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中科院计算所编译实验室员工、“木兰”语言研发团队负责人刘雷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称,“木兰”是面向智能物联应用的编程语言,由我国科研人员自主设计、开发和实现,与之配套的编译器与集成开发工具,也由科研团队自主实现。此后,这一成果引发争议,被质疑“换皮Python”1月18日,当事人刘雷发布情况说明,承认其在接受记者采访中存在夸大成分,对“在网络上造成的不良影响”表示“郑重道歉”。刘雷在情况说明中说,“木兰语言在8位单片机上的编译器是本团队开发的,在32位单片机上的编译器是基于Python开源编译器进行的二次开发,但在接受采访中将木兰编程语言和编译器夸大为完全自主开发。”
1月15日看到关于木兰的编程语言的开发,我的心里还是有一丝窃喜,但是内心还是有一点点担忧,毕竟上海交通大学的陈进给国人留下了阴影,就像中国男子足球队一样,让人心里感觉不踏实。
昨天在反省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时候,就发现有朋友以木兰为案例来印证,我心里为之一震,吾泱泱大国何时可以在软件底层上有让人开心释怀的巨大进步,而为什么有人承前继后的不知疲倦的弄虚作假,沽名钓誉呢?
中国科学院作为中国顶级的研究机构,此时爆出这个雷,实在是让人感到心凉凉的。
经过一天的思考,我分析到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媒体喜欢捕捉的关键词“重大突破,史无前例,中国首次”,而部分科研人员受制于巨大的名利场诱惑,在关键时刻就会变得立场不坚定了。
如果只是Python的二次开发,媒体的报道大打折扣,主流科技媒体几乎不会给予重大关注,而如果是全新的编程语言,对于长期受制于欧美的软件工程人员出了一口恶气,终于有机会抬头挺胸的去干自己的软件事业,结果是被自己人打脸了。从这里,可以看到人性在巨大的名利面前,基本上是没有是非和公正的底线,普通人很难有人不被名利扭曲的。
2.接下来从科研制度上来反思,为什么这些人乐此不疲的弄虚作假,科研经费和科研制度上是否存在一些问题呢?大部分的重大项目,国家采取的拨款制度和申报制度,在各种弄虚作假的项目申报的时候,那些审核课题和项目的单位怎么样去评审和管理的呢?还有打脸的操作系统,打脸的芯片,让人悲伤的数据库。
制度的设置有没有最终去阻碍人性的弱点和贪婪,是需要所有管理者和领导去反思的。
2020的广州东站,三楼候车室,走廊通道:很多急着回家的人都在通道里来来往往,一部分人由于候车室拥挤,选择在过道旁边的坐台上休息,这里没有明显的“禁止吸烟”标识,很好,下面给大家描述几个场景。
1.有个人开始点燃了烟火,旁边有个人等了好久,跑上前借了一个火,坐在最角落的老年人,估计犹豫了很久,看到有人带头了,也点燃了手里的香烟。显然,这些人是有烟瘾的,有人性本身的需要的,但是刚刚开始忌惮对身边的人的影响,也对于制度是否存在的磨砺两可,但是如果有少数人带头打破制度,会有更多的人去释放天然的人性,而不会顾及身边的人的影响。
2.志愿者来了,要求吸烟的人熄灭香烟,几个人猛的吸了几口,然后不情愿的熄灭了手中的烟。这个时候,制度已经基本上明确,告诉在做的各位,吸烟是不合理的。
3.志愿者走了以后,几个吸烟的人开始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这时候有个人感觉志愿者已经走远了,熟练的掏出烟点上了,旁边的人向前问了句“抓到了没事情把”“有什么事情?”,于是后面几位也打消了心中的顾虑,接着又点上火了。旁边的一位小女孩,弱弱的提醒,这里不能吸烟的,但是没说出来又退回去了。这个时候可以印证,当制度监督无法时时刻刻在场,有人就感冒险去打破制度,因为打破制度的惩罚还不对等,所以他们不怕。而同级的监督和提醒基本上没有起到有效的作用。
这里只是简单的吸烟管理,当然车站没有安排足够的吸烟区是存在着一定的疏漏,但是这些人的行为是我们可以反思的。
对于普通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什么样的管理制度可以约束和管控其行为,约束其内心最容易犯错的地方。
很多场合,企业和机构给下面的从业人员提供了巨大的施展空间,也带来巨大的诱惑,名利场上,企业不能完全指望靠个人的道德约束和个人修养来管理,需要制度和流程去管控和约束个人的行为。
思考,复盘和反省,继续。
作者: 天涯书生, 来源:面包板社区
链接: https://mbb.eet-china.com/blog/uid-me-1696038.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未经本人允许,禁止转载!
天涯书生 2020-2-3 14:42
天涯书生 2020-2-3 14:42
FPFA兔兔爸 2020-2-1 13:42
用户3903053 2020-1-28 14:16
curton 2020-1-22 1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