,语速是串行的,一个东西,人扫一眼就有一个大概印象,经过训练后,以及某人是天生的,可以一眼记住很多东西,某些人是天生的,所以读书的速度是这样的,读出声 < 默读 < 眼睛一字一字读 < 眼睛扫读,这个习惯是可以克服的,克服之后你读书的效率更高,最笨的方法是自己不断观察自己 一发现自己存在默读或读出声就纠正,一目十行的人我没见过,一目几行的有很多,汉字更容易扫读,这个练好了,在处理某些机械简单的事情时可以不用动脑子,直接把眼睛和手短路了可以很快处理好,比如以前我老师让我帮它卷子,我把答案用眼睛记下来,然后直接改,不去思考改的是什么东西,这样很快,大家的打字盲打 也是类似的原理,区别在于,不认识到这一点, 你盲打只能通过大量练习做到,认识到这一点, 可以很快改变自己,打个比方,一般人好像是windows用户,只能用系统提供的功能,如果你是用linux的,且对系统很熟,那么很多事情有别的处理方式。

         这里提到一个词,平时说的瑜伽,其实不是体操那么简单,瑜伽是一种哲学,瑜伽梵语原意是驾牛车的工具,引申义是驾驭,瑜伽的要义就是驾驭自己的**和灵魂。它们通过一些类似体操的方法、呼吸、意念引导,控制自己,意味着对自己更了解,以及对"自己"更高效的使用,用现代的话说,就是把自己管理起来。

         讲九识五佛等等,不是说我有多么信佛教,仅仅意味着我认同这种对灵魂的抽象方法,

这样的抽象模型,意味着对"我"某种程度上的了解,具有可操作性,所以可以对"我"进行一定程度的配置,甚至是可剪裁的,佛教对灵魂的建模是我见过的建模里面最细致的,而且经过实践我确定至少在八识以前都具有可实行性。

         每尊佛都有两个侍者,其中毗卢遮那佛的侍者是文殊和普贤,毗卢遮那佛是释迦摩尼佛的法身,文殊一般被称为大智文殊师利,普贤一般被称为大行普贤,一个代表佛的智慧,一个代表佛的德行,我们现在说的德,一般为道德,其实它原意不是这个,德的甲骨文,左边是道路,右边的下面是心,上面是手,中间的表示工具或者东西,用现代的话说就是于道路上心中有所得,所以德和行是很统一的。

         我们说德行,文殊菩萨左手是书本经典,表达知识,右手是利剑,表达破除执着。有一次,佛在讲道,大家都很入迷,文殊看到大家有些入迷到崇拜一般了,觉得这样就脱离的佛的本意,于是提着剑去杀佛,大家都很惊讶惶恐,说佛怎么能杀呢,文殊说,佛希望我们学习的是佛将的道理,不是佛本身,对佛的崇拜是一种障碍,不如杀了,佛说,杀不得,杀不得,我还没到死的时候...,故事只是个寓言,表达的是文殊右手的利剑,能够斩除各种障碍,     佛反对偶像崇拜,佛教有句话叫,神通不及因果,神通只是副产品,刻意追求的话就是着相。佛在世时,弟子里,神通第一的目犍连,最后死于盗贼之手。

         盲人用手认识事物,笨人用眼睛耳朵,聪明人用脑袋,而菩萨的话,能察觉到自己思维中细微的问题,并纠正,佛的话则是菩萨的理想情况,对任何问题的理解不存在偏差,也就是所谓的三藐三菩提,遍正觉。

         佛教是没有邪恶的概念的,佛教分为很多层面,每个层面都有很多流派,各个理念都略有差别,平时说的善恶有报,是天人乘,意思是说,做好事将来可以投胎成为天,也就是平时说的神,是佛教最低层的教义,天人乘讲因果讲善恶,就是平时大爷大妈的佛教。天人乘之上是小乘,小乘的最高果报是阿罗汉,阿罗汉的意思是不来,也就是说不入轮回。然后是中乘,中乘大家可能没听过,果报是辟支佛,又叫独觉佛,就是只觉悟自己,不觉悟众生,阿罗汉讲四谛,辟支佛讲十二因缘。之上是大乘,大乘讲究度己度人,也就是平时说的菩萨,大乘分为权大乘和实大乘,权大乘是指发菩萨愿的,平时这些受菩萨戒的,都可以称为权大乘,权是权且的意思,实大乘是指真正的菩萨。另外还有金刚乘,也就是平时说的密教、密宗,金刚乘和大乘不同的是金刚乘宣扬即身成佛,此外还有比较特殊的禅宗和净土宗,禅宗看重悟,净土宗则只要念阿弥陀佛就可以了,净土宗人数最多吧,净土宗对资质不挑剔。

         那么,顿悟与渐悟,从天人乘到大乘都属于渐教,金刚乘和禅宗属于顿教,顿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身资质足够的情况下,遇到特殊环境自发生成,比如六祖惠能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突然就悟了,另一种是经过一系列复杂的仪轨,逐步校正出来的,比如金刚乘的做法,正统的金刚乘要求学习者必须先学习显教,学习到一定程度,通过考试,被认为具有足够的资格之后,通过特殊的仪轨灌顶,这个我理解为特殊的催眠方式,修改人的第七识末那识,然后它的境界会跳跃式的上升,实际上也还是九识五智的具体应用。

         顿悟可以理解为直接修改第七识,而渐悟是从第六识入手慢慢修改第七识,金刚乘的顿悟,就好像把第六识的防火墙关了,然后刷机,这个和惠能的顿悟是两回事。渐悟就好像不断给第六识发数据包,之后自我烧写(IAP)。我用现代的话重复一下金刚乘顿悟,修改第七识末那识首先要求意识不做防范,要求末那识中有足够的材料和基础,有基础知识才能在特定环境下形成共鸣,通过普通学习,在末那识中准备足够多的基础,通过环境影响意识的工作方式,通过环境形成末那识共鸣,然后末那识会根据环境快速改变,就达到刷机的目的了,有些人受到剧烈打击之后性格大变,也是类似的道理,所以金刚乘通常被认为是佛教的较高成就。换句话说,首先用常规手段调频,然后来个猛的产生共鸣。

         下面简单说一下色和空,色是有,空是无,色是脑海里有意念,空是脑海里没有意念,但这里有一个陷阱,如果一个人想要静心,于是它不断在观察自己,一发现自己脑海里有念头就掐掉,不断如此重复,这个人是不能达到静心的。有两方面,一方面,一个念头掐掉,另一个念头起来,也就是所谓按下葫芦起来瓢,另一方面,"掐掉念头"这个本身就是一个念头,就好像你开了不断死循环KILL的进程。

         生起念头是色,灭掉念头是空,色和空都是念头,没有区别,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四谛修行法门的核心是,生灭灭已,即见菩提。第一个生是生起念头,是色。第二个灭是灭掉念头,是空。第三个灭是灭掉色和空,这个是概念的嵌套,也就是说,既不生起念头,也不生起灭掉念头的念头,然后才会没有念头,没有念头,才会清净,这个有很多种做法,一般来说统称止法,我说一种比较简单没有危险的做法:

         念头有大有小、有粗有细,人很多细微的念头平时是察觉不到的,首先用 灭 去 灭生,这样去除比较大的粗想,然后停止灭,这样所有粗想就没有了,这时会有很多细想冒出来,对于细想不要试图去灭,只作为一个傍观者看着,看着细想出现消失,持续若干时间,坚持不断的,每天花些时间在这上面,细想会越来越少,凡是你能主动察觉的,都是粗想,在这个过程中,人一般会察觉很多平时察觉不到的东西,很多潜意识冒出来的想法,平时被粗想覆盖,不能察觉,逐渐会被察觉,历时越久,对自身就越了解,很多平时莫名其妙的选择都会知道原因。到细想断除的时候,就初步达到 生灭灭已 的程度了。

         没静心是看不到细想的,只有六地菩萨以上才能一边活动一边随时察觉细想,动则浊、静则清,这里其实佛教和道教是相通的。孰能浊以之?静之徐清、动之徐生。怎么样才能不混浊,静之,慢慢就清了,但是只静不动的话,就是死水,所以有 动之徐生。

         细想少的人不会做梦,睡眠质量高,这是比较直接的好处,睡前花一小段时间断除细想的话,另外我再说一点,身体对于心灵是有很大影响的, 特别是对于一般人,意志力高的人受到的影响小一点,从现代科学说,身体好,脑供血比较足,从佛教来说,首先,佛教不是唯心的,佛教认为物质和精神是一体的,比如,身体是前五识的表象,所以身体不好的话,思维也不会流畅。无梦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太累,一种是 至人无梦。粗想和细想是对于入定过程中出现的念头的称呼。

 

         我举个例子说明思维方式的重要,很多人对现有的东西盲目相信,按照习惯活动,就发现不了更多东西,比如欧式几何的五大公式,看起来都很合理,但是就是因为推翻了平行公式,才有了非欧式几何,有了非欧式几何,才有了广义相对论。

 msOS群:291235815第一文章,凤舞天整理,聊天原文网址:http://pan.baidu.com/s/1jG3FjRg

PARTNER CONTENT

文章评论34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用户1376226 2014-8-12 12:44

赞,好文!

用户1537475 2014-8-10 22:35

很受教益!

用户445935 2014-3-14 08:52

楼主说的硬件高手“流星赶月”我不了解,你知道有个ZJD吗?我觉得进东大哥绝对的是硬件高手

tamkay_819533976 2014-3-10 16:26

刚才思考了几何学问题,最让我困惑的问题是点的明确定义是什么?因为线是由点组成,面由线组成,体由面组成,高维的超体由底维的体(或超体)组成,因此,点的问题没有搞清楚,一切问题就不会清楚的。

tamkay_819533976 2014-3-5 16:24

数学里有个多维空间,这个“多维空间”并非我们日常所说的空间,我们日常的空间可以用三位数组变量的最大集合来描述,借用空间一词,我们就称多维数组变量的最大集合为多维空间。

我猜想非欧几何一定是把距离的定义改变了。

用户1728761 2014-2-21 12:32

真的很有修心的感觉

用户1735749 2014-2-3 11:37

用什么公理取代平行公理从而诞生了非欧几何呢?我们先来看平行公理的表述:过直线外一点只能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如果将平行公理稍做改变且假设为:过直线外一点至少可以作2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保持其他公理相同,这样就诞生了罗氏几何学。 如果将平行公理稍做改变且假设为:过直线外一点不能作直线(0条)与已知直线平行,仍然保持其他公理不变,这样就诞生了黎曼几何学。   总之,博主的讨论话题还是新颖的,博主有很广阔的知识面。祝博主新春快乐!

用户1735749 2014-2-3 11:07

凤舞天新年好!不知为什么看到你谈论的问题居然就产生了兴趣,于是也来交流几句。

欧氏几何学与非欧几何学都是一定条件下的相对真理,不宜理解成谁推翻了谁,他们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平行公理还是正确的,平面几何学仍然是中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当然,可以用其它公理取代平行公理,正是在这种取代的情况下诞生了非欧几何学。相对于其它几条公理而言,平行公理的表述较为冗长,一些数学家认为它不像是公理。数学家猜测它也许是定理,并试图用其它公理来证明平行公理。在使用反证法尝试证明的过程中,没有能够否定平行公理的公理地位。但是发现前4条公理不变的情况下,第5条公理(平行公理)可以用其它公理取代,于是产生了非欧几何学。

用户1406868 2014-2-3 10:29

欧氏几何学与非欧几何学都是一定条件下的相对真理,不宜理解成一种推翻了另一种,他们适用条件不同。平行公理仍然是正确的,平面几何学还是中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当然平行公理可以用其它公理取代,从而产生了非欧几何学。同样的道理,相对论也没有取代牛顿力学,他们适用范围不同。

用户1406868 2014-2-2 21:27

并没有推翻平行公理,在平面范畴内欧氏几何学还是正确的。当时数学家们感到平行公理表述太冗长,不像其它公理那么简洁。有人猜想它可能是定理,可以从其它公理推理证明而获得。在用反证法试图证明平行公理的过程中诞生了非欧几何学。欧氏几何学与非欧几何学是并列存在的相对真理,它们的适用条件不同。
相关推荐阅读
凤舞天 2019-01-20 20:07
运放的压摆率与增益带宽积,到底是怎么个关系?
今天在ADI上寻找一颗高速运放,但是看了ADI的运放列表,把我弄闷了,到底是选择压摆率高的还是增益带宽积大的。如下图:LT6275是40M增益带宽积,但是压摆率却到2.2K,非常高,相反LT6203X...
凤舞天 2019-01-13 12:53
雨滴慧目图像识别项目的产品定义过程详解!
需求来源:      俊知焊齿机的合金刀头上料机构,采用基恩士的光纤激光识别,对于一些对称性比较强的合金刀头,容易误判,所以高端的焊齿机采用价格昂贵的图像识别系...
凤舞天 2019-01-01 19:50
半导体空穴到底怎么导电的?
我们熟悉的半导体材料,常用的是P、N类型的,硅(SI)中掺杂元素硼(B),因为B三价,相对于SI的4价来说,缺少一颗电子,把这个缺失的部分叫做空穴,这类掺杂B的叫P型材料。对应的,掺杂了元素磷(P),...
凤舞天 2018-12-22 22:13
孩子的教育不应该只是学习,更应该是去挑战
大家会发现,很多优秀的知识分子,自己水平很高,但是自己的孩子却教不好,很多老师的孩子,小学成绩很好,初中也不错,但是到了高中,大学之后,很多走向平庸,这个似乎违背我们的认知。现在自己有小孩了,也面临知...
凤舞天 2018-12-01 11:34
MOS管应用概述(四):基本参数
mos管的基本参数,大家熟悉的必然是Ids电流,Ron导通电阻,Vgs的阈值电压,Cgs、Cgd、Cds这几项,然而在高速应用中,开关速度这个指标比较重要。上图四项指标,第一项是导通延时时间,第二项是...
凤舞天 2018-12-01 10:36
努力之前请先学会思考
公司这么多年下来,有一些人一直很努力,也很听话,让他做什么就做什么,然而一直以来他们很少自己主动做事,挑头做事,往往都是打个下手,听命令行事,一天无忧无虑,看看手机上上网,乐呵呵的,估计睡觉很容易睡着...
EE直播间
更多
我要评论
34
12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