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自从被德国提出来以后就迅速火遍全球,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自然会深受影响。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 劳动力供给减少、人工成本上升和新一代劳动力制造业就业意愿的下降,对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形成了巨大制约。工业和信息化的结合必将助力中国制造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未来很美好。工业4.0认为,实现工业4.0目标的关键是建立一个人、机器、资源互联互通的网络化社会,物联网、互联网、服务化的智能联接必然要求一个系统框架,在这个框架内,各种终端设备、应用软件,它们之间的数据信息交换、识别、处理、维护等必须基于一套标准化的体系。本质上看,与前三次工业革命相比,工业4.0的进步在于利用互联网激活了传统工业过程,使工厂设备“能说话、能思考”,同时实现三大功能:较大程度地降低制造业对劳动力的依赖、较大程度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将流通成本降到较低。工业4.0产生在德国并不令人意外,因为德国一直是西方发达国家中唯一始终坚持制造业立国的国家,产品质量和技术能力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崛起,以美国为首的信息化国家却通过“虚拟经济”占据了世界经济的主导,包括德国在内的整个欧洲在网络经济上普遍处于严重的弱势。如此世界经济格局,让德国的工业界不得不充满担忧,到底是互联网巨头控制工业巨子,还是工业企业通过互联网成功转型,已经成为德国及中国|必须回答的问题。最近几年,以谷歌、苹果、亚马逊等为首的互联网公司纷纷向制造业进军,他们利用自身的地位,推广自家的产品和服务,开开发了可穿戴设备、自动驾驶汽车、无人机物流、实体超市,这些都可以看作是互联网公司进军实业、打通互联网和制造业的新战略。更令制造业忧虑的是,这些互联网公司市值巨大、资本雄厚,而且在网络上具有垄断地位。据统计,德国 95% 的互联网搜索流量来自 Google,他们掌握了消费者和企业连接的桥梁。德国经济部长就曾明确表示,担心美国的互联网巨头会主导互联网数据业务。与德国不同,现在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制造业和互联网平行发展的国家,制造业占据了世界第一的规模,而互联网经济也领先欧洲几乎与美国平分天下。传统制造业的力量在中国很强大,产业资本的实力很强,向互联网转型的动力也十分充足。互联网资本在以BAT等为代表的网络公司带动下更是发展迅速,这些公司也在努力进军线下,智能硬件、汽车及其他的很多制造业都开始获得互联网资本的青睐。因此,中国没有必要完全效仿德国,通过扶持占据主导地位的制造业摆脱互联网公司的资本和资源控制,相反可以双向支持。既让产业资本通过互联网转型提高自身的能力,也就是走工业4.0之路,使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甚至中国智造。中国也要通过互联网+的战略让互联网企业积极投入到中国制造业改造中来,将信息产业的优势转嫁到制造业上来。工业4.0产生于德国,是其工业制造升级的必然选择,也是到了特定的发展阶段。中国虽然是制造业大国,但是,仍然不敢说是制造业强国,在核心的工业制造技术和科研能力上还存在很大的欠缺。从发展阶段上看,中国已经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但第三次工业革命却还处在进行过程中,甚至还是初级阶段,部分产业向工业4.0转型是可能的,但整个工业体系整体转型是不切实际的。中国大多数企业还处在工业化生产的中期阶段,以成本控制为生产管理的核心,大规模集成化是当然的选择,至少在最近五年之内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因此,对于中国大多数制造业企业而言,工业4.0虽然美好但还很遥远。不过,一些已经跻身世界领先位置的企业,比如海尔、联想等等,确实可以借助工业4.0提升企业能力,以满足电子商务和跨界融合产品生产的需求。工业4.0适应了万物互联的发展趋势,将为各传统行业带来巨大的效率提升,但工业4.0从战略上看是德国对抗以美国为首的互联网霸权的产物,中国国情与德国不同,互联网行业已经处于世界领跑地位,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而不是跟风,才能真正把握住工业4.0的机会实现弯道超车。也许,这才是中国政府推出“互联网+”的根本原因。
关闭
站长推荐
/2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