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这个冬天,本土的芯片设计厂商应该与板级设计厂商,拥抱取暖。

2008-12-19 17:05 2195 4 4 分类: 工程师职场

    2007年末,凯明被评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IC设计公司”。但是欢呼余音未了,2008年春,凯明就不复存在。稍稍关注本土IC产业发展的同仁都可以看到,凯明只是倒塌的多米诺骨牌中的一张。天碁科技出售、鼎芯科技裁员,本土IC产业的冬天彻彻底底地到来了。

    临近年关,本土的IC厂商要么黯然退场,要么惨淡经营。我的一位IC业内朋友告诉我,现在他们公司还算好的,每月有几十万进账,但是与6个月前相比,不单出货量下降,芯片价格也被大幅打压。

    很多业内人士分析说:中国本土IC设计公司惨淡的原因有很多,但关键是这些公司本身先天不足。引用曾经看到的一则评论:“集成化是小设计公司的大敌,小公司
设计一个产片可能卖到3块钱,而集成芯片中加一个同样功能只需要增加几毛钱的成本。” 台湾设计公司联发科就是集成芯片的一个主要获益者。

    中国IC产业最蓬勃的长三角地区一直希望能够打造完整的产业链,但是我个人的意见是,本土的IC产业尚未形成合理的行业格局。更加没有与下游的板级和系统级厂商建立联系。

    之前曾看到有这样一种说法:上海IC产业将朝建立IC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完整产业链的方向发展。

    我觉得这种政策性的提法只是给本土的IC厂商画了一个圈圈,到底IC产业何去何从还要从整个产业上中下游各个环节的整体配合来看。电子行业真正的产业链,上
游有IC设计厂商和分销商,中游有板级设计厂商和供应商,系统级的设计厂商、OEM及ODM和分销商,以及下游的渠道商。一个企业可以扮演产业链中的一个
或多个角色,但是任何企业必须做好自己与上下游的衔接。

    我们总是讲中国复兴、产业壮大。可实际情况是中国电子行业的本土化产业链条是支离破碎的。到处都可以看到跨国公司的影子,危机到来的时候,本土脆弱的产业链就岌岌可危了。IC产业一定是首当其冲的!

    我讲IC产业首当其冲,原因很简单。我的公司是板级设计厂商和系统级设计厂商混合的角色,处于产业链的中游,所以对于上游的跨国公司来讲,我们是客户;下游的渠道商是我们的客户。这个链条还在。但是本土的IC厂商呢?链条的上游该怎么办呢?

    凯明,一个值得尊敬的企业黯淡退场。我们今天不来分析凯明倒闭的幕后推手,不来分析诺基亚未来在中国的3G策略,不来分析企业选择3G产品是否失误。我们自己来想一想,经营了多年获得取得杰出技术成就的企业为什么资金链断裂?

    我想原因是,凯明是产业链中一家孤立的上游企业,没有食吃的鱼,再肥也很可怜。而前面提到的所谓IC产业链:IC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各环节都具备。我说这不是一条产业链,充其量只能说是一条“没有残疾的大鱼”!

    目前长三角地区似乎还没有对IC产业的政策性支持,如果哪位同仁有相关的利好消息,请通知大伙儿一声。但是如果任由这些本土的公司自生自灭,IC设计公司裁员、关门、或者转型,半导体设计人才流失,将会对长江三角洲的IC产业链造成极大负面影响。

    面对这个寒冷的冬天,我想整个电子产业链条中各个环节的同仁,都有一份责任。产业洗牌是大势所趋,已经难免。但是我们要抓住这一次千载难逢的痛苦机遇。

    我们本土的IC设计公司要有与大环境融合的心态,主动和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合作创新。我说的创新不是技术上的创新,我一向尊重IC企业的拼搏进取的精神,正
式这种拼命三郎的劲头,才能带动长三角地区连续6年超过40%的复合增长率。但是我也要批评IC产业不够务实的缺点,要么复制国外简单的技术、要么超前一
大截。真正贴近市场、贴近应用的产品才是有说服力的产品。但是我们要创新,一定要创新。比如和IC制造企业一起改进工艺,降低成本。再比如把IC产业现有
的零散产品整合成系统方案,与我们中游的板级设计厂商和系统级设计厂商共同推出新产品。MTK的成功不就是提供整合的系统方案么?几年前本土的IC厂商曾
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打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我相信度过这个冬天后,迎接我国电子产业的会是下一个辉煌。

    至于我们板级设计厂商和系统级
设计厂商,我要承认,多年来,我们才用的都是跨国芯片公司提供的方案。设计中是存在惰性的,对于本土芯片的发展了解甚少。那么我们的责任就在于更多地关注
自己的亲兄弟,给本土的IC产业留一块土壤。至今我仍然记得上大学时老师告诉我们同学的一句话:“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中国要崛起,中国的电子产业要发展,必须要建立完整的产业链条。这个冬天,我们本土的芯片设计厂商和板级设计厂商,拥抱取暖。


PARTNER CONTENT

文章评论0条评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EE直播间
更多
我要评论
0
4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