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R3 SDRAM为“双倍数据流SDRAM"。DDR技术使得数据传输速度提升了一倍。DDR在时钟信号的上、下边沿同时采集数据。这样如果同样是200MHZ的时钟,DDR可以达到400Mb/s的数据传输速度。
预存取技术则有效提升了芯片内部的数据传输速度。它增加了DDR SDRAM存储阵列的位宽。8bit预存取技术为在IO控制器发出请求指令之前,存储单元已经准备好了8bit数据。为了实现这一原理,采用了并转串的数据线设计,即将多个存储单元构成矩阵,将数据统一DQ总线发送。
采用Fly-by拓扑结构进行布线更加简单,也会更加节约布线的层数和空间。DDR3 Fly by routing。
多片DDR3 同时运用时,在读取操作中,存储器控制器必须补偿由Fly by拓扑引起的、影响读取周期的延时。
动态ODT,并行和串行ODT为读写总线提供合适的线路端接和阻抗匹配。
DDR3其参考电压信号VREF分为两个信号,命令与地址服务的VREFCA和为数据总线服务的VREFDQ,这将有效的提高系统数据总线的信噪等级。
DDR3 PCB设计规则,阻抗控制、电源分割、时序关系。控制信号和时钟信号线差。数据信号的同步性。
主要有三组时序设计要求。DQ和DQS的等长关系,也就是数据和Strobe的时序;CLK和ADDR/CMD/CTRL之间的等长关系,也就是时钟和地址控制总线的关系;CLK和DQS的关系,也就是时钟和Strobe的关系。
其中CLK和地址、控制、命令总线的等长要求相对宽松一些,控制范围在500mil~1000mil。DQS作为DQ的Strobe,时序要求非常严格,控制在正负10mil。
电源设计要求及层叠、阻抗方案。一个良好的电源完整性设计,不仅是能满足供电系统的要求,还将减少电源带来的影响,提高时序余量。好的层叠提供参考平面及阻抗匹配。
DDR3的设计要求,需要分别对数据线、地址线及控制线、时钟线进行阻抗控制。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